橋梁大事:崇啓公鐵長江大橋進入兩主墩承台施工階段

橋梁雜志 2024-03-06 15:32:13

01

崇啓公鐵長江大橋進入兩主墩承台施工階段

3月1日,在滬渝蓉高鐵崇啓公鐵長江大橋施工現場,大橋主航道4號墩鋼圍堰內混凝土墊層已灌注完成,76根鑽孔樁樁頭已鑿除完成53根;南岸崇明島上3號主墩近百名員工也在同步作業,進行鑽孔樁樁頭鑿除、吊裝、圍堰內清淤等工序施工。據現場負責人介紹,兩個主墩即將開始上鋼筋,做承台鋼筋綁紮,3月底進行混凝土澆築,5月進行主塔施工。

據了解,崇啓公鐵長江大橋是國家“八縱八橫”高速鐵路網沿江高鐵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上海至南京至合肥高鐵控制性節點工程,全長4.09公裏,橫跨長江入海口北支航道,其構造爲雙層布置的公鐵兩用橋,上層爲雙向6車道、時速100公裏的一級公路,下層爲時速350公裏的雙線高速鐵路+時速250公裏的雙線城際鐵路。其中主通航孔橋爲主跨400米雙塔雙索面鋼桁結合梁斜拉橋,是世界最大跨度雙塔雙索面公鐵兩用無砟軌道斜拉橋。

預計到今年年底,崇啓公鐵長江大橋主塔施工到上橫梁,崇明岸鋼梁頂推可完成50%以上。(來源:中鐵大橋局)

02

1594噸!甯波市域鐵路象山港跨海大橋主墩鋼圍堰成功下放

3月2日,象山港跨海大橋68號主墩雙壁鋼圍堰下放到位,標志著大橋基礎施工取得重大進展,爲大橋主墩實現由水下樁基施工向水上施工的重大工序轉換提供了堅實保障。

68號墩主墩鋼吊箱設計爲雙壁鋼圍堰結構形式,圍堰頂高程+7.30米、底高程-2米,總高度9.3米。圍堰平面尺寸爲61.52米×36.02米,總重量1594噸。圍堰采用2200噸大型浮吊整體吊裝下放施工工藝,施工吊裝難度大、風險性高。

施工區域與既有象山港公路大橋間隔50米,全年6級及以上大風超過250天,風大且水深流急,各種地層交錯分布。下臥地層存在卵礫石、砂層等特殊地層,項目建設難度巨大。項目團隊將鋼圍堰壁體分單元在專業加工廠內制作,後場拼裝成整體。除對焊縫進行探傷檢查並進行水密性試驗等必要步驟外,進場驗收時焊縫質量、探傷報告、水密性試驗報告必須經過嚴格檢查,檢查合格後方可進場,做到安全與質量雙保證。

甯波市域鐵路象山線全長約61.45公裏,其中象山港跨海大橋全長8.26公裏,跨海段橋梁長6.24公裏,是國內首座市域(郊)鐵路跨海大橋。大橋建成後,將爲甯波海域再添跨海新通道,有效推動甯波都市圈的建設進程,有效帶動“南三縣”融入到甯波的城區範疇,構建城市發展大動脈。(來源:中鐵大橋局四公司)

03

成渝中線高鐵四川段首個特大橋下部主體工程完工

3月4日上午,位于成都東部新區的成渝中線高鐵土紅灣特大橋下部主體工程全部完工,這是成渝中線高鐵四川段首個完成下部主體工程的特大橋。

成渝中線高鐵正線全長292公裏,設計時速350公裏,是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標志性工程,被列爲“十四五”國家重點鐵路項目,是國家“八縱八橫”高鐵網滬渝蓉沿江高鐵大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最順直、最高效的直連通道。

土紅灣特大橋全長821.5米,橋梁基礎爲摩擦樁,墩身爲實體墩和空心墩,空心墩采用翻模施工。在大橋墩身混凝土養護中,創新采用水能量保濕膜包裹養護,相較于傳統養護方式,能夠有效減少夏季施工微裂縫的産生,有利于提高混凝土的抗碳化性能和強度,從而保證了橋墩主體內實外美。

據了解,粘附于混凝土保濕膜內膜的高分子材料具有較強的吸水保水能力,吸水達到飽和後,迅速膨脹,在混凝土表面形成了一個潮濕而溫暖的養護環境,可節約大量養生用水、人工和機械費用,綜合成本有明顯降低。

成渝中線高鐵建成後,將進一步完善成渝地區路網結構,形成成都、重慶兩大中心城市間最高效最便捷的客運通道,成渝兩地旅行時間進一步壓縮。(來源:中新網)

04

湘江湘潭市段楊梅洲大橋預計6月底前完成主橋鋼箱梁合龍

3月2日,湘江湘潭市段,楊梅洲大橋項目建設如火如荼,預計6月底前完成主橋鋼箱梁合龍。大橋連接湘潭市雨湖區和嶽塘區,建成後對完善該市環城路網,打通西部出城通道,促進窯灣景區發展有重要意義。(來源:湖南日報)

05

馬東鐵項目七分部雲頂隧道“雲頂二號”TBM掘進突破6000米

3月3日,中交馬東鐵項目七分部雲頂隧道 “雲頂二號”TBM掘進突破6000米。

雲頂隧道位于吉隆坡東北部山區,設計爲雙洞單線隧道,橫穿巴雅山脈,隧道全長16.4公裏,是馬東鐵項目全線重點控制性工程。隧道設計采用2台敞開式TBM進行施工,是馬來西亞首條采用TBM進行施工的隧道,也是迄今爲止馬來西亞直徑最大、掘進距離最長的山嶺隧道敞開式硬岩掘進機。

項目建成後,將成爲東西海岸之間的主要交通幹線,打通馬來半島東西方向的經濟動脈,有效促進馬來西亞區域發展,提升當地産業競爭力,極大地促進商貿、物流、進出口及旅遊等行業的發展,提升人們生活的便利度。(來源:中交二公局)

0 阅读:5

橋梁雜志

簡介:促進科技發展,傳承橋梁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