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多年了?我終于找到了,香港動作片衰落的真正原因

令狐伯光 2024-05-08 23:00:32

文|令狐伯光

五一檔,香港動作片《九龍城寨》因爲質量和口碑不錯,票房上面表現也不錯。正如電影點映之前,王晶說的在《怒火重案》過後,好久沒有看到這樣優秀的動作片了。而《怒火重案》是2021年上映的,也就是三年過去了。

這部電影沒有什麽好分析的,因爲它的成功又引起關于功夫片,動作片的討論。

當我們談到功夫片,動作片衰落,一定就有網友說到什麽現在流量明星不能打,什麽都在組CP,談戀愛,動作明星出不了頭什麽的,資本不再向功夫片傾斜,捧幾個長得好看的,賣賣人設,賣賣肉,制造輿論,一系列標准化,專業化的造星工廠生産的明星的成本。

這比費心費力費錢一點點捧起來的功夫明星的成本低得多,而且一旦過氣馬上就可以再生産一個。大量觀衆的審美水平是比較低的,特別是那些半大的孩子,天生就喜歡偶像,這些半大孩子會一茬接一茬的出現,不斷提供狂熱的人氣。

同時,功夫片的審核也越來越嚴格。種種因素讓優秀的功夫片優秀的功夫明星越來越難出現。這當然是其中一個重要原因,但是動作片衰落是全世界範圍,而不只是華語動作片,那麽原因是爲什麽呢?

張晉,趙文卓難出頭?吳京都老了,中國沒有動作演員?

當然,我們提到年輕動作演員肯定會說還有謝苗,同樣童星長大的釋小龍,如果標准放寬一點,《怒火重案》裏驚豔一把的謝霆鋒,再到《封神》質子團裏幾個年輕演員其實都有成爲動作演員的潛力。

所以,實際上能打的演員不少,很多武校體校出來的都能打打,更別說成家班,洪家班,甄家班,吳京的演武堂這些組織還不斷在向影視圈提供人才,但長相不行,演技不行,沒有特色,是注定紅不了的,沒人會捧,硬捧也是浪費錢。

武打演員他首先是個演員,演員的標准就是得會演,你光會打沒用,想當主角首先你長相得過關,李連傑、成龍、甄子丹、趙文卓和吳京這些年輕時候可能不是大帥哥(成龍年輕時候還割了雙眼皮呢)

起碼在長相上他們幾個放在娛樂圈也是平均值以上的,長相好的好處是什麽呢?

最直接的最大的好處就是你能有機會演主角,長得不行,你打的再好,也沒機會當主角。就如當年的周比利誰都說他能打,但他永遠也演不了男一號,這就是演技和長相帶來的局限性。

安志傑長得好打得好演的也好吧?但他長得不夠正氣,所以大部分只能演反派,也不是沒人捧過他,只不過捧失敗了而已(《黑俠2》就是捧他的)。所以你們別以爲中國出個成龍李連傑甄子丹吳京很容易,想再捧出個這樣的人物,武術功底,長相,演技,資源,都得拔尖,缺一不可。

最關鍵問題又在于,現在動作片和功夫片不是太有市場了,資本自然就不願意捧了。首先動作電影的受衆沒有什麽耽改啊言情偶像啊之類的受衆多,其次,影視劇無法量産,但對于演員要求高,資本不可能在裏面捧它無法量産的流水線商品。

動作片,功夫片和武俠片一樣不是沒有觀衆不是沒有演員,只是資本逐利,它能賺500塊就不會去賺100塊。整個影視市場功夫片,武俠片,動作片都不行了,靠它生存的動作明星又怎麽可能行呢?

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原因,當然我認爲還一個深層次的原因,那就是內地的社會和港台是完全不同的。現在這個網絡文化氛圍,一個打十個這種,很容易把武打跟神劇劃上等號,例如印度的動作片。

以前我們活在第三世界,光看著武打明星打鬼子打洋人也能激起民族自豪感,現在嘛我們有航天有航母有全産業鏈,未來在向我們招手,功夫片也慢慢走向傳統藝術活在記憶中。

說到底,就是觀衆不同了,觀衆的口味變了,我們票房最高的動作大片其實是《戰狼2》《長津湖》《紅海行動》《流浪地球》這種。而《葉問》這類題材屬于IP屬于消耗品,拍一個少一個,現在連武俠這種大IP也不香了。

《黃飛鴻》之類拍的再好也無法超越經典,其實好萊塢那邊也是,很多類型很多IP都不行了。

華語動作片爲何“沒落”?動作演員難出頭,並非主要原因

可能很多人並沒有研究過香港動作片,功夫片爲何會崛起?深層次來講,它其實就是民國到港台那個社會背景,從金古梁溫黃武俠文化的延伸,就是從古代武俠行俠仗義,在港台城市化成功後變成近代打洋人,現代打壞人而已。

它本質的內核和表達是一以貫之的,背後政府不行,或者腐敗不管事,同時社會上黑幫林立同,治安並不是特別哪了。社會上面有著諸多問題,這就像美國民衆會幻想超級英雄解決問題一樣,港台那邊就是武俠的延伸。

武俠是一種美學,武俠是仁、是憫、是意識到世界的殘忍後一意孤行的執著。武俠的內核明知不可爲而爲之,總有什麽高于生死,武俠始終是現實,要回到現實。

港台武俠片,功夫片,動作片裏主角都很講江湖道義,一般過著紙醉金迷生活的一般都是反派。很有野心的一般也是反派,就算不是反派後面結局也不怎麽好。比如電視劇裏的荊無命很有野心,最後一集怎麽挂的?裏面上官金鴻還說他是魏延。

《劍嘯江湖》裏的秦百川,楚江南,端木旗,萬黑旗都很有野心,最後都挂了。端木旗的假兒子一開始就是紙醉金迷,坨坨的反派。萬黑旗好像一開始也算一點紙醉金迷?淡泊名利的燕北飛和白雲都是裏面的正面角色,後期淡泊名利的陸隱峰最後接管了一統江湖的七星樓。

裏面的高手幾乎都是一些淡泊名利的家夥,比如掃地僧,風清揚。比如退隱江湖的大理段王爺,比如結尾處的神雕俠侶,還有張無忌練乾坤大挪移時講的不要強爲,要順其自然。

張無忌當時情勢所迫沒法去修正最後一層的錯誤,但是出去以後也沒有去想過,裏面的有些招式爲啥練不出來或者是不是有問題,有點不符合邏輯,畢竟是非常上乘的武功,又是明教的鎮教法寶。

那裏面天天玩陰謀詭計的人練武好像上限都有限,就連正派裏非常聰明的黃蓉也一樣。趙敏武功更差,因爲趙敏比黃蓉多了不少陰謀詭計。

香港武俠,功夫和動作片裏面的世界,你比較窮,最好不要有野心,還要淡泊名利,遇事不爭不搶,還要順其自然,該到你了自然到你。它確實有點不符合這個時代了。而裏面人物的感情也有點不符合時代了,感覺是舊時代的東西。

香港動作片沒落的原因多種多樣,但是究其根源在于社會方面的潛移默化,行俠仗義最簡單的定義就是鋤強扶弱,幫助老幼婦孺,快意恩仇罷了。但是現在當扶老人家是一個危險行爲,熊孩子變爲了凶孩子,需要保護的婦孺,反而成爲擾亂社會的不安定因素以後。

“俠”需要幫助的群體就逐漸變化了,新俠和舊俠就理念上就出現了很大的鴻溝,新生代不認同舊俠,對于新俠其實已經産生了統一的概念,爲什麽內地修真、玄幻和現在發癫的《道詭異仙》要更火一些?

因爲這些題材騙你,有平行世界,有穿越逆襲,有神兵神獸,有仙魔鬼妖。你不用回歸現實,你甚至可以幻想死後進入到這些世界裏,這個和宗教騙人是一個套路。悲劇和爽劇你本能就會喜歡爽劇,因爲時代在發展,當貧富差距還沒那麽大時,大俠的作用還是很明顯的,仗義疏財,可以頂不少用。現在這個時代貧富差距大到,你不是神仙都滿足不了,俠管什麽用?

還有就是武俠比玄幻文本要求更高,對社會方方面面的描寫要更真實,寫武俠還要有那個味兒。傳統文學要比武俠那些的多,武俠相對于傳統文學是快餐文化。網絡文學相對于武俠屬于零食文化,幹脆面文化,奶茶文化。

現在有沒有更進一步的發展呢?有,由最網絡小說裏最三流的,更碎片化的,更系統,更穿越,更所謂搞笑,制作出來的短視頻。只要不思考,就會很輕松,很多人都滿足了,方方面面的。

香港動作片衰落?雖然很可惜,但確實一去不回頭

現在年輕人價值觀改變,逐利且焦躁,什麽都以金錢爲衡量了,對于道德感的把握越來越差,尤其是女性愈發拿自己當資本,因爲人類壟斷暴力主要還是男性,武俠片,功夫片,動作片有一個重要設置是英雄救美。

就現在這年代擱你還敢英雄救美呢?就你也配,人家集美要你救?

世風日下,絕大多數人都只關注自己,再也不會去關注別人,同理心都快沒了,何況所謂的俠義,甚至稍微有點正義感的人直接會被扣上僞君子或者有別的目的。

話語權的缺失,絕大多數人都已經從衆,且向扭曲的是非觀低頭,不再敢表達自己想法,更別說有自己的思考,階層固化,且生活艱難,並且大家都已經認清現實,世界上沒有伸張正義的英雄,英雄只存在科幻片和小說裏,草根平民出不了英雄。

同時給市場主要觀衆生産産品的商業勢力又空前強大,不管是資本方面還是對演員的要求上,工業文化流水線逐漸替代傳統文化的精雕細琢,還是文化上法理人情上的變遷,又無名又無利,怎麽獲得廣泛認同。

環境都變了,這種需要引導和犧牲才能獲得的流行文化,自然自然很難誕生了。

3 阅读:330
评论列表
  • 2024-05-09 11:39

    以前的人看別人懲奸除惡,鋤強扶弱感覺偉大硬氣。現在的人感覺那人是個傻子,說白了就是人❤️變了,所謂正義感沒了

  • 2024-05-09 14:22

    特效大片比武打片打的好看也上限高多了,當好萊塢特效大片比武打片打的好看還打的真實時武打片就過時了

  • 2024-05-09 23:42

    特效大片比武打片打的好看也上限高多了,當好萊塢特效大片比武打片打的好看還打的真實時武打片就過時了

  • 2024-05-10 10:23

    趙文卓就會作拍的東西動作表情千篇一律

  • 2024-05-10 13:19

    最最最主要的原因是:現在打個架的成本太高了,沒有了用武之地。

令狐伯光

簡介:遊戲模型師| 動畫愛好 | 影視産業分析 | 網絡小說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