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媒:日美央行各自陷入困境

海外網 2024-05-08 10:30:24

來源:參考消息網

參考消息網5月7日報道據《日本經濟新聞》5月6日該報編委大塚節雄的文章《日元貶值攻防戰的曙光與不安》,內容如下:

政府和日本銀行疑似買入日元、幹預彙市的舉措暫時遏制投機性的日元抛售勢頭。貨幣當局固然希望看到美國經濟和物價增速趨緩,但美國物價高企也不乏拜登政府財政支出産生的影響,平抑通脹需非常手段才能奏效。貨幣當局與市場博弈或將繼續。

站在岔路口的美國經濟和物價走勢、各自陷入困境的日美兩國央行以及當局與市場的心理戰和博弈,這三周多的行情變化或將在貨幣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4月底前,美國經濟指標改善推高了美國長期利率,導致日元走弱,二者走勢幾乎相同。市場逐漸意識到美聯儲年內不會降息,美聯儲主席鮑威爾也不得不放棄年內三次降息的設想。

4月26日的日本銀行貨幣政策會議結束後,日元的繼續貶值已經無法再用美國長期利率解釋了。日本銀行想要遏制日元貶值的想法撲了空,反而招致投機性的日元抛售潮。此時,日本財務省終于沉不住氣,外界普遍認爲日本政府投入了5萬億日元(約合325億美元)幹預彙市。

5月1日,鮑威爾在貨幣政策會議後的記者會上否定了重啓加息的可能性,日元抛售勢頭應聲減弱。觀察人士當時普遍預測,日本當局會趁機大筆買入日元再次出手幹預彙市。

3日發布的美國就業數據不如預期,回購日元的操作開始增多,日元彙率也開始加速回歸此輪貶值前的水平。如果日本政府確實進行了幹預,那麽可以說眼下日元彙率已經回到與美國長期利率相匹配的軌道。

但問題剛開始。摩根士丹利預計日元彙率將以此次“幹預”爲契機止跌回升。日經平均指數已經比去年底上漲14%,但換算成美元,漲幅僅爲5%。在3日的備忘錄中,摩根士丹利指出這種“異常巨大的”背離可能會收窄,以美元計價的日經指數將逐漸接近日元計價的水平。

預計2022年日本政府幹預彙市結束日元劇烈貶值的劇情可能重演。美聯儲決定放慢量化緊縮的速度也是利好因素。這種預測認爲,美國長期利率結束上升將縮小日美之間的利差,苦于應對日元貶值的日本銀行也可能在7月加息。

如果美國勞動力市場和物價走勢明確放緩,主張日元反彈的觀點也將更爲強勢。

花旗集團在3日的報告中預測,(美國)勞動力市場的相關數據將在未來數月持續疲軟,維持了美聯儲將在7月開始降息、年底前累計降息100個基點的鴿派預期。

但這種觀點或許仍是少數派。從美國利率期貨市場的反應看,截至3日預計年內降息兩次的占比接近四成,一度勢頭強勁的“年內降息一次”的觀點總算被“再次逆轉”。

市場必須密切關注將于5月15日發布的以美國4月消費者物價指數爲首的一系列經濟數據。

值得注意的是,在探究美國通脹揮之不去的原因時,不能忽視拜登政府積極財政擴張政策的影響。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4月發布的《財政監測報告》顯示,新冠疫情以來的積極財政政策産生的累計“財政沖擊”,將2023年美國的通脹率推高超過0.5個百分點。

供給制約與報複性消費等因素導致其他沖擊的影響雖有下降,但財政因素將在最近幾個季度內爲通脹率貢獻0.6到0.7個百分點。

如果財政沖擊消失又會怎樣?IMF的分析對象是核心通脹率,即在實際通脹率中扣除食品價格波動和能源價格波動。如果我們以美聯儲提出的個人消費支出(PCE)物價指數作爲衡量標准,那麽今年前3個月的漲幅已達2.5%左右,可能已接近美聯儲的預期目標。

對美聯儲來說,對抗通脹的真正敵人是財政政策。無論總統大選結果如何,很難想象日益兩極分化的美國國會能夠在健全財政體制方面達成一致。遏制通脹可能還需時間。

誠然,日本貨幣當局與市場圍繞日元貶值的攻防戰讓我們看到一絲曙光,但眼下就斷定當局將成爲最後的贏家還爲時尚早。(編譯/劉林)

0 阅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