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塞拜疆飛地納希切萬,曾經屬于亞美尼亞

世界縱橫 2024-05-12 18:15:16

納希切萬位于大高加索山南部,是阿塞拜疆的一塊飛地,面積約5502.75平方公裏,人口約46萬。納希切萬地理位置重要,處在土耳其、伊朗、亞美尼亞之間,曆史上是小亞細亞和高加索地區交通往來的戰略要地。

納希切萬和土耳其的邊境線長約11公裏,和伊朗的邊境線長約204公裏,和亞美尼亞的邊境線長約246公裏。納希切萬和阿塞拜疆本土被亞美尼亞隔開,兩地交通非常不便。

阿塞拜疆本土位于亞美尼亞東部,裏海西岸。從地理位置來看,阿塞拜疆本土到飛地納希切萬的距離並不遠,兩地最便利的交通方式就是過境亞美尼亞。

但亞美尼亞和阿塞拜疆兩國是世仇,蘇聯解體之後,兩國因納卡問題多次爆發戰爭,亞美尼亞直接封鎖了邊境,禁止阿塞拜疆本土和飛地通過亞美尼亞領土交往。

在亞美尼亞的長期封鎖下,阿塞拜疆本土和飛地只能選擇過境伊朗,經過伊朗北部重鎮大不裏士進行中轉。這種交通方式比過境亞美尼亞耗費了更多的時間和成本,還導致納希切萬和阿塞拜疆本土日益疏遠。

現在的納希切萬人,基本上很少前往阿塞拜疆本土,工作生活都是首選土耳其,在土耳其伊斯坦布爾,還有一個納希切萬人聚居的生活區。納希切萬人收看電視節目,也很少看阿塞拜疆本土節目,都是看土耳其電視節目,甚至過節,也是過土耳其節日。

不過阿塞拜疆對土耳其非常放心,並不擔心納希切萬倒向土耳其,這是因爲土耳其和阿塞拜疆兩國關系密切,在應對亞美尼亞事務上,兩國保持著長期合作。其實在曆史上,納希切萬這塊土地歸屬阿塞拜疆,也有土耳其的原因。

第一,亞美尼亞大屠殺。曆史上納希切萬曾經歸屬亞美尼亞,亞美尼亞和土耳其、阿塞拜疆不同,屬于一個基督教國家。據《創世紀》記載,大洪水之後,諾亞方舟停泊的地方是阿勒山。據《聖經》記載,納希切萬是大洪水之後,建造的第一個城市,亞美尼亞文字在納希切萬誕生。

亞美尼亞人將阿勒山視爲聖山,將納希切萬視爲亞美尼亞的曆史古城。但現在阿勒山位于土耳其境內,納希切萬屬于阿塞拜疆。

早在公元前323年,納希切萬和阿勒山地區,都屬于亞美尼亞第一王朝奧朗提斯王國。從那時開始,亞美尼亞人已經在這些地區長期定居。但亞美尼亞國力弱小,從3世紀開始,先後被波斯帝國、阿拉伯帝國、奧斯曼帝國等大帝國的統治。

在奧斯曼帝國的統治下,阿塞拜疆人大量遷入納希切萬。到一戰前夕,納希切萬的阿塞拜疆人比例達到了55%,亞美尼亞人比例下降到45%。

一戰時期,奧斯曼帝國加入了德奧陣營,薩瑞卡莫什戰役後,土耳其被俄軍打得大敗,整個帝國風雨飄搖。土耳其人將戰爭失敗的怒火發泄到了亞美尼亞人身上,指責亞美尼亞人投靠俄國,背叛奧斯曼帝國。

從1915年開始,奧斯曼帝國開始實行亞美尼亞大屠殺,包括納希切萬在內,土耳其統治下的亞美尼亞人遭遇了滅頂之災。據統計,整個大屠殺造成大約一百萬亞美尼亞人死亡。到一戰之後,納希切萬的亞美尼亞人比例已經下降到16%。

第二,蘇聯進行區劃調整。一戰後,奧斯曼帝國瓦解,土耳其人忙于應付希土戰爭,自顧不暇。蘇俄出兵外高加索,控制了亞美尼亞、格魯吉亞、阿塞拜疆。蘇俄按照曆史邊界,直接把納希切萬劃給了亞美尼亞,阿塞拜疆人雖然不滿,也無可奈何。

但到了1924年,蘇聯對外高加索進行區劃調整,按照人口比例劃界。當時納希切萬的阿塞拜疆人比例已經達到了85%。蘇聯因此將納希切萬劃給了阿塞拜疆。由于生活習慣不同,以及阿塞拜疆人的排擠,蘇聯時期,納希切萬的亞美尼亞人逐漸遷徙到了亞美尼亞,比例繼續下降,到1979年,納希切萬的亞美尼亞人比例只剩1.4%。到蘇聯解體時,納希切萬已經基本沒有亞美尼亞人。現在納希切萬的阿塞拜疆人比例已經達到了99.5%,此外還有一些土耳其人、伊朗人。而這裏的亞美尼亞痕迹,已經完全消失。

2 阅读:883
评论列表
  • 2024-05-13 20:48

    所以,納卡和納希切萬已經不能互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