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佐總理:執政歐洲小國,怒怼美國搗亂,贊美中國是世界穩定支柱

WarOH虎哥 2024-05-02 17:30:27

俄烏戰爭爆發以來,歐洲內部的分裂非常嚴重,越接近烏克蘭的國家,越反對俄烏戰爭擴大,而西歐的老爺們則心態輕松,指點江山。

在烏克蘭西部,除了俄羅斯世仇波蘭喊打喊殺外,隔壁的羅馬尼亞、匈牙利、斯洛伐克都顯得比較冷淡,除了場面話常挂在嘴邊,武器、糧食、資金的援助比較少。

實際上,這些國家反對派的聲音極其強大,小國畢竟自身實力有限,他們害怕戰爭擴大,把自己“卷上車”。

甚至有的政客立場微妙,仿佛在“挺俄”。如羅馬尼亞前外長馬爾加喊話:“烏克蘭應該把屬于羅馬尼亞、匈牙利、俄羅斯的土地吐出來。”

而斯洛伐克總理菲佐則說得更直接:“烏克蘭不是一個國家,只是美國的傀儡。”

作爲斯洛伐克的現任領袖,菲佐在國際政壇名氣不大,但他卻是斯洛伐克政壇的老將。

從冷戰結束,斯洛伐克獨立以來,他在政壇活躍30多年,當了4次總理,以犀利的政治眼光,務實的外交政策聞名歐洲。

菲佐非常珍惜本國和中俄之間的外交關系,他跟鄰國匈牙利政府一樣,堅持對華友好,努力加深經濟合作,在外交上支持中國發揮作用。

去年,菲佐曾把中國比爲世界和平的壓艙石,在美國到處搗亂時,中國的和平立場就顯得更爲珍貴。他甚至對全世界宣稱:“中國是現在世界穩定的重要支柱!”

菲佐的所作所爲,和他的“左翼”身份息息相關,那麽這位政壇老將有怎樣的過去?2024年初,羅伯特.菲佐計劃訪華,菲佐對中俄的態度,會對斯洛伐克有什麽影響呢?

【一】法學高材生:羅伯特.菲佐

斯洛伐克,在短短30年之前,這個國家和隔壁的捷克還是同一個國家,叫“捷克斯洛伐克”。捷克斯洛伐克在歐洲舉足輕重,兩次世界大戰都和這裏有關。

一戰時,捷克斯洛伐克屬于奧匈帝國,是奧匈的兵工廠。

二戰時,捷克斯洛伐克被納粹德國蠶食,先被奪走了蘇台德地區,後來直接被納粹吞並。該國的重工業和武器儲備補強了德國軍隊,讓納粹德國得以征服歐洲。

雖然捷克斯洛伐克是發達工業國,可是發展極不平衡——該國精華都在捷克地區,東邊的斯洛伐克人口少、經濟差。

但哪怕如此,斯洛伐克人也向往自治,向捷克人要權力。

于是在90年代初,兩國政客私下討論分手,捷克和斯洛伐克分裂。兩國正式分裂時,在斯洛伐克首都布拉迪斯拉法,年僅28歲的律師羅伯特.菲佐,正在積極競選斯洛伐克國會議員。

作爲法學高材生,菲佐當過律師,後來進入斯洛伐克國家科學院吃公糧。捷克斯洛伐克獨立後,有志于從政的菲佐競選國會議員,成爲第一屆斯洛伐克議會成員。

羅伯特.菲佐,1964年出生于斯洛伐克西部的托波爾恰尼市,他的家庭富足,父親是叉車司機,母親是國營商店售貨員,菲佐兄妹三人都受過良好教育。

菲佐小時候並未想過參政,對于工人家庭,當官的道路非常漫長。

而且捷克斯洛伐克時代,國家的高級官員以捷克人爲主,斯洛伐克人聲音很小。

菲佐兒時想當記者或者考古學家,可在80年代初上大學時,他卻選擇了法律專業。

原來,彼時捷克斯洛伐克的總統是胡薩克,是斯洛伐克人,他的一系列改革措施讓國家高速發展,斯洛伐克人的政治地位也被提高了,年輕人對政治的熱情大增。

因爲有前輩的榜樣,菲佐認爲從政也是個可期的未來。

菲佐在1987年加入“捷共”,本想以後進入政府,結果兩年後世界就變天了——1989年東歐劇變,捷克斯洛伐克共産黨崩潰,菲佐只好加入民主左派黨,在1992年競選爲國會議員。

1992年到1999年,菲佐在民主左派黨活動7年,期間曾前往歐盟做斯洛伐克法律代表。2000年,菲佐退出左派黨,自建“方向黨”參與政治。

【二】菲佐總理:左派立場,務實態度

羅伯特.菲佐當初加入的民主左派黨,其骨幹就是以前的斯洛伐克共産黨,菲佐之後雖建立了新政黨,但總路線還是偏左,即政策保守,並在外交上親俄。

在自立門戶之初,菲佐並沒有什麽突出表現,競選總檢察院檢察長還失敗了。客觀來看,是因爲斯洛伐克當時需要經濟發展,而左派帶不來這些。

說起來,作爲一個內陸國家,斯洛伐克在獨立之後的日子不好過:沒了捷克的帶頭,自己工業水平不高,還缺乏市場,整體經濟缺乏活力。

斯洛伐克值得稱道的只有農牧業,起碼保證國民經濟不崩潰。

2004年,該國加入了歐盟,隨後北方強國賞了他一口飯吃——德國分了一部分汽車産業給斯洛伐克,當地的發展一日千裏,斯洛伐克很快步入發達國家行列。

日子好了,國民對福利、社會公平的要求上升,斯拉夫民族主義又擡頭,左派才得以上台。

2006年,方向黨在大選中獲勝,菲佐和其他幾個政黨聯合組閣,他第一次成爲總理。

年輕的菲佐雄心勃勃,想扭轉國家親西方的單行道,所以他在親俄上是毫無保留的。

當時,正是美國如日中天時,北約已經把東歐國家納入勢力範圍,東擴到俄羅斯邊境。

菲佐批評美國在俄羅斯邊境駐軍,批評歐盟在科索沃問題上偏袒科索沃,結果招致右翼群起而攻之。

不僅如此,菲佐上台後馬上訪問了中國,這也讓歐盟不滿。雖然當時的中國還在崛起中,但菲佐認爲中國會是斯洛伐克經濟發展的希望。

歐盟看到菲佐一手中、一手俄,擔心斯洛伐克會偏離歐盟外交原則,給歐盟議會使絆子。畢竟歐盟決議靠民主投票,斯洛伐克的一票也能決定很多東西。

2010年,菲佐一屆任期結束,他的方向黨也被右翼擊敗,菲佐下台。後來在2012年、2016年,他兩次短暫擔任總理,但在2018年卻因爲政治醜聞下台。

簡單來說,斯洛伐克的政治就是左右派交替執政,在經濟穩定之後,決定政府支持率的就是外交態度。

2018年到2023年,斯洛伐克換了4個總理,期間疫情危機、俄烏戰爭讓左右派政府吵得焦頭爛額。

隨著西方對俄制裁搞得能源價格飛漲,斯洛伐克出口受創,通貨膨脹。民衆們對西方的不滿劇增,這個時候,菲佐又喊著“親俄”“獨立外交”的口號回來了。

2023年末,菲佐再次擔任總理,方向黨獲得議會四分之一席位。

菲佐上台前,他猛烈批評斯洛伐克跟著波蘭和波羅的海國家一起支援烏克蘭,他認爲這種支援毫無意義,擴大戰爭也毫無意義。

此前,斯洛伐克已經把自己的家底——蘇聯時代的米格戰機、俄羅斯S300防空導彈給了烏克蘭,自己國內的領空完全靠北約保護。

菲佐認爲,不僅斯洛伐克,北約都應該停止任何對烏克蘭的援助,讓俄烏盡早談判。因能源問題,加上斯拉夫民族感情,半數斯洛伐克人支持菲佐的政策。

果不其然,菲佐再度上台後,就馬上宣布停止支援烏克蘭,並說:

“烏克蘭如果加入北約,就是第三次世界大戰,我不會讓這一切發生。”

【三】歐洲最脆弱國家之一,不可能離開中俄

斯洛伐克左派對烏克蘭這個態度,並非完全是因爲眼下國際局勢。

在曆史上,斯洛伐克就和烏克蘭有點矛盾。

原來,在二戰後,中歐、東歐各國的國境線都有巨大變化:

波蘭整個國家平移到東部,而斯洛伐克、匈牙利都失去了一部分國土,斯洛伐克最西部的“喀爾巴阡魯塞尼亞”被割給蘇聯,劃入烏克蘭,這裏就是今天烏克蘭邊境的“外喀爾巴阡州”。

所以俄烏戰爭爆發時,各國都有點幸災樂禍的意思,羅馬尼亞前外長馬爾加甚至說,烏克蘭應該主動歸還占有各國的領土。

斯洛伐克政府右派沒有明著要土地,但左派的親俄的態度毫不掩飾——2024年1月24日,菲佐訪問烏克蘭,和烏克蘭總理會面時勸說對方早點和談。

而在國際上,主張俄烏和談的代表大國就是中國,菲佐對于中國外交路線的評價一直很高。

在十幾年前第一次上台時,菲佐第一年就訪問了中國,原因無他——中國是個巨大的市場,斯洛伐克當時以農産品出口爲主,很需要這樣的人口大國做朋友。

2023年11月,菲佐再度上台的第二個月,他在公開文章中寫道:

“中國是現在世界穩定的重要支柱,我們堅定支持一個中國政策,我會在2024年初馬上訪問中國。”

在斯洛伐克之前,歐盟裏唯有匈牙利親近中、俄,該國總理歐爾班經常和歐盟唱反調。

當然,匈牙利親近中國,立刻在經濟上得到了回報——從希臘出發的“陸海快線”通到了布達佩斯,中國還在匈牙利建造了歐洲最大的汽車電池工廠,投資了百億美金,帶動經濟發展。

巧合的是,斯洛伐克的汽車産業也很發達,承接德國的産業十幾年,當地有成熟技術、有産業工人、有配套設施。如果未來中國汽車廠能投資斯洛伐克,對當地是個巨大的利好。

除經濟外,菲佐作爲左派,一直對美國幹涉歐洲極爲不滿。他反對北約在東歐駐軍,反對歐盟分裂科索沃,歸根結底就是反對美國霸權。

菲佐很清楚:在全球,能真正挑戰美國霸主地位的只有中國。

當前,中國布局的“一帶一路”基本成型,已在經濟上打破了美國的洲際霸權。在軍事上,中美兩者的差距也越來越小,美國不得不進行全球戰略收縮,專注東亞事務。

打破美國的壟斷,對整個歐洲都是好事,不過歐盟被親美政客把控著,“轉身”的空間非常狹小。

眼下,菲佐和匈牙利的歐爾班惺惺相惜,隨著兩人在外交上達成一致,歐盟及北約內部挺俄、挺中的力量在不斷增大。

只要烏克蘭加入西方陣營的道路被卡住,以現在歐洲的態度看,烏克蘭的援助越來越少,戰爭的結束的日子不會太遠了。

歐洲一旦和平,有俄羅斯的廉價能源加上中國的幫助,西歐各國姑且不論,斯、匈兩國的發展必然蒸蒸日上,這也是菲佐等左派最終的願望。

文/商學野

參考資料:

1.《捷克與斯洛伐克共産主義後繼黨發展演變研究》,張捷

2.《斯洛伐克總理:中國值得尊敬,它是全球安全的穩定性因素》,劉程輝

0 阅读: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