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年葉劍英力邀榮毅仁出山

愣頭青說曆史 2023-11-15 18:53:30

1977年5月14日,是葉劍英元帥的80大壽。很多人都來給葉帥祝壽,其中就包括榮毅仁。葉帥當天非常高興,欣然提筆寫下了《八十書懷》這首著名的詩詞。這首詩裏面提到“老夫喜作黃昏頌,滿目青山夕照明。”表達了葉帥豪邁豁達、樂觀向上的境界,榮毅仁非常喜歡這首詩,于是當場向葉劍英要了這個墨寶,葉劍英非常爽快的送給了榮毅仁,並在詩的最後題寫了“毅仁老友留念”。

葉劍英稱呼榮毅仁爲老友,一點都不爲過,他們兩個很早就認識了。榮毅仁是有名的愛國人士,他們家祖上也是如此。1949年,解放前夕,當上海的一些資本家紛紛出走的時候,榮毅仁卻主動把已經在香港的妻子和兒女接回到上海,毅然選擇留在內地。此後,他更是積極參加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1959年,榮毅仁調任紡織工業部副部長。

1964年,葉劍英在無錫開會,下榻錦園賓館,有一天,他在賓館的花園裏散步,得知這個飯店,就是當年榮家開辦的紡織學院時,葉劍英對身邊的人說,“一般的資本家辦紡織工業,不會自己辦學校。榮家不但辦企業,還辦學校,培養自己的紡織專家和有用人才,這樣的企業才能發展提高。”

但是,葉帥心裏想的,可不僅僅是一幅字畫。當時,國家逐漸走上正軌,各方面的人才都極度匮乏,葉劍英考慮的是如何調動一切積極因素,把有用之人的聰明才智充分發揮出來。爲此,葉劍英找過榮毅仁好幾次,不僅虛心請教榮毅仁對國家發展和經濟建設的意見建議,而且積極鼓勵榮毅仁重新“出山”,再一次報效國家。

1979年1月,葉劍英達到廣州南湖賓館,恰巧當時榮毅仁也住在廣州。得知葉帥到了廣州,榮毅仁就前去看望,一番寒暄之後,葉劍英再次請榮毅仁出山。他說:“三中全會已發表公報,你能不能出來再多做點工作。”

不僅做榮毅仁的工作,葉劍英還把自己的想法向鄧小平、王震等同志進行了溝通,並提議讓榮毅仁赴政協擔任領導職務。葉劍英稱,中國要開放,要引進外資。榮毅仁在國際上有知名度,家族中又有很多人都在國外,他在國際上是有影響力的,有優勢,由他出面可以吸引一部分人來投資,起到帶頭作用。

沒想到的是,葉劍英的看法得到了鄧小平等人的高度認可,他們也認爲榮毅仁熟悉經濟,又有管理經驗,如果能請他重新“出山”,一定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1979年10月,中信公司正式成立,榮毅仁爲董事長。此時已經82歲高齡的葉劍英,親自接見中信公司的全體董事,還和大家合影留念。

事實證明,葉劍英眼光獨到,榮毅仁也確實寶刀不老,在榮毅仁大刀闊斧、披荊斬棘之下,中信公司在蠻荒之地開辟出了一條創業之路,在引進外資、技術、設備方面,取得了豐碩成果。如今,中信集團已經發展成爲我國最大的集團公司之一。榮毅仁也于1993年,當選爲國家副主席。

1982年4月的一天,葉劍英和廖承志副委員長一起,會見了海外僑胞和港澳同胞。葉劍英對他們說:“我今年86歲了,廖公也75歲啦,我們打了幾十年仗,又搞了30多年建設,不爲別的,就是爲了統一和振興。”葉劍英還當場吟誦了宋代詩人陸遊的那首千古絕唱: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以表達此時此刻的心情。

廖承志明白葉帥的心思,他對葉劍英說:“葉帥,我們爭取能看到‘九洲同’那一天。要是真的看不到的話,如果你先去見馬克思了,我來完成家祭告乃翁的任務;如果我們都去見馬克思了,後人也會告慰我們的。”

1983年5月,葉劍英和廖承志在廣州,他們像兩個孩子一樣打起了賭。這不是因爲他們童心未泯,而是因爲他們內心深處流淌著對中國的熱愛和對中華民族的深情。他們打賭的內容是看誰更有後勁,誰能活得更久,能否活到香港回歸的那一天。這個賭約雖然聽起來簡單,卻蘊含著兩位老人對祖國統一的熱切期盼。

萬分可惜的是,打賭後僅僅過了一個月,廖承志就因病在北京逝世了。而三年後的1986年10月22日,葉劍英也離開了我們。

1997年,香港回歸祖國,1999年,澳門也回歸祖國,這無疑是對葉劍英和廖承志最好的告慰。如果他們知道這件事,一定會感到無比的欣慰和高興。

1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