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脾濕第一方,勝過參苓白術散,齒痕舌、白膩苔、老胃病一舉掃清

中醫崔占舉 2024-05-01 15:39:24

祛濕、利濕這個話題,這些年來一直是熱度不減,爲什麽大家都這麽熱衷于祛濕呢?那肯定是因爲它不是個好東西。

濕,中醫叫濕邪,它有什麽特點呢?首先它屬于陰邪的一種,容易損傷人體的陽氣,陽氣我們都知道,它的重要性應該不用再多說了;另外呢,濕性粘膩,黏糊糊的,就像膠一樣,容易我們體內的氣血運行,氣血一不順暢,各種各樣的病是不是就來了啊?

那麽要祛濕,最重要的是抓住哪呢?還是要抓住我們的脾,爲什麽呢?這跟脾的特點和功能有關系,脾屬太陰,是濕土,它本身就濕,所以它是喜燥的,外來的濕邪進入人體,首先受到影響的,就是脾,你看夏天濕氣重,很多人就會怎麽樣啊,吃不下飯、惡心、想吐,對吧,這都是濕氣困脾的表現。

從功能上來講,脾主運化,是人體水液代謝的重要環節,濕困脾胃影響運化,就會進一步影響水液的正常代謝,水液停聚而生濕,這時候呢,人就會沒精神、睡不醒,容易疲憊,腹脹腹瀉、頭臉愛出油,痰還多的吐不完;舌頭伸出來一圈齒痕,有的人舌苔還又厚又膩。

所以說啊,祛濕還是要抓住脾胃,很多人可能會想到參苓白術散,今天咱不說參苓白術散,今天說的這個方子,叫做平胃散。

這個方的組成很簡單,只有簡單4味藥,蒼術、厚樸、陳皮、甘草,其中蒼術、厚樸燥濕健脾,行氣的力量又很強,陳皮同樣有燥濕健脾的作用,加上一味甘草調和諸藥,煎煮的時候加生姜、大棗,顧護中氣。全方燥濕健脾,行氣祛濕,脾胃的功能也就恢複了。

但是要注意,用藥一定要對證,這個方子適用于濕滯脾胃證,脾胃太虛的人啊,並不適用,所以如果你有需要,一定要在專業醫生指導下用藥。

3 阅读:329

中醫崔占舉

簡介:平時坐診,大家有問題可以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