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手2024》開啓“音綜4.0”

新黃河 2024-05-17 01:00:27

“不改革的話,我們的音綜沒有方向了。”這是節目一開播,那英和導演洪嘯的一段談話。上周五首播以來,《歌手2024》創下今年以來湖南衛視周五黃金檔綜藝收視率的最高紀錄,網友開啓爆梗狂歡,一場音綜改革正式拉開序幕,音綜“4.0時代”到來了。

挑戰音樂的絕對“真實”

“允許意外的事故,接受坦率的真實。”真直播,“one take”(一遍過),這是《歌手2024》的舞台對歌手的要求,也是給觀衆的承諾。

其實節目開播前,還有不少觀衆爲首發陣容唏噓。畢竟相比前幾季的節目,平均每季都會有兩到三位韓紅、韋唯、韓磊、劉歡、譚晶等國民“大vocal”級別的歌手作爲首發,新一季的《歌手》回歸陣容上並沒有太大驚喜。但當“真直播”正式開啓,衆人才後知後覺,新一輪音綜改革的序幕已經拉開了。

沒有了粉絲自嗨和百萬修音的live現場,唱得好與壞,觀衆有耳朵就能分辨。以往曆屆《歌手》除了總決賽現場直播,常規賽都是錄播,存在修音現象。而新一季首次采用“全程直播”,致力打造“樂壇世界杯”級別競演。所有比賽都將采取直播方式,通過12場大小屏互動直播,將“真唱”進行到底。賽制的創新將所有歌手置于同一起跑線,保留歌手與觀衆之間最純粹的聯系,回歸音樂本質。

節目主持人海泉透露,每位歌手來之前都簽了“one take”的協議,只要舞台上音樂響起,不管發生任何事情,都不可能停下來,演唱必須一氣呵成。“一遍過”“全開麥無修音”,最終成績完全取決于現場發揮,不僅考驗歌手唱功和心態,也對節目組的制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美國歌手Chanté Moore,一開口就讓人置身格萊美現場;加拿大00後歌手Faouzia“開口炸”,松弛卻爆發力十足。而我們的五位國內歌手,包括“歌壇大姐大”那英在內,都如坐針氈,如臨大敵。最後的排名,前三毫無懸念,最後一名的爭奪一度進入“膠著狀態”。全場比賽結束,“五旬老太鎮守國門”“音樂節大戰格萊美”“揭下華語樂壇遮羞布”等爆梗出圈。兩位歐美“鲶魚”的到來,讓觀衆感受到了世界的參差,全網開啓搖人模式,發動“人脈”爲內娛挽尊,一夜之間,一檔綜藝節目演變成中外音樂的顔面之爭。

那英

作爲國內第一梯隊的芒果台,請來的兩位外國歌手和直播無修音的形式,揭下了華語樂壇的“遮羞布”。爲了保障“真直播”的公開、公正、公平,節目組設置了嚴謹的監督機制,邀請到500位大衆聽審團和500名國際雲端聽審團,所有的投票在湖南長沙公證處、德勤華永會計師事務所的雙重監督下進行。

其實不僅是音樂本身的“真”被放大,在這場玩梗的狂歡中,無論是台上歌手候場的焦慮緊張還是演唱過程的不完美,以及網友“搖人”過程中與其他歌手的互動,都讓“娛樂圈活人”離觀衆又近了一步,讓真人秀的“真”有了具象的表達。

摒棄“科技狠活兒”

2021年,總導演洪濤宣布,《歌手》沒有下一季了。這檔陪伴了觀衆八年,曆經中途改名的老牌綜藝,最終還是沒能逃過停播的命運。對觀衆來說,有不舍,但也在意料之中。一檔國民節目走到窮途末路,也不能抹去劃時代的意義。

連續八年的總決賽直播夜,都是一年一度的全民音樂狂歡。頂級音響,頂級團隊,擯棄“晚會假唱”的行業常規,拒絕喧賓奪主的“好故事”,留下了無數至今仍被津津樂道的名場面,衆多寶藏歌手、過氣歌手在這個舞台上獲得重生,深刻影響了華語樂壇,乃至中國綜藝史。

美國歌手Chanté Moore

直到第八季,疲態盡顯的《歌手·當打之年》原本希望借由中生代完成轉型,卻引發了最嚴重的一次口碑危機,沒有了老牌唱將壓陣,資深樂迷熱情不再,商業價值輝煌難續。如今來看,聯想後來另一檔國民音綜“翻車叫停”,主動按下停止鍵,不失爲明智之舉。

過去的一年,綜藝市場一片愁雲慘淡,爆款節目寥寥無幾,不少網友呼喚停播的節目重啓,《歌手》也在呼籲之列。但是,單純靠販賣情懷維系不了多久,重啓意味著對制作團隊提出更高的挑戰,如果“綜藝重生”不能帶來顛覆性創新,還不如活在美好的回憶裏。

對此,洪嘯接過洪濤的接力棒,拿出了“真直播”的殺手锏。直播和錄播是兩種節目制作形式,各有優勢,前者強調原聲、現場,以真實打動觀衆;後者講究制作、細節,追求效果的完美。而音樂真人秀的核心在于一個“真”字,從早期的青年歌手大賽,到後來的“超女”“快男”,都是“一氣呵成”的産物。後來國內音綜生態變革,好音樂固然重要,好故事也變得必不可少。

加拿大歌手Faouzia

而在對“好聲音”的極致追求中,修音得以廣泛應用。歌手原本就有“現場型歌手”和“錄音棚歌手”的區別,修音作爲科技發展的産物,要一分爲二地看待。被修飾過的作品,可以反複被聆聽,更像是帶有現場感的錄音作品;但在如今的音綜,修音不再是修音准那麽單純,如果被應用于比賽型真人秀,則導致一些本身音准、音色上乘的歌手遭受不公平待遇。而從樂迷的角度,修音降低了現場感,聽到的不再是那一瞬間的情感爆發,這也是一種變相的欺騙。

國産音綜長達十多年的“修音”曆史,引發同質化、快餐化嚴重的局面,歌手們輾轉于一場一場“現場感十足的錄音棚”,也困在修音的美顔濾鏡裏。所謂“不破不立”,回歸的《歌手》要想重新點燃樂迷的熊熊熱火,必須充當起“破局者”。

賽制創新之外,歌手的選擇也直接影響著這道音樂大餐的品質。除了拼唱功,更重要的是通過不同的音樂類型來輻射圈層聽衆,覆蓋更大範圍的受衆。或許這也就不難理解爲什麽“國字號”的歌手沒有更多地出現在首發名單中,而二手玫瑰、海來阿木等小衆歌手卻接到了邀請,某種程度上也是對第八季的查漏補缺。

放棄了“修音”的科技狠活,卻帶來了更具沉浸感的視聽體驗,背後離不開高科技的支撐,而首期節目也诠釋了長視頻平台搞直播是如何對短視頻平台進行降維打擊。

爲了現場的“沉浸式體驗”,引進了世界最新“沉浸式聲音藝術”的L-ISA音響系統,這也是該系統在電視音樂綜藝中的“首秀”。L-ISA音響系統的使用不僅能給場內觀衆帶來猶如“趴在耳邊唱歌”的聽音體驗,也讓線上大衆評審更好地把握歌手演唱的細節,從客觀條件上最大程度地確保結果准確、公正。這一波操作刷新了“音綜天花板級別觀賞效果”,精准抓取目標受衆。

爲了線上的“沉浸式互動”,節目采用“視音頻全IP化處理”直播技術實現11個機位的字幕、延時、多碼率編轉碼及實時監播功能。而海外大衆評審采用TRTC無延時直播,將現場信號實時直播在雲評審端。同時通過攝像頭采集用戶畫面回傳至節目現場,完成雲上評審互動。另外,芒果TV會員用戶化身“導播”,可以隨心切換自己喜歡的機位上屏,首次采用的“1+3”屏幕組合模式,實現多屏同播、無感切換的沉浸式直播體驗。觀衆得以以歌會友,一檔音樂節目承接住大衆情緒,實現場內外、大屏小屏的同頻共振。

十多年來,“修音”在音綜領域的普及程度,已經堪比普通人拍照發朋友圈加美顔、濾鏡那般稀松平常。但《歌手2024》用一場創新直播爲行業和受衆交出了一份優秀答卷,證明了對綜藝的真實性追求和對歌手真正實力的展現,是觀衆和網友的普遍渴望。

有人將音綜劃分三個階段:音綜1.0,是悠長的電視綜藝時代,國民熱度、模式引進爲其特點;音綜2.0,音樂網綜異軍突起,圈層化、潮流感撲面而來;音綜3.0,小屏重塑觀綜體驗,大小屏聯動、台網聯合成新趨勢。而直播無修音開啓的4.0時代,對于整個行業來說意義非凡。在這個抖音式草根直播爆火,注意力越發被短視頻稀釋的時代,《歌手2024》用一場漂亮的翻身仗說明唯有打動人心的好作品,才能轉化成內容消費用戶,也爲長視頻重新拉回客戶進行了一次可貴且有益的嘗試。

校對:劉恬 記者:任曉斐 編輯:邢媛

0 阅读: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