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系合資靠不住,這家車企醒了!

BT財經 2024-04-15 16:16:25

2021年春天,圍繞東風汽車發生了一個有趣的故事。

知名物流公司SBS創始人鐮田正彥與小間裕康談話,後者素有“日本馬斯克”之稱,鐮田正彥抱怨道,最近日本政府緊抓環保,要求物流公司也要在減少碳排放方面有所建樹,呼籲大家舍棄燃油車轉向電動汽車。這本來也是大勢所趨,但問題就在于賬算不過來。“日本純電汽車實在是太貴了呀。”作爲一個標准的生意人,鐮田正彥不無惆怅地說。

小間裕康聽完哈哈一笑:“這還不簡單?日本的車貴,你們就買中國的純電汽車啊。”對于在中國香港有著投資基金産業的這位“中國通”來說,問題很好解決,“中國企業絕對能夠生産出比日本燃油車價格還便宜的商用汽車!”他這樣跟鐮田正彥保證。

在小間裕康的牽線搭橋下,鐮田正彥找上了中國東風小康公司,完成了一筆一萬台商用純電汽車的訂單。

頗具戲劇性的是,東風汽車跟日本企業的合作源遠流長,由東風集團和日産汽車共同成立的合資公司東風日産,旗下最著名的車型軒逸也被稱爲“中國家用車領域繞不開的王牌車”。

但由于日本汽車工業在純電領域動作遲緩,意識到電動車重要性時已落于人後,日産和東風日産當時沒能生産出符合物流公司使用需求的商用純電汽車。

這或是湖北東風系汽車打響降價第一槍的原因。2023年3月,湖北省東風系汽車開啓了史上最強購車優惠季,東風汽車集團旗下的多個汽車品牌與當地政府聯合補貼,開啓了瘋狂降價模式。

此次優惠活動降價力度之大、涵蓋範圍之廣,令人驚歎。據《界面》等媒體報道,購車消費者擠滿了武漢4S店,甚至不少人連夜趕到武漢買車。據悉,湖北本次降價包括東風集團旗下東風雪鐵龍、東風標致、東風日産、東風本田、岚圖、東風風神、東風富康等共計7大品牌58款車型,其中最高可以降價9萬元。降價的原因,據報道稱,或因爲庫存積壓嚴重需要回籠資金。

這同時折射了東風集團轉型方面的問題,不夠深入,也不夠迅速。乘聯會公布的2023年中國乘用車市場各品牌零售銷量TOP10排行榜顯示,排名靠前的廠商分別是比亞迪、一汽集團、吉利汽車、長安汽車和上汽集團。

日系合資企業退出了爭奪,東風集團業績或因此震動,最新一期財報中透露東風集團去年前三季度淨利潤同比下降61.95%,三季度取得營收37.70億元,但同時淨虧損4756.94萬元。站在不得不變的路口,留給東風集團的時間已經進入讀秒階段了。

盈利水平急速滑坡

按照東風集團近期披露的盈利預警,2023年歸母淨利潤虧損最多有可能達到40億元。此數一出滿場嘩然,這是2005年東風集團上市以來遭遇的首次虧損,在2022年獲得102.65億元淨利潤的基礎上驟降了140億元。

盈利水平暴跌與東風集團銷量急速滑坡關系密切,據東風集團公布的2023年銷量數據,去年一年東風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銷量同比下降了15.27%,累計銷量爲208萬輛。

同期母公司2023年累計汽車銷量爲242萬輛,同比下滑幅度達到了17%,與銷量最高的2016年相比,這時候東風集團的銷量已經近乎折半了(2016年累計銷量爲427.7萬輛)。

綜合汽車行業整體格局來看,造成這一結果的最大變量毫無疑問是日系車市場份額的萎縮。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數據顯示,2024年1~2月中國品牌乘用車市場占有率已經提高到了60%左右,同一塊蛋糕裏各方力量此消彼長,日系、美系、韓系車企被蠶食生存空間,市場份額進一步下滑。

億歐網給到的信息則指出,合資車遭遇的影響不只存在于當下,更是籠罩了東風集團一整年業績上的陰霾。

汽車行業價格戰從去年開春開始打響,大量自主品牌開始用降價換銷售,吞並大量市場份額。2023年Q3,中國自主品牌的市占率首次過半,粗暴的大減價沒有換來更多的消費者,存活在世的車企們卻紛紛感到壓力倍增,東風集團的變化也因此顯得尤爲突出。

2023年,東風日産銷量爲79.3萬輛,相較2022年下降了24.8%,這也是東風日産銷量首次跌破2015年以來一直保持的百萬輛“紅線”。而且在2022年,日産中國在中國的銷量已經同比減少了22.1%,總銷量還達到了105.5萬輛。

面對來勢洶洶的對手,東風不得不出招應對。在湖北政府聯合補貼的幫助下,去年3月開始,東風旗下雪鐵龍、標致等多個品牌已經開始降價。媒體報道指出,最熱的雪鐵龍C6,當時能夠以12.19萬元的價格拿下,雪鐵龍C6標價實際上爲21.19萬元,等于說補貼過後的打折力度能達到5折左右。

東風集團“瘋狂的一年過後”,效果並不顯著。2023年東風日産(含東風英菲尼迪、啓辰)全年累計銷量72.3萬輛,同比下降21.53%;東風本田全年累計銷量60.4萬輛,同比下降8.54%。

值得注意的是,東風日産銷量長期依靠軒逸這款車型,此前軒逸以高性價比、高舒適度著稱,一度被稱作A級家用轎車的傳奇,2020~2023連續四年蟬聯中國市場燃油車銷量冠軍。但在包含新能源車型的總榜上,2023年日産軒逸遭到了比亞迪的挑戰,被2023款比亞迪秦PLUS冠軍版反超,前者銷量爲37.6萬輛,後者銷量爲43.4萬輛。

2024年1-2月,比亞迪秦Plus在零售銷量正式超過日産軒逸,據汽車之家數據,二月比亞迪秦PLUS靠著27851輛的銷量摘得桂冠,日産軒逸屈居第二,銷量相較1月的30384輛大幅下降34.58%,爲19878輛。

汽車行業研究員蔣文斌提到,日系車自身技術實力的衰退進一步加劇了東風集團的銷量下滑。“熟悉日系車品牌的人都知道,以前日系車的內燃機、混合動力都是行業頂尖,既耐用又保值,對追求性價比的消費者來說再合適不過。但這兩年自主品牌的技術實力迅速追上了合資企業,日系企業保守求穩的風格讓他們在新能源車上推進更慢,慢慢地也就失去了市場青睐。”

此外,日産車這幾年也受到三缸機和CVT變速器的困擾。2023年秋,東風還因爲車輛發動機廢氣再循環閥(EGR閥)密封不嚴召回了一大批車輛,單次召回數爲118.8萬輛,在行業內也算是頗爲罕見。如此大規模的召回讓不少人懷疑,東風集團內部的品控或許出現了更多難以預見的問題。

岚圖高端計劃或有變

長期以來,東風集團都把第二增長曲線的希望寄托在岚圖身上。但從2020年到今年,岚圖的表現一直不盡如人意。

BT財經去年十月的報道裏曾提到,岚圖銷量尚需進一步提升。2022年岚圖銷量總計1.9萬台,2023年前7個月銷售一直低迷,到8月才有所改變,去年一整年下來累計銷量剛剛超過5萬台,同期蔚來、理想、小鵬分別爲16萬輛、37.6萬輛和14.2萬輛。

7月份時岚圖CFO沈軍提到,岚圖也在謀劃IPO,面對一個大公司的子品牌,投資人與消費者們都能夠容忍它虧損試錯,但對于一個獨立上市的企業,銷量才是最重要的支撐。

“如果岚圖月銷能拿到1萬輛,我們就具備了IPO的資格。”沈軍如是說。

當時岚圖只公布了1-6月數據,前半年累計銷量只有1.5萬輛,平均到每個月只有2500輛,距離沈軍的目標還有3倍于自己的距離。

下半年岚圖累計銷量略有提升,月均銷量達到6000輛左右,其中最高的一個月爲10017輛。但總的來說岚圖和其他新能源品牌還相去甚遠。

蔣文斌認爲,岚圖定位在高端這個決定從一開始就出了錯。“東風集團的舒適區是日本合資品牌,賣得最好的都是性價比大衆款車型,消費者對東風集團沒有高端這個認知,東風自己在精品車型方面的供應鏈和售後體系打磨也有很多功課要補。”

2024年1月到2月,岚圖汽車累計銷量10223輛,同比增長285%。數據看似漂亮,但分析來看就會發現,岚圖目前的單月銷量仍然停留在5000輛上下,和沈軍設想的月銷1萬輛相去甚遠。285%的同比增速建立在去年開年岚圖整體銷售都比較低迷的前提下,環比去年末表現來看,岚圖並沒有出現明顯進步。

或許是因爲意識到了岚圖的發展遭遇瓶頸,2022年東風集團還推出了另一品牌猛士汽車。作爲猛士汽車首款車型,猛士917于次年上市交付,並宣稱“2023年內限量發售1687台”。沒想到打臉來得猝不及防,2023年結束時,猛士917僅交付1007輛。

東風要貼上能源的“新”

回到東風汽車如何創收這個核心話題,依托老牌車企的品牌力和大衆認知度,在新能源車型上持續發力是必然要施行的一條路。

去年10月底,東風汽車集團空缺半年多的董事長職位終于迎來了新的接任者楊青。資料顯示楊青畢業以後直接進入了東風活塞軸瓦廠,迄今爲止已經在東風體系內工作了36年。

從一名最常見的技術員到廠總經理,再到東風車橋有限公司總經理、東風商用車有限公司總經理,直至接替到臨退休的李紹燭,任東風汽車集團董事、總經理、黨委副書記,最後以董事長身份主持工作。圈內人士評價,楊青是一位從基層生長出來的一把手,他會如何帶領東風集團創新向前,確實值得公司上下乃至行業內外共同期待。

而從去年他的工作重心來看,楊青目前的主要抓手確實是新能源板塊。通過調整東風集團自主乘用車新能源事業的管理體制、推動PM(車型項目總監)制管理轉型等多方面舉動,東風集團展現出了極大決心。

2023年度大會上楊青表示,新的一年東風集團爲自己定下了“具有挑戰性”的目標。乘用車銷量及商用車銷量目標分別爲228萬輛和42萬輛,各自增速約爲30.7%和20.7%,總銷量目標需超過320萬輛。

爲了達成這一目的,東方集團也在不斷尋求新的解決方式。一方面是自主推出新車,東風奕派旗下首款車型智雅電動轎跑eπ007前不久上市,被視作東風集團進軍智能電車領域的創新之作;另一方面也同步加強與産業鏈企業的合作共創,1月22日東風集團岚圖與華爲達成了戰略合作夥伴關系。

信達證券研報指出,華爲和岚圖汽車或通過HI模式展開合作,岚圖汽車旗下産品或將搭載華爲HarmonyOS智能座艙和ADS2.0智能輔助駕駛系統。

國家政策的逐步放開也在爲東風集團“松綁”,上海證券報消息顯示,國資委將對中國一汽、東風汽車集團和長安汽車三家中央汽車企業,不再只關注企業當期利潤,而是引入市占率、發展潛力和技術等因素,力求全方位、多維度地考核汽車央企。

據36氪消息,東風汽車集團3月30日宣布將投入600億元加快掌控關鍵核心技術,並投放44款新能源車。隨著考核指標繼續優化,汽車央國企創新轉型活力將進一步激發,在行業內的競爭力及盈利能力有望進一步提升。對于底蘊深厚的東風集團來說,這無疑是一次難得的機會。

3月14日東風奕派旗下首款産品發布以來,公司股價累計上漲了17.86%,“假以時日,東風集團一定能做好新能源,打好翻身仗。”蔣文斌說,品牌積累下的信任,才是資本市場給予它積極回應的深層原因。

作 者 | 遊璃

0 阅读:41

BT財經

簡介:專業媒體,立足中國,全球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