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養生:健肝疏脾,謹防呼吸道疾病

上海徐彙 2024-02-19 19:21:20

今天(2月19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個節氣,雨水。在南方,雨水節氣意味著降雨量增大。對農作物而言,正是生長發芽、萬物萌動的時節;對于人體而言,陽氣要慢慢升發了。從中醫角度來說,此時養生要健肝疏脾。同時,由于雨水前後,早晚溫差大,濕氣重,要注意呼吸道疾病的防治。

俗話說: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覺。冬去春來,白天漸長,黑夜漸短,自然界的陽氣漸長,作息時間也應天而調。故雨水時節要晚睡早起,才有利于肝氣的升發,保證一天的好心情。

雨水節氣寒濕之氣重,容易阻礙脾胃的運化功能。要多吃容易消化的食物,減輕脾胃運化的負擔,少食辛辣、酸味的食物,以免損傷脾胃的消化功能。雨水就是“濕氣”,要食用味甘性平稍溫的食物或藥食兩用之品,來健脾利濕。如藕、茼蒿、荠菜、春筍、山藥、芋頭、荸荠、甘蔗、紅棗、燕麥等都是不錯的選擇,但食飲有度,不能過量。

雨水節氣,寒氣始退,陽氣升發,此時機體調節功能還跟不上天氣的變化,稍不注意,傷風感冒等疾病就會乘虛而入。雖然天氣漸漸回暖,但冷空氣活動仍較爲頻繁,還需要“春捂”。

龍華醫院肺病科副主任醫師陸城華說道:“防寒保暖是最主要的。厚衣服不要脫得太快,早晚需要穿一件厚一點的外套,及時加減衣服以防寒保暖。飲食要容易消化,避免過度滋膩,酸、肥膩、辛辣刺激的東西要少吃。如果飲食中脾胃功能正常,就是中醫所說的正氣。正氣主要體現在後天脾胃功能運化得當。我們常說要吃出免疫力,免疫力需要吸收各種營養要素,要靠脾胃正常運化。飲食中,應季預防疾病的産品,容易消化的食物要多吃。”

中醫有雲:“冬傷于寒,春必溫病。”意思是冬天寒邪入體之後沒有當季發病,到春天發病。陸城華表示:“首先要對症處理。通常是寒邪化熱之後引起的春溫,這時候需要清熱、疏肝、通絡。只有將邪氣排出,機體才能恢複正常。如果明顯發現春季呼吸道感染或溫病,飲食上清淡利于宣發抒發,讓邪有出路。雖然穿衣上需要春捂,但不能過于捂,選擇的衣服要透氣。這時不需要穿防寒或防雨的沖鋒衣,棉質衣服可以更好地透氣。若環境濕度過大,可讓居室抽濕、通風、多曬,洗洗曬曬後盡早清理幹淨。”

醫生提醒

若有病情,應及時到醫院就診。無論是到中醫院還是西醫院,及時處理呼吸道感染,不至于加重病情。通過透邪解表,有助于及早康複和治愈。

0 阅读:53

上海徐彙

簡介:關注徐彙,感知徐彙,徐彙因你而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