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組個“養生局”?中醫夜校開進濟南最美老建築

新黃河 2024-05-10 14:50:20

下班後,去幹嗎?濟南時髦的年輕人開啓了一種全新“夜生活”——在百年老建築裏組個“養生局”,跟“脆皮”說拜拜!

5月9日晚7:00,備受關注的“YEAH歸人”泉民夜校再次治愈開課,新課程是中醫藥養生。與衆不同的是,本期夜校課程開在了濟南最美文化空間、百年老建築——宏濟堂博物館中。

春季養肝正當時。中藥養生課堂第一節課應時帶來“養肝護眼話中藥”。課堂上,老師不僅深入淺出地與大家分享了春季養肝護眼小常識,還教大家稱小秤、手工包藥包、制作養肝茶飲。老師講得耐心、學生聽得細心,在輕松愉悅中,大家邊學知識邊解決自身的實際問題。

95後劉女士是一名小學教師。她說,或許是太“脆皮”了,所以她跟很多年輕人一樣,對中醫養生越來越感興趣,“看到家門口開了中醫養生課,我第一時間就報了名,老師很專業,講的也都是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內容,比如這節養肝護眼就對我非常有用,之後我還想跟我的學生們分享”。

90後苗女士是一名公務員,一節課上完後,她感慨:“藥店招收包藥學員嗎?真的很治愈”。苗女士說,種種原因,總感覺最近的自己越來越“脆皮”,所以她也越發關注養生常識和醫學知識,“泉民夜校的中醫藥養生課堂來得很及時,除了興趣之外,夜校的師資也很吸引我,主講老師張紅星稱得上業界大牛。”苗女士說,在學習到很多醫學知識的同時,她還發現稱小秤、包藥包等很打磨耐性,能夠讓人在浮躁的生活中沉下心來。

宏濟堂博物館館長鄭曉燕介紹,當前中醫藥文化正得到越來越多人的認可,尤其在年輕人中的熱度持續攀升,在“YEAH歸人”泉民夜校籌備之初,濟南市文化館便與他們取得聯系,“作爲一家百年老字號,我們與文化館的想法不謀而合,于是雙方決定共同打造系列中醫藥文化課程,希望讓更多人了解中醫藥文化的精髓和魅力,並爲自己所用。”據悉,本期課程共8節,包括養肝護眼話中藥、疏肝解郁的芬芳玫瑰、中藥香囊護健康等,同時還有中醫特色療法、中藥茶飲制作品嘗、中藥香囊制作等沉浸式體驗。

宏濟堂博物館,是山東首家集藥材銷售、傳統中醫驗方治療、傳統明細中藥養生、中醫藥知識普及、中醫藥古籍文物展示、中醫藥曆史文化介紹于一身的綜合性專題博物館。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博物館建築始建于1920年,造型簡潔大方、線條挺拔、中西合璧,是濟南老商埠區內保存較完整、最具有代表性的曆史建築之一。

夜校課程結束後,學員們還來了一場“博物館walk”。百年老字號的歲月榮光、曆史建築的時代變遷以及神秘悠久的中醫藥文化,紛紛以實物、圖片等方式鮮活地呈現于眼前,讓大家直呼“不虛此行”,“原來我們身邊的宏濟堂這麽有故事”。

“面對火出圈的公衆文化需求,如何最大程度地提高課程人群覆蓋率,將‘盆景’打造成‘風景’,一直是我們在思考的問題。”濟南市文化館副館長張鈞善介紹,爲滿足更多市民的文化需求,本次市文化館聯動各區縣文化館、泉城文化驿站及浙商銀行濟南分行、宏濟堂等最美文化空間增設了132門、1000余節各種各樣的夜校課程,新增夜校點位37個,讓市民不僅能在“專業機構”裏上夜校,也能夠在家門口、在熱門的文化“新空間”裏就近選擇自己心儀的課程。“泉民夜校自本周開課以來受到大家熱捧,有的最美文化空間、泉城驿站表示要加課,也有不少社區、機構主動聯系我們,希望能夠加入到夜校隊伍中來。”張鈞善說,下一步,濟南市文化館將與各方攜手,將更多優質的公共文化資源轉化爲服務市民生活的教育資源,繼續增加夜校課程類型,並將同步開放樂器、素描、油畫、書法教室等功能室,讓文化和藝術以更加便捷、質樸的方式走進每一位濟南市民。

記者:石曉丹 剪輯:遲廣智 編輯:韓璐瑩 校對:楊荷放 通訊員:張棟 張楷駒

0 阅读: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