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期,張學良爲什麽會發動西安事變?是時候告訴大家真相了!

曆史小松 2024-05-15 22:33:17

1936年12月12日,爲挽救中華民族危亡,張學良和楊虎城在陝西臨潼,對前來督戰圍剿紅軍的蔣氏實施兵谏,逼蔣抗日。

這便是曆史上大名鼎鼎的西安事變!

那麽,張學良爲何會發動西安事變呢?要知道,當年可是他一廂情願順從南京國府,實現東北易幟,南京國府進而完成形勢上的統一。

那麽,爲何數年之後,張學良對于蔣氏的態度,來了一個180度大轉彎?這又是否有著張學良的難言之隱呢?

其實,西安事變的發生,和蔣氏的“攘外必先安內”政策有著直接聯系。很多人以爲安內,僅僅是代表圍剿紅軍,實際上並非如此。

對于當時的蔣氏而言,除開國府的中央武裝力量,其他的地方軍隊,都是需要消滅的“安內”對象,包括以楊虎城、張學良、劉湘、白崇禧、李宗仁等爲代表的地方軍。

其實,在國民黨對我中央蘇區根據地圍剿,以及長征時期的軍事圍剿時期,蔣氏積極調動各地方軍進行圍剿紅軍,實際上就是想“借刀殺人”。

簡單來說,蔣氏一方面想要依靠地方軍消滅我軍有生力量,另一方面就是讓地方軍在圍剿我軍戰鬥中實現戰鬥損耗,中央軍便直接收取漁利。

當時,東北軍在蘇區圍剿紅軍時,損失了最精銳的2個師,他本想著能夠從蔣氏手中得到一些錢糧支持,就算不能重建2個師,也要爲這些士兵領到撫恤金。

當時,國府非但是一分錢不給,後來甚至還開出一張條子,讓張學良直接去東北領撫恤金。要知道,東北三省可是被日本關東軍所控制,這不擺明國府根本不想爲地方軍花錢嘛。

此時,張學良的心是寒了!

既然國府不給撫恤金,那總給點補充兵員和裝備吧。可是,蔣氏非但不給張學良補充兵員,反而是准備剝奪其兩個師的番號,並讓自己的嫡系部隊胡宗南可以大肆招兵買馬,這不就是典型區別對待嘛。

此刻,張學良是真的明白了,蔣氏就是要借刀殺人,想把東北軍徹底吃掉,讓自己父帥一輩子打下的基業就毀于一旦。

當蔣氏來到西安督戰時,張學良再受逼迫圍剿蘇區紅軍(張學良丟了東北以後,沒錢也沒大本營,隨時成爲蔣氏推往前線,成爲圍剿紅軍的炮灰,他內心其實很反感蔣氏)。

此前,在進行兵谏之前,張學良和第十七路軍總指揮楊虎城,還親自向蔣氏進行過面谏提議抗日大計,但是都被蔣氏無情拒絕,甚至還命令兩人立即調集兵馬進攻陝北紅軍,否則分別調往福建和安徽。

所以,蔣氏給的答案也很直接,如果不聽命令,就將其權力再度下放,讓東北軍內部再度四分五裂,張學良也成爲光杆司令。

此時,擺在張學良面前的就是兩條路,一條是愚忠地接受蔣氏的命令,帶著東北軍圍剿紅軍,直到拼光家底,權力徹底被蔣氏架空。另一條路就是孤注一擲逼蔣抗日,自己和東北軍才能有一線生機。

所以,年輕氣盛的少帥張學良,被逼無奈之下,便選擇了一條爲民族大義,而舍生取義的道路,聯合楊虎城,一不做二不休,直接消滅掉蔣氏的衛兵,才使得蔣介石被迫同意停止內戰,全力抗日。

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和楊虎城在西安兵谏蔣氏,共同逼蔣聯合抗日,而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才得以建立。

但是,兩人結局卻不言而喻地悲壯:在張學良陪同蔣氏前往南京後,便一去不複返,而後被國民黨當局軟禁。楊虎城將軍,則在新中國成立前夕,被國民黨特務下獄殘忍殺害!

雖然說,張學良在曆史上頗有爭議,但是做的兩件利國利民大事,任何一件都可以名垂青史。

東北易幟,實現當時中國的一統。

西安事變,救國家危亡于水火之中。

西安事變,于公于私,都是當時張學良必然會做出的選擇!

17 阅读:8420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