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庶弟借住,林母一通驅趕,多年後受其牽連,苦笑:這是懲罰

奇葩曆史觀點 2024-04-30 09:07:30
前言:

林徽因是新女性,留過洋,學過詩,搞過建築,她性格開朗、優雅大氣、看人看世通透無比,幾乎在她身邊的人都會被她的氣質所感染。

但即便是如此性格如此明豔的林徽因,內心也會有沉郁、悲傷的情緒,而這些消極情緒大部分都來自她的母親何雪媛。

林徽因、梁思成和何雪媛

每每遇到母親固執、守舊、急躁的表現,林徽因總是痛苦不已,甚至有一次在給好友的信中說:“最近三天我自己的媽媽把我趕進了人間地獄。”

失敗的婚姻造成扭曲的心態

林徽因童年並不幸福,年幼的她心裏藏著許多心事,而讓她如此焦慮的來源是她父母失敗的婚姻。

林徽因的母親何雪媛,出生于浙江嘉興一名富商家庭中,14歲時,她在父母的包辦婚姻下嫁給了林長民。

何雪媛

何雪媛生得美麗卻沒有多少文化,因是家中幺女備受父母嬌慣,所以不善家務,又比較任性急躁。正因爲如此,她在夫家眼裏並不是賢妻良母,在公婆和大姑小姑面前很不討喜。更悲哀的是,丈夫對她也沒有多少感情,他們之間的婚姻沒有激情,也沒有浪漫。

1904年林徽因出生,不久,林長民赴日本留學,直到林徽因5歲時才回國。之後,何雪媛又生了一女,取名爲麟趾,據說是一個長得比林徽因還要好看,只可惜麟趾因病早夭。後來,何雪媛又添一男孩兒,可剛生下來不久就夭折了。

接二連三的打擊,對林長民夫婦乃至整個林家來說都是一個打擊,何雪媛也因爲兩個孩子的早夭性格發生了極大的變化。

林長民

在那個年代,女子在夫家唯一的意義就是傳宗接代。何況生活在深宅大院中,各種規矩束縛,不受夫家待見,再加上沒有爲夫家添香火,何雪媛的日子可想而知的難過。

何雪媛只是一個舊時代的女子,她沒有辦法改變自己的命運,于是在日複一日的壓力中,她陷入了怨天尤人的怪圈,整日怨氣氤氲不散。也是從這時開始,她開啓了婚姻的悲劇。

1912年,林長民在上海娶了小妾程桂林。小妾原本是沒有地位的,但程桂林並不是一般的女子,她見多識廣、會管家,還爲林長民接連生了一女四男,深得林長民乃至林家其他人的歡心。林長民不僅讓程桂林掌管了大家庭的全部食物,而且將自己的書室改名爲“桂林一枝室”。

林徽因和父親

雖爲明媒正娶的正室,何雪媛無論在性格上還是能力上,都比不上程桂林,現在管家大權也落入了小妾手中,何雪媛如何能不生氣。

但這種生氣卻不能使何雪媛“知恥而後勇”,她沒有想著改變自己重新挽回丈夫的心,而是愈發哀怨。每每對比怨天尤人的妻子和善解人意的小妾,林長民自然而然選擇了後者。

自從程桂林成爲林長民心尖上的人後,何雪媛的地位就直線下降,連帶著女兒林徽因也受到了冷落。她們母女二人被攆到了後院,只能住小房子,從此前院承歡,後院淒清。

林徽因雖然自小受到祖父母的寵愛,但此時待遇上卻面臨著巨大的落差。因管家大權在程桂林手中,程桂林又與何雪媛不對付,所以林徽因母女身邊只有一個保姆伺候,而程桂林自己的兒子林恒一個人卻有兩個保姆。

這種待遇上的落差,讓何雪媛更加怨憤。喪子失女,遭夫冷落,被小妾欺負,此時已經30多歲的何雪媛怨氣難消,時常哀歎命運不公,每當情緒低落,唯一的女兒林徽因就成了她的發泄口。

年幼的林徽因在母親長期的熏陶下,性格也變得急躁、心直口快、耐不住,環境的不如意,讓她十分早熟。

林徽因一家

與母親何雪媛不同的是,林徽因的承受能力很強,她雖然多多少少也受到了母親情緒的影響,但沒有被擊垮,她憑借自己的聰明、學識以及身爲長姐的風範,完成了逆襲。

晚年受小妾兒子遺物連累

林徽因12歲時,父親林長民時常在外,偶爾寫書信回家,林徽因就以家中長姐的身份回信。她將家中兄弟姐妹照顧得很好,有時候還能替庶母程桂林管理家務,懂事得讓人心疼。

在父親不在的日子,其實是林徽因最痛苦的時候。她不僅要獨自面對一個怨尤頗多的母親,還要應對母親與庶母之間的關系。

林徽因

那種人際關系處理上的糾結與無奈,縱使林徽因生性開朗,也不免要受許多夾板氣。

看到林徽因如此懂事,林長民甚感欣慰,多次寫信誇贊林徽因“大是好兒子,我極愛汝”“我不在家,汝能爲我照應一切,我甚喜也。”

漸漸地,林徽因成爲了父親的“得力助手”,林長民也有意培養這位聰穎至極的女兒。

林徽因

1920年,林長民准備赴歐洲考察,他決定帶上林徽因同行,一方面要女兒長見識,另一方面也可以讓林徽因暫時抛去家庭繁瑣的生活。

在父親的幫助下,林徽因暫時擺脫了家庭的陰影,開始步入學習與生活的廣闊天地中。然而,就在一切都朝著美好的方向發展時,林長民卻去世了。

1925年,郭松齡舉兵反對張作霖,林長民赴沈陽加入郭松齡隊伍,沒想到只過了幾天時間,林長民就死在了流彈下。

林長民

林長民一死,林家一下子亂了套,在美國留學的林徽因聽到噩耗,陷入了巨大的悲痛之中。冷靜下來後,她第一個念頭就是回國吊喪,安慰母親,幫助處理家事。

就在這時何雪媛就像變了一個人似的,突然理智起來,堅持讓林徽因完成學業。林徽因拗不過母親,只好留在美國,完成學業後又與梁思成結了婚才回了國。

由此看來,何雪媛在關鍵時刻還是清醒和理智的,她雖然對生活充滿了怨氣,但在女兒的前程面前,還是能體現一個母親應有的籌謀與決策。

林徽因

林徽因愛父親,卻恨他對母親的冷落;她愛母親,也恨母親的不爭氣。盡管母親受了冷落,但林徽因卻從未將母親的不如意加罪于庶母和幾個弟弟妹妹身上,她總是用長姐的愛關懷著他們。

可何雪媛卻沒有女兒大度,因著程桂林搶走了自己的位置,她也對程桂林的孩子不喜歡。

1935年,林徽因的弟弟林恒從福建到北平投考清華,無處可去的他借住在好姐姐家。林徽因真誠坦率,對弟弟林恒照顧有加,但何雪媛卻過不了心裏的那道坎,只要一有機會就跟林恒鬧不愉快。

林徽因和梁思成

因爲之前經常被程桂林壓一頭,何雪媛的心態也有點扭曲。看到林恒住在女兒家,她心裏不免有些生氣:“程桂林怎麽這麽順,養了兒子、霸占了她的丈夫、得了公婆的喜歡,現在又來這裏揩油,憑什麽!”

何雪媛時常鬧點情緒,讓林徽因頭疼不已,她不僅要哄母親還要時刻勸慰弟弟不要多心,她又被親人夾在了中間,實在爲難。

林徽因終于忍受不了這種壓抑的氣氛,在給好友的信中不禁吐槽道:“最近三天我自己的媽媽把我趕進了人間地獄……晚上就寢的時候已經精疲力竭,差不多希望我自己死掉或者根本沒有降生在這樣一個家庭。”

但即便母親經常惹她煩心,林徽因也沒有將母親撇下不管,而是無論何時,無論走到哪裏,她都將母親帶在身邊,因爲她愛母親。這種愛,超過了她對母親的恨。

何雪媛大半輩子都是跟著林徽因生活,她的前半生雖然生活在受冷落中,後半生卻過得很幸福。在林徽因去世後,她依然被梁思成贍養著。

何雪媛自認爲一生問心無愧,只有別人對不起她的份,可意外總是在她不經意間出現。

林徽因夫婦與何雪媛合影

晚年何雪媛也遭到了抄家,在箱子底抄出 一把刻有“蔣中正贈”的短劍 ,那是林恒的遺物,林徽因一直珍藏著,沒想到會連累到何雪媛,老太太因此受到了不大不小的懲罰。

想到多年前自己不予林恒方便的事情,何雪媛忽然哀歎:“這是老天對我的懲罰啊!”

何雪媛的一生是大部分舊式女子的真實寫照,她以爲是程桂林搶了自己的生活,卻不從反省命運就掌握在自己手裏,別人怎麽能擺布得了。如果她也能像林徽因那樣勇敢闖出一片屬于自己的天地,也不至于一生都在哀怨。

0 阅读: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