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劉備曾師從兩位曠世名家,卻未走上另一條人生道路

此生讀寫伴 2024-05-05 16:11:46

文\常清君

常清君導讀:

在流傳至今的浩如煙海的中華古代典籍中,有數不勝數的經典之作。之所以稱爲“經典”,是因爲這些古典作品觸動心靈,産生共鳴;是因爲這些古典作品文采斐然,構思巧妙;是因爲這些古典作品情真意切,滌蕩心扉;是因爲這些古典作品寓意深刻,耐人尋味;是因爲這些古典作品精彩紛呈,跌宕起伏;是因爲這些古典作品啓迪心智,催人奮進……

常清君以“所以經典”系列與大家一同閱讀賞析感悟這些經典之作。

“所以經典”系列

01

《三國演義》裏描述了劉備曾師從鄭玄和盧植,這兩位可都不是等閑之輩。

先說鄭玄,他是東漢末年大名鼎鼎的儒家學者、經學家。早年入太學攻讀,跟隨馬融學習古文經。遊學歸裏後,聚徒授課,弟子達數千人,終爲大儒。

鄭玄治學以古文經學爲主,兼采今文經學。他打破了原來經學的僵化束縛,注釋、闡述儒家經典,著有《天文七政論》、《中侯》等書,共上百萬言,以畢生精力整理古代文化遺産,世稱“鄭學”,成爲漢代經學的集大成者,在中國經學發展史上做出了無與倫比的傑出貢獻。後世“鄭學”逐漸成爲“天下所宗”的儒學。唐貞觀年間,將鄭玄列于二十二“先師”之列,配享孔廟。

再說盧植,他也是東漢末年著名的學者、經學家。盧植也是當時的大學者馬融的高徒,也就是說盧植和鄭玄是同門師兄弟,他們倆的師兄弟中還有當時同樣赫赫有名的管甯、華歆,就是成語“管甯割席”中的兩位主人公。

盧植曾與馬日磾、蔡邕等一同在東觀校勘儒學經典書籍,並參與續寫《東觀漢記》。盧植文武兼備,曹操稱贊他“名著海內,學爲儒宗,士之楷模,國之桢幹也”。他著有《尚書章句》、《三禮解诂》等學術著作,可惜今皆佚失。唐朝時期盧植配享孔廟,北宋時期被追封爲良鄉伯。

這裏常清君說明一下,盧植是涿郡涿縣(今河北省涿州市)人,和同樣也是涿郡涿縣人的劉備是真正的老鄉。

02

常清君點評:

鄭玄和盧植兩位雖然都身爲經學大家,卻都可謂命運多舛。

漢靈帝建甯元年(公元168年),朝廷下诏各州郡查究黨人,凡“黨人”及其門生、故吏、父子、兄弟現居官位者,一概免職禁锢,發生了第二次“黨锢之禍”。鄭玄因曾爲杜密故吏,受杜密的賞識與提攜,所以也被視爲黨人,于建甯四年(公元171年)和同郡人孫嵩等四十余人俱被禁锢,遭禁锢的時間長達十四年之久。

而盧植曾被宦官誣陷下獄,這在《三國演義》裏有具體描述,後皇甫嵩平定黃巾軍後,推功于盧植,才使其複任爲尚書。當時的權臣董卓企圖廢黜漢少帝時,百官無人敢有異議,唯有盧植挺身抗辯,險遭董卓殺害。因蔡邕等人極力相救,才得以幸免。

03

《三國演義》裏描寫盧植率軍與黃巾軍首領張角激戰于廣宗,因張角施妖術未能取勝,朝廷委派一個叫左豐的官吏前來探明情況,左豐公然向盧植索要賄賂,被盧植拒絕,于是懷恨在心,回奏朝廷誣告盧植不主動出戰,惰慢軍心,致使朝廷震怒,派遣當時的中郎將董卓替代盧植指揮,並下令將盧植裝入囚車押解回朝廷問罪。

在押解的半路上正好遇見劉備、關羽、張飛率一隊兵馬前來協助盧植作戰。張飛得知盧植敘說事情的真相後,不由大怒,當即就要斬殺負責押解的那些軍人,救出盧植,被劉備勸止了。

04

關于劉備師從盧植,不僅《三國演義》有描述,正史裏亦有記載。關于劉備師從鄭玄,除《三國演義》有描述外,未見正史記載。

在常清君看來,並非所有曆史事件都被正史無一遺漏的全部記載了下來,也並非正史沒有記載的事情就一定沒有發生過。想來既然鄭玄和盧植是同門師兄弟,也就是說鄭玄是劉備的師伯(盧植的出生年月在學界還存在爭議,不過一般認爲鄭玄的年齡大于盧植),那麽三個人在一起的時候也是經常有的,鄭玄借此指導點撥一下劉備,或者劉備主動請教鄭玄的事情多半也是存在的,因此劉備師從鄭玄也並非空穴來風,毫無依據。

不過劉備有幸同時遇見鄭玄、盧植這兩位著名經學家,卻沒走上學術之路,而是最終入仕從政,看來的確是人各有志啊!

常清君雲:

經學兩名家,有口皆碑傳千古。

常清君用心用情寫好每一篇原創文章,期待著您的關注、點贊、分享和評論

原創作品,如若轉載等,請標明文章作者、出處等信息

0 阅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