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質持續惡化!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再次點名洪湖

中原網 2024-05-18 10:45:19

新華視點·聚焦中央生態環保督察|水質持續惡化!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再次點名洪湖

一曲《洪湖水浪打浪》讓洪湖家喻戶曉,水清見底、蓮葉接天的洪湖令人心向往之。然而,“新華視點”記者日前乘船行駛在洪湖水面,看到湖水又渾又黃,很難尋覓昔日美景。

湖水渾濁不堪,沉水植物幾乎消亡,底棲動物多樣性降低……近日,記者隨中央第四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在湖北督察發現,近年來洪湖保護治理不力,水質持續惡化,已連續3年停滯在Ⅴ類,一系列水生態問題疊加出現。

水質連續3年爲Ⅴ類 被指“史上最差”

洪湖是湖北第一大淡水湖泊,是江漢平原重要的調蓄湖泊和生態屏障,也是長江中下遊最具代表性的湖泊濕地和生物多樣性區域之一。督察組指出,自2012年以來,洪湖水質持續惡化,2021年至今一直爲Ⅴ類。

這並不是中央生態環保督察第一次關注洪湖的問題。早在2017年,第一輪督察反饋時就指出,洪湖水質從2011年的Ⅱ類惡化到2016年的Ⅳ類。

督察指出,目前,洪湖水生植被覆蓋度低,僅占全湖面積12%,不到有記錄以來曆史較好水平的1/5,沉水植物幾乎消亡,野生紅蓮面積大幅度減少。底棲動物多樣性降低,物種數僅爲有記錄以來曆史較好水平的1/4。

記者了解到,洪湖魚類結構也發生了明顯變化,以前以大型江湖洄遊魚類爲主,目前主要爲鯉、鲫和其他湖泊定居型魚類。

“洪湖這兩年達到史上最差水質,”督察人員感歎,“從湖底取樣底泥進行底棲動物檢測時,肉眼可見底泥中的動物已是寥寥無幾。”

當地有群衆告訴記者,以前洪湖清澈幹淨,在水裏遊泳能看到湖底的水草,現在湖水渾濁不堪,水草都沒了。

暴露治理“欠賬”

督察人員表示,當地在洪湖治理方面存在諸多“欠賬”。

——城鎮生活汙水直排問題突出。在荊州市雷家垱雨水泵站,大量黑色汙水不停地從排水口湧出直排河道——這是督察人員此前暗查時見到的場景。

2024年4月19日,督察組暗查發現,雷家垱大量雨汙混合水直排河道。(督察組供圖)

洪湖是荊州市主城區、監利市、江陵縣等城鎮排水的主要受納水體。督察發現,荊州市主城區雨天大量雨汙混合水通過雷家垱等6個雨水泵站直排河道。監測結果顯示,雷家垱雨水泵站外排水化學需氧量濃度爲149毫克/升、氨氮濃度爲15.8毫克/升,分別超過《城鎮汙水處理廠汙染物排放標准》一級A標准2倍、2.2倍。

督察同時發現,監利市、江陵縣等存在雨水泵站直排雨汙混合水、生活汙水直排的問題。

——養殖汙染嚴重。荊州市是我國淡水水産産量第一大市,洪湖流域水産養殖汙染問題突出。公開資料顯示,2022年荊州市水産養殖面積180多萬畝。督察指出,大量未經處理的水産養殖尾水,通過溝渠排入四湖總幹渠,最終彙入洪湖。

記者了解到,2021年湖北省就印發相關規劃,要求到2025年荊州市應完成62%的養殖池塘尾水治理。截至督察進駐時,荊州市完成養殖池塘改造治理面積僅占總面積的13.2%。

除養殖池塘外,荊州市洪湖流域的蝦稻綜合種養面積超兩百萬畝,養殖尾水汙染尚未納入治理規劃。

此外,畜禽養殖方面,督察組隨機抽查的8家規模化養殖場就有4家存在問題,有的將生豬養殖糞汙抽排至場外溝渠,有的通過私設軟管將養殖廢水排入周邊水體……

——生態保護修複仍不到位。督察指出,《湖北省洪湖湖泊保護規劃》要求,在茶壇東南、西南角以及下新河入湖口等重要河口和植被稀疏區域設置濕地植物恢複點,在茶壇和金壇之間區域栽植327.8公頃耐幹擾性強的沉水植被,在清水堡示範區恢複浮葉植物群落面積405.4公頃,督察發現上述項目均未實施。

2024年5月12日,督察組現場督察發現,監利市一家畜禽養殖專業合作社廢水直排溝渠。(督察組供圖)

不碰硬慢作爲 統籌落實不夠

督察組指出,荊州市和有關部門對洪湖生態保護治理有畏難情緒,決心不夠,不碰硬、慢作爲,流域規劃統籌不力,推動落實洪湖汙染治理和生態保護主要措施不到位。

“之前地方很多基礎工作沒有做。”督察人員指出。如《湖北省洪湖湖泊保護規劃》要求到2025年完成現有建成區的合流制排水系統雨汙分流改造。但目前荊州市第二輪管網排查任務僅完成城區的65%,錯接、混接問題依然嚴重,管網建設改造遲緩,部分區域汙水直排問題突出。

同時,督察人員還反映,2019年國家有關部門聯合印發的《關于加快推進水産養殖業綠色發展的若幹意見》,要求各地加快出台水産養殖尾水汙染物排放標准。2022年7月印發的湖北省農業農村汙染治理攻堅戰實施方案,也要求制定省級水産養殖尾水汙染物排放標准。作爲水産養殖大省,湖北省對此緊迫性不強,一直沒有出台有關標准。

中國科學院精密測量院研究員厲恩華長期關注研究洪湖治理。在他看來,洪湖水環境、水生態惡化原因多元。生活汙水、農業面源汙染、畜禽養殖廢水、水産養殖尾水等汙染長期彙入洪湖,導致洪湖水質持續惡化,使得水生植被尤其是沉水植被退化,水體自淨能力減弱。

洪湖是淺水湖泊,平均水深僅有1.35米,底泥失去植被保護,極易被風浪擾動,而長期圍網養殖等導致底泥淤積、富營養化進一步加重。在風浪影響下沉積物懸浮強烈、湖水渾濁,透明度低,水生植被恢複困難,進一步影響了水體的自淨能力,由此形成“水質惡化與植被退化的惡性循環”。

如何對症下藥?厲恩華認爲,洪湖治理不可能“一蹴而就”,應堅持“系統治理、科學施策”,堅持“上下遊、左右岸、湖內外”的綜合治理思路,科學合理制定洪湖總體修複方案,抓重點、分步走,重點加強流域汙染綜合整治和常態化監測研究,完善流域水管理體系,逐步改善洪湖水生態環境。同時,加強水生植被恢複,提高生物多樣性,完善生態系統結構和功能。

督察人員指出,湖北被稱爲“千湖之省”,湖泊生態保護任務重。湖泊治理涉及範圍廣、參與部門多、協同任務重,要強化河湖長制的責任及考核,防止治理不當、敷衍作爲等行爲。

新華視點

kk

3 阅读: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