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南昌起義後蔡廷锴率部出走是個人行爲還是黨安排

桂才子佳人 2024-05-03 11:38:37

一,雞蛋不能擺放在一起的理論

我們大家都知道“雞蛋不能擺放在一只籃子裏”是一句廣爲人知的諺語,常用于形容投資策略和風險管理。這個諺語背後的原理是多元化和分散化,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1. 降低風險:將所有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裏意味著一旦這個籃子出現問題(例如籃子破裂、籃子被偷走、籃子所在的地方發生災難等),所有的雞蛋都會受損。而將雞蛋分散放在不同的籃子裏,即使其中一個籃子出現問題,其他籃子裏的雞蛋仍然安全。

一碎具碎,一滅具滅

2. 增加收益機會:不同的籃子可能代表不同的投資機會,如不同的股票、基金、行業或市場。將雞蛋分散投資,意味著投資者有機會從多個來源獲得收益,而不是僅僅依賴一個籃子或投資機會。

3. 避免過度依賴:將雞蛋放在多個籃子裏可以避免對單一籃子或機會的過度依賴。如果某個籃子或投資機會不再有效或表現不佳,投資者還有其他籃子可以依靠。

4. 平衡投資組合:多元化投資有助于平衡整個投資組合的風險和回報。不同籃子(或資産)的表現可能會因市場條件、經濟環境或其他因素而有所不同。因此,通過分散投資,投資者可以減少整體投資組合的波動性,同時保持穩定的回報。

投資多元化

總之,“雞蛋不能擺放在一只籃子裏”這句話提醒人們在進行投資或其他活動時,要注意多元化和分散化,以降低風險、增加收益機會、避免過度依賴和平衡整體表現。

二,蔡廷锴的生平事迹

蔡廷锴,字賢初,1892年4月15日,出生于廣東羅定一個貧苦農民家庭。1919年進入保定陸軍軍官學校,1922年畢業,早年參加同盟會。他是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領導人之一,也是著名的抗日愛國將領。

蔡廷锴將軍

蔡廷锴在1922年加入中國國民黨,任孫中山大元帥府警衛團一營一連連長,三個營長是張發奎、葉挺和薛嶽,參謀長是葉劍英,是國民黨最早的部隊,0資曆和人際關系擺在那裏,連蔣介石也難以欺負他。

蔡廷锴參加了北伐,升任爲國民黨軍第六十師師長。1927年,參加南昌起義,擔任第11軍副軍長兼第10師師長。

在1932年的一二八淞滬抗戰中,他率領十九路軍奮起抗擊日軍。然而,同年他被蔣介石調往福建“剿共”,任十九路軍總指揮和福建綏靖公署主任。

1933年11月,爲了聲援中央紅軍打破蔣介石第五次反圍剿,蔡廷锴同李濟深、陳銘樞、蔣光鼐等人在福州成立抗日反蔣的“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並擔任人民革命軍第一方面軍總司令。失敗後,他流亡海外,繼續宣傳抗日救國。1935年,他參加中華民族解放大同盟,並成爲最高負責人之一。

率部走在上海的街道上

在抗日戰爭時期,蔡廷锴曾任國民黨軍第六集團軍副總司令、總司令,以及兩廣邊境司令,在兩廣地區指揮作戰。然而,在1940年,他因受蔣介石的排擠而被迫去職。

1946年,蔡廷锴與李濟深等人在廣州組織中國國民黨民主促進會。1948年1月,他在香港參與發起組織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並被推爲中央常務委員和財務委員會主任。同年9月,他出席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委員會副主席蔡廷锴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蔡廷锴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員、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委員會副主席和國家體育運動委員會副主任。在1964年12月至1968年期間,他擔任政協全國委員會副主席。

蔡廷锴是第一、二、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政協第一屆全國委員會委員,第二、三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民革第一、二屆中央常務委員,第三、四屆中央副主席。他在1968年4月25日逝世。

蔡廷锴的一生充滿了對國家和民族的熱愛,他在抗戰時期的表現更是體現了他堅定的抗日立場和卓越的軍事才能。他是中國近現代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的事迹和精神將永遠銘記在人們心中。

指揮作戰

三,南撤路上突然率部出走的經過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義爆發,蔣介石馬上調集了很多部隊對我軍力量進行四面包圍,形勢不容樂觀,簡直可以說,起義馬上將要面臨著失敗。

8月3日,起義軍撤離南昌,在到達江西進賢縣時,蔡廷锴突然率領手下5000多人的部隊離開南昌起義軍隊伍,使我主力部隊減少了四分之一的有生力量。

蔡廷锴是南昌起義軍的一位重要領導人,他在起義中擔任了第11軍副軍長兼第10師師長,是前敵總指揮葉挺的得力助手。然而,在起義軍撤離南昌前往何處落腳的問題上,蔡廷锴主張去山多又靠海的福建打遊擊,他在高級將領會議上提出了自己的主張,但是以周恩來爲主的領導們認爲福建偏僻,落腳打遊擊可以,可能就此慢慢沒落,不如去廣東進行一場聲勢浩大的二次革命影響力大,速度快成功率高。蔡廷锴認爲,蔣介石的力量主要也在廣東、廣西、湖南一帶,我軍去廣東很危險。作爲共産黨員,他必須遵守黨的決議。

南昌起義

8月3日,起義可以說面臨失敗,蔣介石的多路大軍向著南昌四面包圍而來,起義軍根本守不住南昌,只得撤離。

在離開南昌的過程中,蔡廷锴率領的部隊經曆了艱苦卓絕的鬥爭。他們一會兒前頭打尖,一會兒後面殿後,沿著山路行進,穿越了重重山嶺和險峻的關卡;每個人頭頂著八月酷暑的灼熱太陽,身負著三四十公斤的負重。在途中,他們還遭遇了許多敵人的襲擊和攔截,但他們憑借著頑強的意志和英勇的鬥志,一次又一次地戰勝了敵人。

越往南方,作戰盤旋的余地越小,目標也越明顯,被蔣介石反動派包餃子的可能性越大。蔡廷锴焦急地跟好朋友葉挺軍長吐露自己的思想,葉挺找來周恩來賀龍劉伯承三人,大家分析一下,覺得蔡廷锴的擔心越來越正確,“雞蛋不能擺放在同一個籃子裏”,南昌起義的部隊是黨的寶貴財富,不能全部被蔣介石囫囵吞了去,應該六點火種,應該分兵,怎麽分兵?

葉挺軍長

周恩來立即請示了中央,中央請示了共産國際和遠在莫斯科的斯大林同志,有遠見的革命領袖們一致決定:蔡廷锴分兵去福建,並且以灰色身份盡可能地保存革命實力。

中共,終于做到了把一籃子雞蛋分開放在不同的框裏。

經過幾天幾夜的艱苦奮戰,蔡廷锴率領的部隊終于到達了福建地區。在這裏,北洋軍閥孫傳芳和吳佩孚的勢力已經被北伐軍打敗,蔡廷锴他們得到了當地人民的熱情歡迎和支持,成爲了福建最大的軍事力量。蔣介石也沒有精力和兵力分散去對付遠在福建的蔡廷锴,只好順梯下坡,授予蔡廷锴部隊在福建的駐紮權和軍事管轄權。蔡廷锴爲了達到黨交給的保存革命力量的目的,仍舊披上了國民黨軍的外衣,改稱國民革命軍19路軍,偃旗息鼓,每天只能看著戰友們與老蔣拼死戰鬥。

在戰壕中,左一蔡廷锴將軍

所以,中國共産黨的曆史上,從來沒有對這一分裂起義軍力量的逃跑事件,作出處理。

1932年1月上海事變爆發,蔣介石認爲到了借日本人的手消滅異己分子的時候,就派遣蔡廷锴蔣光鼐率領19路軍北上援滬作戰,19路軍畢竟是我共産黨領導的部隊,戰鬥打得那個叫勇敢頑強啊,打出了赫赫威名,打出中國軍人的氣概,打破了蔣介石想借日本人的手消滅蔡廷锴部隊的惡毒想法,即使蔣介石一百個不放心,一千個不情願,他還是不得不大力褒獎我蔡廷锴蔣光鼐率領的19路軍抗日有功。通過這一次生死考驗,蔡廷锴部隊不但得到了實戰的錘煉,也更有保存自己這支隱秘的共産黨部隊的本錢了。

19路軍血戰上海

1934年,中央蘇區遭到了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之際,蔡廷锴奉中央秘密命令,爲了聲援中央蘇區舉行福建事變,舉起反蔣、不打內戰、團結抗日的旗幟,史稱福建事變。

福建事變,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盡管中央根據勢態發展,考慮到雙方不能合兵在一起,仍舊要求蔡廷锴繼續潛伏,但是蔡廷锴極其他所率領的軍隊時刻聽從黨的召喚的共産黨人的本色沒有改變。

時光荏苒,轉眼間間,中國革命勝利了,老蔣夾著尾巴,灰溜溜地跑到台灣島上去了。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之日,蔡廷锴登上天安門城樓,與衆領袖一起見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輝煌時刻。蔡廷锴還被任命爲國防委員會副主席,國家體委副主任。黨和人民始終沒有忘記他對革命作出的隱形貢獻,沒有忘記他爲革命保存了一支威武的部隊。

粟裕大將

南昌起義南撤途中,蔡廷锴率部突然離開,原來是我黨把雞蛋分開放在不同的籃子裏的一步好棋啊!

親愛的讀者朋友,你明白了嗎?

人物關系:國軍第七兵團司令區壽年是蔡廷锴的外甥。淮海戰役中,粟裕聽說區壽年被部下活捉,由于態度傲慢,口口聲聲說:“要見粟裕,粟裕以前是我的小班長。”遭到戰士們的猛揍。粟裕聽說後,馬上說放開他,送到我這裏來,他是我南昌起義時的老團長。區壽年是國足門神區楚良的爺爺。

蔡廷锴是國軍第7兵團司令區壽年的舅舅,粟裕聽說活捉了當年南昌起義時的老團長,馬上說放開他,送到我這裏

0 阅读: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