清明節掃墓,記住“3要帶3忌帶”,民間風俗有講究,別出岔子了

市井覓食記 2024-03-23 14:46:24

“佳節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自生愁”,轉眼間又到了一年清明時,這個時節是人們踏青遊玩、親近大自然的好時候,但也是緬懷先人、掃墓祭祖的日子。

清明節掃墓的的習俗由來已久,據說掃墓的風俗最早可追溯至商朝,但一般只有古代帝王將相才有墓祭之禮的說法,因爲貧民是沒有墳墓的,直到秦漢時期,普通的貧民百姓才有了墓地,並開始遵循墓祭從而形成風俗。

但當時人們更看重清明前的寒食節,清明還未發展成大節日,故而都說“寒食上墳”,後來爲了省事便把清明與寒食節雙節合並,兩個節日的習俗講究也都自動合並在了一起,隨著時間的推移,掃墓逐漸成爲了清明的重要習俗,而清明節也發展成了我國的四大傳統節日之一,更是成爲民間第一大祭日。

清明掃墓的時間沒有太多規定,一般提前或推後個三四天都可以,但最好是在上午的七點至下午的三點之間上墳掃墓。不過清明節掃墓時要攜帶的供品及講究是比較多的,特別要記得“3要帶3忌帶”,建議提前了解,千萬別出岔子。

3要帶:

1、鮮花綠植

清明節去掃墓的時候,別忘了帶上一束鮮花或是綠植,春天本就是生機勃勃的季節,而鮮花綠植也代表著生命和希望,放在墓前能增添不少生機,也是表達了自己對先人的懷念之情,同時也希望他們能在另一個世界過得幸福美好。

在購買鮮花的時候,可以選擇白菊花,代表著悼念和相思之情,也可以選擇馬蹄蓮寓意著對長輩的尊重及愛戴,或是白色、黃色的康乃馨、栀子花、三色堇,像綠植則可以考慮文竹、蓬萊松等。最好是避開顔色太過鮮豔的花,但如果是逝者生前很喜愛的花也是可以帶的。

2、酒水食品

不論是在家祭祀,還是到墓地祭拜都是少不了酒水和食品的。從古至今美酒都被視爲珍品,所以在掃墓時帶酒是在表示對逝者的尊重及思念,而且要擺三杯酒,寓意著“三生齊全”,也有的說法是一杯敬逝者,另外兩杯是敬給逝者的左鄰右舍,希望他們能和睦相處。

食品一般都是帶三或五種水果和一些點心或親人生前喜歡的食物,這些是表達對先人的敬意和祝福,希望他能在另一個世界也吃飽喝足,也是在向他們傳達在世之人的生活還是很幸福美滿的,不用過于擔憂。

3、香燭紙錢

香燭紙錢也是清明節掃墓時必須要准備的供品,按照老人的說法,點香是後輩在向先祖或親人發出信號,表明子孫前來祭拜了,而蠟燭則代表著點亮了回家的道路,先人永遠記得自己的家,也保佑後人能一直走正道,不會越走越偏,走上不歸路。

祭拜儀式結束後,要將紙錢、元寶燒掉,代表著給先人送錢花,讓先人在另一個世界能過上富裕的日子,不會吃不好穿不暖,沒錢花而受人欺負,其實這些都是在表達對先人和親人的孝敬之心。

3忌帶:

1、不帶成串的水果

在准備供品時,買水果要記得避開成串的水果,比如葡萄、龍眼、桑葚、枇杷等,因爲這種成串的水果在古人眼裏代表著將陰陽兩界連接,子孫會成串的跟著先人走,是非常不吉利的。所以在清明掃墓前盡量不要買這類水果,最好是買些蘋果、橙子、柚子、菠蘿、火龍果等一些寓意比較好的水果。

2、不帶有破損的紙錢

前往墓地前要檢查一下買來的紙錢和折疊好的元寶,如果有破損的要提前拿出來,這種殘缺不全的紙錢燒給先人後,也是花不了的,還多少顯得有些不尊重、不重視先人。

3、不帶桃木手串和銅錢

現今人們很流行佩戴有保佑之意的手串,但如果自己常戴的是桃木手串,要記得在掃墓前摘下來放在家中,還有紅繩也不要戴。另外有些人會在清明前買上一串用銅錢做成的五帝錢,保佑自己和家人的平安,記得這銅錢也不要拿到墓地去,這些物品都寓意著辟邪,是對逝者的不尊重。

——老井說——

這桃木手串和銅錢雖不是供品,但也是清明節掃墓時比較忌諱的一項,所以將其列入其中以示提醒。另外清明掃墓,家中的孕婦和年紀過小的孩子都是不宜前往墓地的,盡量待在家中爲好。

我是市井覓食記,與世界交手多年,依然光彩依舊,興致盎然!每日更新美食菜譜,分享市井生活,關注我,享受舒適生活不迷路。

0 阅读:5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