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聊三國:領導比你高明在哪裏,可能就3字

貪吃的駱駝 2024-04-12 07:44:43

01

公元208年的赤壁之戰剛結束的時候,東吳那邊因爲出力最多,所以拿下了荊州最值錢的部分地盤,而劉備得到的,不過是一些邊角料。

如果劉備是個沒啥追求的人呢,他當時所得到的的地盤應該足以讓他滿足,因爲他當時得手的南四郡,不光不和曹魏的軍區直接接壤,還基本和除東吳之外的勢力沒啥直接聯系。

但是劉備可不是一般人,人家是從小就抱負遠大的主,所以他就想替東吳分擔一點壓力,于是他就向孫權表達自己想借荊州(南郡)的打算。

對于劉備的主動示好,東吳方面一開始是非常拒絕的。

爲什麽有人分擔壓力,東吳還不願意呢?

02

因爲南郡可不光是能幫東吳分擔壓力,那裏還是挺進西邊益州的必經之路,如果劉備拿到了這裏,劉備的發展可就前途無量了,而東吳自己則基本失去了向西發展的機會。

熟悉曆史的人都知道,不光諸葛亮給劉備制定過企業發展規劃(隆中對),人家魯肅也給孫權做過一個企劃(榻上策),而魯肅和諸葛亮的企劃中,都提到了一件事,那就是企業要想做大做強,必須要把荊州和益州都拿下。

現在你劉備想好事,我東吳怎麽可能會答應。

劉備爲了促成這件事,曾“單刀赴會”,親自跑去東吳的地盤談合作,結果差點就大業未成,而中道崩殂了。

爲什麽這麽說呢?

03

因爲據《三國志》等書記載,當時時任南郡太守的是周瑜,周瑜本就有向西用兵的計劃,再加上現在南郡是他的地盤,所以他堅決反對劉備的建議。

並對孫權說,劉備這小子目的不單純,如果任由其發展,以後可能會出問題,咱們不如現在趁他“單刀赴會”的機會,把他給辦了,然後控制他的人馬,徹底解決後患。

面對如此動人的建議,孫權沒有采納,因爲孫權當年雖然年紀不大,卻看得很長遠,以目前的形勢來看(東漢十三州,曹操占據了大約十州),孫劉兩家組團,都未必是人家曹操的對手。

如果此時內亂,就算你真的吞並了劉備那兩三萬的人其實也沒大用,如果讓劉備這個自帶光環(漢室宗親),且要能力有能力,要影響力有影響力的人活躍起來,那麽曹操就會被牽制,東吳的壓力也會減輕。

所以權衡利弊之下,孫權沒有答應周瑜這種短視的建議,但也沒有答應劉備的請求,而這也不是孫權急著向西用兵,而是爲了照顧周瑜這個大佬的情緒。

04

可能有人對這種說法不太理解,我就先來做個解釋。

孫權繼位的時候,虛歲還不到二十,而當時周瑜已經是東吳的巨擘,另外只值得一提的是,當時的東吳存在很大的內患。

老孫策當年拿下東吳的時候,不是靠威望讓人信服,而是用火與血硬搶下來的,因此老孫家在當地的口碑並不好,當地的世家大族並沒有真正認可老孫家。

孫策當年所能依靠的勢力,主要來自兩方面,一是孫堅留下了的薄薄的家底,二是“背棄”江東大族的周瑜等人,至于未來崛起的第三條腿——流寓士人,當時還不成氣候。

所以孫權對于周瑜的態度有點複雜,既離不開他的支持,又擔心他的尾大不掉。

可能有人會說,孫權和周瑜的關系,在各種文學作品中都那麽緊密,孫權怎麽可能會提防周瑜呢?

05

公元208年,曹操大軍壓境的時候(總人數應該在二十萬人左右),周瑜作爲主戰派,希望孫權把他麾下的五萬人調到自己手下,然後由他帶人去和曹操硬剛。

面對曹操的大軍壓境,周瑜爲何僅有五萬人就敢去硬拼呢。

兩方面的原因:

第一,當時孫劉兩家已經有了默契,大家一起組成聯軍,當時劉備那邊也有個兩三萬人;

第二,東吳的水軍比較厲害,曹操那邊雖然也有水軍,但占比並不高;

所以綜合來說,周瑜如果能拿到五萬人,加上劉備的兩三萬人,再憑借水軍優勢,還是能和曹操掰掰腕子的。

但是當時孫權卻並沒有答應周瑜的請求,而是自己留了兩萬人,只給了周瑜三萬人。

孫權這麽做的目的,表面是爲了防止本就不穩定的大後方在戰爭時期穩定,但你說他有沒有防周瑜的意思呢?

06

公元210年,就在劉備“單刀赴會”沒成之後,劉備曾對自己人,私下裏說過這麽一句話:

公瑾文武籌略,萬人之英,顧其器量廣大,恐不久爲人臣耳。

劉備這句話是對自己人說的,而且是私下裏說的,應該排除他挑撥離間的可能,那麽劉備爲什麽會這麽說呢?

原因很多,但有一個關鍵點,那就是周瑜表現出了想拿下益州的企圖。

拿下益州雖然是魯肅當年給孫權的戰略規劃,但是這個益州可不是隨便就能拿的。

要知道當時老孫家的基業,在還不算完全消化掉的江東,拿下益州之後,孫權肯定是走不開的,益州和江東又離的老遠,中間還必須要經過周瑜控制的南郡。

如果讓周瑜拿下益州並駐守,那麽那個天府之國加“飛地”,孫權還能控制住嗎?

以周瑜的能力和資曆,如果他去鎮守益州,他會一點異心也不生嗎,他如果是個老實人,當年爲什麽會“背叛”江東的本土勢力呢?

07

熟悉這段曆史的人可能會反駁,孫權後來可是同意周瑜去打益州,如果孫權提防周瑜,還會同意他這麽做嗎?

反駁的人可能漏看了一句話:

(周瑜)乞與奮威俱進取蜀,得蜀而並張魯,因留奮威固守其地,好與馬超結援。瑜還與將軍據襄陽以蹙操,北方可圖也。

這裏的奮威指的是誰呢?應該是孫權的堂兄孫瑜,因爲只有這樣,孫權才會真正放心,孫權爲什麽能當那麽多年的東吳大帝?

因爲他足夠高明。

那麽他高明在什麽地方呢?

大局觀。

0 阅读: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