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好卓越工程師自主培養之路(教育時評)

海外網 2024-05-19 10:00:44

來源:人民日報

伶仃洋上,一橋飛架三地,15年的堅守,港珠澳大橋工程總工程師蘇權科帶領團隊攻克一個個難題;哈爾濱電氣集團有限公司首席科學家覃大清帶領團隊自主創新,讓我國大型水電裝備制造業達到國際領先水平……一個個大國重器,刷新了世界對中國制造、中國創造的認知;一項項超級工程,刻印著卓越工程師爲國奮鬥、拼搏攻關的身影。

卓越工程師是推動工程科技創新、實現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力量,是走好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重要人才支撐。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培養大批卓越工程師,努力建設一支愛黨報國、敬業奉獻、具有突出技術創新能力、善于解決複雜工程問題的工程師隊伍。”

在強國建設、民族複興新征程上,構建“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工程師培養體系,大力培養造就支撐制造強國的卓越工程師隊伍,是高等教育義不容辭的使命擔當。

追求“卓越”目標。作爲人才培養的供給端,高校應瞄准國家戰略和行業發展方向,打破學科壁壘,強化實踐教育,持續在人才選拔、課程改革、專業能力塑造、長效機制構建等方面創新,著力解決關鍵領域高層次人才供給不足、工程教育與工程能力培養脫節等難題,造就更多能夠擔綱領銜複雜工程的卓越工程師。

創建“卓越”平台。24所工程教育水平較高的大學和8家中央企業建設32家卓越工程師學院,探索形成工程碩博士有組織培養的新範式;支持北京、上海、粵港澳大灣區建設4個國家卓越工程師創新研究院,打造集工程技術人才培養、科研攻關、成果轉化、創新創業于一體的新平台;教育部、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國工程院、中國科協五部門共同作爲指導單位,支持成立“中國卓越工程師培養聯合體”……卓越工程師培養是一項系統工程,要充分調動政府、高校、企業、行業協會等多主體力量,堅持系統思維,深化産教融合,探索改變工程技術人才培養學科化、院系制的傳統組織模式,形成卓越工程師培養學術、産業、政策共同體,走出一條卓越工程師自主培養之路。

厚植“卓越”情懷。無精神不足以發其新,追求卓越的過程,是愛黨報國、無私奉獻的崇高之路,是勇往直前、敢爲人先的壯麗征途,是敢于承壓、勇攀高峰的不凡之旅。卓越工程師的培養,離不開精神品質的塑造,要以家國情懷感召之、以艱苦奮鬥激勵之、以科學精神涵養之,爲學生積蓄敢于創新、銳意進取的精神力量。比如,浙江大學堅持將理想信念教育融入工程教育,深挖工程發展史中的紅色根脈資源,打造浸潤式、可互動的思政現場教學平台。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涵養學生空天報國情懷,引導學生愛國奉獻、敢爲人先、團結拼搏、擔當實幹。

從啓動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到提出加快建設發展新工科,從建設國家卓越工程師學院,到成立中國卓越工程師培養聯合體,我國已經建成世界最大規模的工程教育體系,湧現出無數優秀的工程科技人才和行業領軍人物。前不久,卓越工程師培養現場交流推進會在天津召開,高校、企業、地方代表同題作答、熱烈討論。期待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我國卓越工程師自主培養之路能走得更穩,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堅實人才支撐。(吳丹)

《 人民日報 》( 2024年05月19日 第05 版)

0 阅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