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噩夢,誰是殺死他媽的真凶

抽屜電影 2024-05-08 06:58:52

如果將嫉妒作爲一些禍事的根源的話,想必是沒有人持反對意見的。這種奇妙的心理在很多情況下都會讓人覺得很詫異。因爲嫉妒本身的怪異點在于關心別人勝過關心自己。正常人都是以自己的生活範圍或者是生活環境作爲核心的,而這個核心中的點在于自己存在的價值,而嫉妒卻恰恰是將這種核心點歸結于別人的,讓別人成爲自己生活的核心,這顯然是讓自己失去了主動性,長此以往下去,生活就容易崩潰。

今天給大家推薦的影片《甜美愛麗絲》講述的就是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嫉妒別人最終釀成慘劇的故事。愛麗絲的妹妹收獲了母親更多的愛使得愛麗絲感覺到不舒服,這種不舒服是長此以往積累下來的,因此,隨著時間的不斷推移,愛麗絲面對著凱瑟琳的恨也就越來越突起。某一天,凱瑟琳意外死去,所有的證據都顯示愛麗絲具有重大的嫌疑,然而沒有人相信她的情況下,愛麗絲卻從自己的父親那裏獲得了珍貴的信任。然而意外卻並沒有因爲這份信任而告終。

愛麗絲周圍不斷地有人死去,而愛麗絲自己始終不能洗清自己的嫌疑,直到她被送進了精神病院,院外的意外依舊是在發生,這個時候,愛麗絲被懷疑的情況得到了好轉,然而信任他的爸爸卻意外喪生了。循著蛛絲馬迹找下去了之後,警方們確實發現了真正的凶手是誰。

《甜美愛麗絲》保持了一種上世紀七十年代懸疑恐怖片的風貌,這種風貌並不在于故事的劇情有多麽的精妙構築,而在于氣氛的營造以及懸念的設定。片中的黃色的雨衣無時無刻不在出現,白色的高跟鞋以及愛麗絲跟老阿姨幾乎完全一致的著裝不得不讓觀衆們産生一種錯覺,究竟真正的凶手是哪一個,是愛麗絲還是確實是老阿姨。

證據的指向選擇了後者,但是愛麗絲爲什麽會跟老阿姨一樣的著裝。這裏似乎需要我們對于前文提到的嫉妒心理做一個簡單的剖析。

外形裝扮上的一致性,已經說明了愛麗絲跟老阿姨存在著某種內在的關聯,當然,夥同作案就不必了,愛麗絲跟老阿姨本身存在的關聯在于兩個人始終有著同樣的心理狀態,愛麗絲嫉妒母親的愛全部給了妹妹,而對于自己更多的時候視而不見。老阿姨恰恰也有著這樣的心態,她對與神父的感情就如同愛麗絲渴望母親的親情是一樣的。

老阿姨想要將神父據爲己有,這種收納是一種剝奪,更是一種占有,剝奪了別人對于神父的“使用權”,與此同時,占有了神父的所有的時間。

將嫉妒作爲自己的全部行爲邏輯的人本身就需要一種邏輯爲自己的行爲解釋其合理性。老阿姨顯然是這樣做的高手,她把自己對于神父的愛演變爲一種救贖,只有自己通過愛神父才能真正的完成自己人生的價值,且這種價值是無法被分割,被剝奪的,而任何人參與到自己與神父之間的關聯之後,就必須要付出代價,因爲這種關聯只有一種聯系,就是老阿姨自己。

嫉妒本身就代表著占有,而小女孩的占有其實跟老阿姨如出一轍,爲何片中會有兩個人同樣的裝扮,目的在于告訴給觀衆,這兩個人在性格上實際上是完全一致的,小女孩如果不對于她的心理加以幹涉,將來或許會跟老阿姨選擇異曲同工的效果,老阿姨本身的悲劇已經産生,而小女孩的悲劇正在形成。

母親對于妹妹的愛確實是偏頗的,而對于小女孩後來的愛不過是一種補償,母親已經失去了一個孩子,她並不願意跟這一個唯一的孩子繼續保持之前的距離了,因此,小女孩獲得的愛依舊是一種虛假,而只有父親才是真正的愛小女孩的那個人,只不過這種愛很快的戛然而止了。

通過將嫉妒作爲核心,本片爲觀衆帶來了一場算不上宏大的小盛宴,當然,這些都是上世紀七十年代電影的核心內容,那個時候的創作者本身對于作品的把控或者說對于各種各樣的創作邏輯的應用是非常的熟稔的。創作者可以調用燈光,聲音以及布景等等電影創作元素來共同做一件事情。而不像現在的創作者僅僅使用其中的一些皮毛來維系一部作品的靈魂,這樣顯然是太粗糙的。

爲什麽這部上世紀七十年代的影片,雖然很多細節都有纰漏,但依舊是看上去質量不錯,主要原因還是在于創作者可以借用自己所擁有的所有電影工具來對于一部電影進行精細化的烹饪,而當代的創作者很少有這樣的耐心,這就是本質的區別,當然,我們依舊是希望當電影技術在不斷地進步的同時,創作者使用更加豐富的工具箱來生産更加上乘的作品的,至于他們能不能,那只能憑好運了。

……

你好,再見

0 阅读:5

抽屜電影

簡介:每天爲你推薦一部經典電影,風雨無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