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産力·國企擔當】鄭州公用事業高質量發展“向新力”澎湃

中原網 2024-04-25 11:20:47

向“新”提“質” 以“質”催“新”

【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産力·國企擔當】

系列報道·鄭州公用事業集團

擁抱新技術 布局新産業 創造新優勢

我市公用事業高質量發展“向新力”澎湃

開欄的話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産力。”

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因地制宜培育發展新質生産力,鄭州正加快布局、積極行動。省委常委、市委書記安偉指出,鄭州正處于新舊動能加快轉換、現代産業體系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加速成型的關鍵窗口期,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把握住培育發展新質生産力的重大契機。

爲充分展示重點企業培育發展新質生産力的鄭州實踐,本報今起推出 “向‘新’提‘質’ 以‘質’催‘新’【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産力·國企擔當】系列報道”,深入采訪我市在發展及培育新質生産力方面躬身入局、主動擔當、有爲有位的代表性國企,展現我市培育發展新質生産力的具體舉措與成就,爲鄭州國家中心城市現代化建設蓄勢增能。

技術革新正推動我市固廢産業向高端化、綠色化、智能化轉變。圖爲鄭州(東部)環保能源工程。

谷雨過後,萬物爭秀,“新新”向榮。

在鄭州交通技師學院,總裝機容量1.01兆瓦的屋頂光伏項目在有條不紊施工中,這是鄭州公用事業集團建設的第6個公共機構屋頂光伏項目,預計6月份將並網發電。

在專爲“向新提質”成立的技術研發中心,與哈工大等知名高校合作開展的技術研究緊鑼密鼓地開展,悄無聲息的技術革命于靜水流深處推動我市固廢産業向高端化、綠色化、智能化轉變。

…………

作爲經濟增長的“壓艙石”、産業發展的“主力軍”、科技創新的“領頭雁”,培育發展新質生産力,是國有企業的使命責任,也是實現自身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

從以科技創新引領主力産業變革升級,到以數智一體化賦能城市運營服務,從加快對新能源産業的投資布局,到通過深化體制機制改革爲發展培育新質生産力強支撐,今年以來,公用事業集團圍繞“環衛、固廢、能源、交通、供熱、水務、市政”七大業務板塊,聚焦新技術、新産業、新人才、新發展方式、新體制機制,走出了我市國有企業向新質生産力闊步邁進的一條新路。

“新質生産力的起點是‘新’,落點在‘質’。國有企業要打通促進創新的‘快車道’、拆除阻礙創新的‘籬笆牆’,強力推動新興産業,壯大新形態、領跑新賽道、創造新優勢。”鄭州公用事業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趙少偉表示,“培育發展新質生産力,是集團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戰略之舉、長遠之策,集團將立足主責主業,經略長遠、固本興新、積厚成勢,用‘新’賦能我市公用事業高質量發展,爲鄭州國家中心城市現代化建設貢獻公用事業力量。”

瞄准新技術 增強發展新動能

科研成果獲河南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2家子公司入庫鄭州市科技型企業;1家獲評“專精特新”企業;成立我市國有企業中的首個省市博士後創新實踐基地……培育發展新質生産力,關鍵在于創新引領。在鄭州公用事業集團,創新引領既是集團于全局上謀勢的戰略導向,也是于關鍵處落子的務實之舉。

立足主業項目,公用事業集團堅持以科技創新引領集團産業體系建設,將研發投入強度作爲硬性考核指標,從自主研發、新技術引進兩方面,促進産業鏈、創新鏈深度融合——

聚焦垃圾焚燒發電等主業領域,專門成立技術研發中心,與哈工大、華北電力等知名高校合作開展技術研究,以創新成果提升項目運營效率。目前,該集團在垃圾發電、滲濾液處理、環衛等主業板塊,已累計授權74項實用新型專利、1項發明專利、13項計算機軟件著作權,發表論文6篇,牽頭制定3項垃圾發電團體標准。

在我市大力建設“綠美鄭州”的關鍵節點,圍繞城市環境治理,公用事業集團聚焦固廢産業的延鏈、補鏈、強鏈,廣泛接觸塑料回收和再生資源利用領域的前沿技術,探索智慧路燈、城市環衛作業的最新科技,學習先進城市“一網統管”的管理模式,推動固廢産業向高端化、綠色化、智能化轉變。

“科技創新,已成爲公用事業集團主産業高質量發展的動力引擎。下一步,集團將以垃圾分揀中心爲切入口,逐步補齊産業鏈關鍵環節,與國內外一流企業開展廣泛合作,建立健全綠色發展體系,擦亮鄭州國企的‘綠色品牌’。”趙少偉告訴記者。

聚焦新産業 開辟發展新賽道

發展新質生産力,産業是基石。以河南“7+28+N”群鏈建設戰略爲指導,公用事業集團積極開展“三標”活動,加快向新能源、信息技術等戰略性新興産業邁步,建強産業鏈,爲我市經濟社會發展培育新質生産力。

作爲核心主業之一,公用事業集團新能源産業板塊光伏、儲能、充電樁、氫能多點開花:當前在建及正在開展前期工作的光伏項目裝機超8萬千瓦,年發電量突破8100萬千瓦時;20座燃氣標准化供應站已投入運營,3座大型儲配站正在建設,正在逐步整合我市各區縣的燃氣經營,實現一體化、規模化運營;建成市政府南北院、渠東路生態停車場2個光儲充示範項目,在南四環牽頭建設了投資4000萬元的公明路加氫站。同時,公用事業集團還在大力推進我市的“源網荷儲”一體化項目,綠色能源産業持續壯大,發展的“含綠量”和“含金量”不斷提高。

圍繞與市民生活、城市發展息息相關的領域,通過數智賦能提質煥新城市運營服務,公用事業集團正全面發力。

立足城市環衛、垃圾發電等城市服務産業,該集團大力建設“智慧環衛”“智慧電廠”,打造了具有全市環衛作業調度指揮能力的數字化監控中心,並建立了一支高學曆、高素質的信息化人才隊伍,推動我市環衛、固廢工作高質量發展;作爲鄭州市級停車場項目投資、建設和運營主體,公用事業集團以高標准打造智慧停車一體化服務平台爲戰略方向,開發了“阿順停車”小程序,通過錯峰停車、共享停車、無感支付等核心功能,爲市民提供便捷、高效、安全的停車服務,並逐步實現全市路內停車場的一體化運營。

同時,公用事業集團積極推動能源産業數字化、智慧化轉型,打造燃氣一體化運營平台,著力開發我市充電樁監管服務平台,開辟數字經濟與融合經濟新賽道,蹚出了一條緊扣主責主業的數字産業道路。

“在此基礎上,集團積極參與智慧城市建設,謀劃建設我市公用事業指揮調度中心,打造城市管理的‘智慧大腦’,助力數字鄭州建設。”趙少偉表示。

對標新發展方式 提升市場競爭力

國有企業發展新質生産力,轉方式、調結構是首要前提。公用事業集團堅持系統思維,牢固把握“兩轉一提”改革方向,明確戰略定位,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

圍繞“城市綜合運營服務商”的戰略定位,公用事業集團主動融入鄭州國家中心城市戰略布局,優化業務布局,調優投資結構,推動“環衛、固廢、能源、交通、供熱、水務、市政”協同發展,鍛長板、補短板、育新板,朝著做強做優做大的目標前行。堅定産業投資和資産證券化方向,實現産投結合、雙輪驅動,追求有利潤的收入、有現金流的利潤。

與此同時,進一步健全市場化經營機制,在充電樁、瓶裝燃氣、智慧停車、城市環衛等領域與華爲、協鑫、特來電、宇通等頭部企業開展股權合作,在轉換經營機制、增強市場經營效率等方面邁出堅實步伐。

下一步,公用事業集團將在固廢、數字科技、公共停車等領域推動上市培育發展,激發“千軍萬馬齊踴躍”的活力。

打造新體制機制 拓寬發展新空間

發展新質生産力,既是發展的命題,也是改革的命題。

圍繞建設“四新”現代國企的目標,公用事業集團堅持系統思維,牢固把握“兩轉一提”改革方向,著力從體制機制層面推進管理創新,優化集團管控,打通束縛新質生産力發展的堵點卡點——

縱深實施公司治理改革,通過對公司組織架構進行梳理、優化和升級,新設“能源事業部”“數智管理部”等業務部室,突出重大功能和重要職能,提高管理效率。

通過建設權責法定、權責透明、協調運轉、有效制衡的公司治理機制,落實兩個“一以貫之”,完善制度基礎,提升企業內生動力;縱深推進“三項制度”改革,加大市場化選聘、契約化管理、差異化薪酬、市場化退出力度;優化完善考核激勵體系,對員工實行360°全覆蓋的考核,全面推行不勝任退出機制,力求深入挖掘優勢潛力、激發內生動力、釋放幹事活力,營造發展培育新質生産力的良好生態。

引育新人才 把牢發展主動權

創新之道,唯在得人;得人之要,必廣其途以儲之。

在全省“創優人才發展大生態”的大環境下,公用事業集團堅持“以創新者爲先,讓奮鬥者出彩”的人才理念,引入一流高校、一流企業的一流人才,完善人才培養、引進、使用、合理流動的工作機制。僅2023年就引進各學科人才91人,其中雙一流碩士28名、博士後1名,在集團目前570名正式員工中,碩士以上學曆占比20%。

同時,公用事業集團采取高校研學、標杆企業參訪、挂職輪訓、戰略專題工作坊等方式,賦能人才成長,爲重點産業強鏈補鏈、關鍵核心技術研發提供人才支撐,形成人才“既頂天立地,又鋪天蓋地”的良好局面,以實際行動打造新型勞動者隊伍。

找准發力點 向新質生産力要增長新動能

——訪鄭州公用事業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趙少偉

創新一子落,發展滿盤活。如何在“新”字上發力,當好培育發展新質生産力的排頭兵、引領者,實現向“新”提“質”、以“質”催“新”?鄭州公用事業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趙少偉表示,公用事業集團將以“進立並舉、質效並進,改革引領、向新而行”爲戰略指導,加快培育新動能,勇闖發展新賽道,從三個方面著力,全力答好加快新質生産力形成的“新考卷”,奮力譜寫建設一流城市綜合運營服務商的精彩華章。

固本興新,深入研學新思想。立足新時代的使命任務,國有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發展新質生産力的重要論述,加強對相關理論、政策、知識的學習研究,准確領會新質生産力的基本內涵、核心標志、本質屬性。堅持實事求是,尊重客觀規律,先立後破、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穩住搬不走的看家産業,有選擇地推動新産業、新模式、新動能發展,爲奮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鄭州實踐提供強勁動力。

積厚成勢,著力修煉強內功。作爲現代化鄭州建設的主力軍,公用事業集團將聚焦中心大局,強化責任擔當,練好深厚“內功”,主動成爲激活新質生産力發展動能的引領者和推動者。將以新一輪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爲契機,調整完善“十四五”後半程戰略規劃,鞏固深化制度性改革,打造真正按市場化機制運營、充滿活力的國有企業。通過完善公司治理,全面提升集團整體治理能力和水平;通過深度轉換經營機制,激發企業活力動力;通過強化政治引領,進一步加強黨的建設,引領帶動各級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有效發揮戰鬥堡壘作用和先鋒模範作用。

經略長遠,聚焦主業勇創新。當前,公用事業領域的新技術、新科技如雨後春筍湧現,創新活動進入密集活躍期,預示著公用事業産業模式的革新甚至顛覆。公用事業集團將在市委、市政府的統一部署下,力爭在光儲充、氫能等重點領域形成一批標志性成果,加快建設戰略性新興産業集群。集團將著力提高信息化、智能化水平,積極融入智慧城市建設,打造智慧交通、智慧市政、智慧物業、智慧環衛、智慧電廠等應用場景,不斷提升公用事業服務的智能化和便利度。同時,借勢借力、引智引技,在固廢處理、城市排水防澇、環衛作業、新能源等領域,以新技術再造內部管理和産品服務;主動擴大研發投入,將內部資源盡可能向研發部門傾斜,積極和科研高校等學術機構開展深度合作,通過産研融合,爲公用事業發展提供技術支撐。

鄭報全媒體記者 李莉

wjz

1 阅读: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