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生回國就暴飲暴食?被“白人飯”吃哭,真的在外國受委屈了

市井覓食記 2024-03-19 23:41:03

留學生落地之日,就是變身“大胃王”之時,如果身邊有一個留學的朋友,那一定能深切體驗到他們回國後的胃口之大,真的吃啥都是香的!啥都不夠吃!

在接機的時候,相比鮮花,他們更願意你手裏捧著一杯奶茶,當然如果能捧兩杯會更好,還沒來得及打招呼奶茶就已被奪走,紮上吸管旁若無人的抱著喝起來,要不是還有重重的行李,那可能就直接沖向自己思念已久的飯館大吃一頓了。

當代年輕人都不怎麽愛起床吃早飯,可留學生就不一樣,哪怕面臨著極爲困難的“時差問題”,他們也能堅定的早起且在一大早就炫上三頓,清晨五點就先找家開門早的早餐店填飽肚子,等消化到八點繼續吃,十點再趕著收攤前來上一頓,爲的就是能用一天的時間吃掉一周的飯。

每天睡覺前就在思考第二天要吃什麽,點誰家的外賣了,甚至有的在回國前一個月就列好打卡美食清單,任誰看了都只能說出一個“絕”字!

像什麽連吃二十天烤羊肉串、一邊吃水煮魚一邊掉眼淚、一口氣吃十根炸火腿腸、手抓餅加三份肉、連吃四籠小籠包、女生一人吃了一盆豬腳、雞公煲不停事的吃七份、吃到自己半夜積食進醫院等等,這些全是留學生回國後留下的“戰績”!

主打一個瘦著回來胖著回去,而且在出國前還要再連吃帶拿一番,行李箱裏可以沒有衣服,但一定要有火鍋底料蘸料、螺蛳粉、老幹媽、拌面醬、泡面、鹵雞爪、酸辣粉、速溶奶茶粉、燒餅等等,更有吃貨留學生花費一千多給自己郵走了三大箱零食唯恐餓到自己。

在留學生界還流傳著一句至理名言,那就是“出國的人一般只有兩種選擇,要麽變廚子,要麽變瘦。”,原本在家都是飯來張口的人,出了國門要想填飽肚子,只能靠自己苦練廚藝,一個個化身爲新東方大廚,各種菜肴、面點都會做,不然就會瘦到懷疑人生。

那這國外的“白人飯”到底有多難吃?竟然把留學生都逼到如此境地?

最有發言權的還要屬英國留學生們,在英國最好吃最受歡迎的就是炸魚配薯條了,可想而知這英國食物的“含金量”有多低。

食物少也就算了,關鍵還難吃,各種暗黑料理齊上陣,比如鳗魚凍、仰望星空派、哈吉斯等,包括豬肉都腥臊到難以下咽,能吃的可能也就是一些香腸、牛排、面包之類的,連徐志摩都吐槽“英國最好吃的菜就是外國菜”。

再看看大西洋對岸的美國也沒好到哪裏去,直接把牛肉漢堡端上了國宴,日常食物也就是一些披薩、炸雞、沙拉、熱狗、濃湯、通心粉,這些食物偶爾吃一吃還行,若是連吃兩三天還真的是受不住,吃著吃著就會想家想到哭。

其實除了像法國、意大利等個別國家,有著相對比較豐富的美食外,其他很多國家的食物都相差不大,尤其是他們平時做的日常餐,早餐多半是面包、煎蛋、培根配牛奶或咖啡、果汁,午餐若是懶得做那會更應付,可能是一罐豆子、一包薯條、一個餐包、一份沙拉,外國人仿佛從不在乎食物好不好吃,只要能活著就行。

晚餐則會相對豐盛一些,但無非也就是烤雞、牛排、煎魚,再搭配上蔬菜、面包以及飯後甜點,包括像過感恩節、聖誕節,他們也都是准備一些傳統簡單的菜肴,有經驗的留學生在參加派對時,都會先填飽肚子去,或是結束回家後嗦一碗螺蛳粉。

他們的食物還是兩個極端,要麽是過于油膩甜膩的炸雞、甜品,要麽是過于清淡的餐食,用四五塊雞胸肉、幾片菜葉子、一個雞蛋、一點水果就是豐富的一餐,然而這在國人眼裏完完全全就是減脂餐,怪不得在減脂圈裏最流行的就是“白人飯”,這種級別的餐食可不誰吃都得瘦麽。

連國外學校的食堂也是食物單一化,吃上一段時間就厭煩了,沒有熱乎乎的早點,沒有香噴噴的炒菜,更沒有挑花眼的面食和米粉可選擇,有的只是吃不到頭的意面、燴飯,還有吃不完的冷菜冷餅,吃的讓人腸胃直打顫。

和國外相比,我國的美食簡直不要太多,各省美食都皆有特色,僅是早餐都有成千上萬種,烹饪方法也是多到數不清,就更別說各種菜肴、美食小吃了,中國五千多年積累下來的美食文化,是沒有幾個國家能與之較量高低的。

現今很多外國人落地中國後都不想回自己的國家了,那有一大半原因都是舍不得中國美食,就更別說從小在中國長大的留學生們了。明明就是一個中國胃還要塞那麽多“白人飯”,簡直就是在受罪,而且國外賣的中餐和中國零食,價格還很高,中餐也不是很正宗,所以也能理解爲何每一個留學生回了國都得大吃特吃一兩個月,只能說外面的美食環境太糟糕!

——老井說——

實際上不止歐美一些國家,像隔壁的韓國、日本、印度、越南等亞洲國家,他們的美食也是少之又少,和中國美食放在一起根本沒有可比性,都是偶爾嘗個新鮮還行,但要是天天吃還得是中國美食耐吃,這也是爲什麽連麻辣燙、奶茶、糖葫蘆等小吃都能火爆韓國、日本,火鍋店、中餐店更是開遍了全球各地,不得不說中國美食真的很讓人自豪。

我是市井覓食記,與世界交手多年,依然光彩依舊,興致盎然!每日更新美食菜譜和市井生活,關注我,享受舒適生活不迷路。

3 阅读: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