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體》成絕唱,再無劉慈欣?中國科幻,或許才剛剛開始

令狐伯光 2024-04-07 23:22:14

文|令狐伯光

美劇版《三體》播出一段時間了,除了劇集本身引起的各種各樣的討論。這個關于劉慈欣,還有中國科幻也引起了不少網友的討論。而討論點除了《三體》如何,還有劉慈欣本人的厲害,還有一個問題也是繞不開的。

大概就是網飛《三體》質量並不是那麽好,但是美國還有很多經典科幻影視劇。

但是中國科幻這邊長篇科幻系列史詩就只有《三體》一部,其它優秀長篇科幻小說倒是不少,但是系列史詩是真沒有。同時從這點推到整個中國科幻,目前科幻大師也只有劉慈欣一個。哪怕算上另外三大天王,那也都是中國上一代科幻大師。

新一代中國科幻作家像江波,陳楸帆,寶極,郝景芳,七月等等。他們別說和劉慈欣比較了,和另外三大天王比較都有一定距離,中國科幻除了影視,遊戲等文娛作品不行,科幻文學都走到了十字路口。

目前科幻作品要創新的難度非常大了,因爲基礎科學本身發展進步不大,連帶各類科幻題材已經有很多前人作品,他們已經挖掘了太多題材,後人要在這些作品中尋找一條創新之路的確很困難,對寫作者的要求比以前更高了。

不過,中國科幻因爲《三體》和劉慈欣帶來的效應,中國科幻的道路或許才剛剛開始。

除了劉慈欣和《三體》?中國科幻怎麽就不行了

中國科幻確實沒有那麽好,但也沒有那麽差。自從《流浪地球》《三體》開啓中國科幻影視化以來,中國改編成影視遊戲的科幻作品,現在其實寥寥無幾。劉慈欣一個人就有幾十部,加上科幻三大天王和其它中國科幻作家。

我個人感覺別說未來十年了,就是再撐三十年問題也不是太大。

其實我們現在談到中國科幻問題,主要還是劉慈欣和《三體》這樣的大家太少了。怎麽講呢?中國作家裏劉慈欣是成就最高那個,目前來看,除了兩點爭議較多,觀衆共識也比較多的,

一是他女性角色寫得不太好,現在中國社會環境女性主義興起,談到《三體》避不開莊顔,程心,自然也就避不開說劉慈欣筆下女性如何如何。

二是所謂文筆問題,文學性問題,那是從劉慈欣《三體》必須世界級別嚴肅名著角度出發的,這點確實也經常有人批判,反駁的也有不少,反正是個爭議點。

但其它角度,尤其是所謂社會思潮,什麽左也好,右也罷,還有各種主義什麽都行。

劉慈欣老師作品的主題出發點其實很雜,但認真追溯大概有兩三種吧,一種就是《朝聞道》奠定的科學家是殉道者,他的作品裏面爲了追求真相的科學家都有這種氣質,二是結合中國近代史講生存,但主題延展的哲學就太多了,涵蓋非常廣,簡直基稱立體防禦。

你說他有點傷痕吧,《三體1》確實有這個味道,嘲諷腐敗問題的《鏡子》,嘲諷資本主義極致《贍養人類》,思考社會主義極致和養老的《贍養人類》,關心中國曾經礦工史詩的《地火》,再到嘲諷愚昧民衆殺死科學家被打臉的《流浪地球》。

《中國太陽》《全頻帶阻塞幹擾》《球狀閃電》又紅又專的反帝國主義。

《魔鬼積木》《天使時代》《光榮與夢想》《混沌蝴蝶》關于帝國主義對于第三世界壓迫的思考。

其它作品還有《詩雲》《帶上她的眼睛》《地球大炮》《山》《圓圓的肥皂泡》《夢之海》《思想者》等等等等,各種腦洞大開下關于科學、社會、人類文明和宇宙文明等哲學上的思考,題材豐富,表達多樣,思考非常深入。

劉慈欣作品豐富到什麽程度呢,像很多大師後人都對他搞過後現代解構,但劉慈欣自己就寫了解構自己的《太原之戀》,劉慈欣是真的站的角度實在太高了,就像熱度最高的《三體》最後宇宙都重啓了,人類算個什麽,更不用提人類那些觀點的紛爭了。

中國爲何出不了下一個劉慈欣?因爲科幻,太難寫了

所以,科幻的門檻根本就沒有降低過,2008年我剛開始看科幻作品的時候,當時在幻盟上發的時候還有一些差評者給的理由簡直蒼白無比:什麽爲啥不爆破行星,爲啥沒有高達雲雲。

現在十幾年過去了,中國所謂的科幻系網文,大部分還是披了個科幻名頭的後宮和龍傲天文,即便好不容易有幾篇有深度的,裏面的科技層面和理念除了超光速,能量武器外,其他居然甚至連現實水平都不如。

如果說小破球和三體是降低了讀者的門檻這點我是贊成的,但是如果說對作者的門檻,我覺得不僅沒有降低反而越來越高。因爲現實發展的速度已經超乎大部分科幻作者的想象力,好多作者都抱怨過科幻根本不好寫的原因就是這個原因。

這就導致中國科幻文學有一個重要問題,那就是夠得上門檻行業內的人,未必會有時間去寫科幻小說。而去寫科幻小說的作者,又未必有科學理論基礎,寫出來的作品也就不是那麽科幻小說了。

這個又有科學基礎又去寫科幻小說的人呢,中國科幻迷還瞧不起三大天王,江波,郝景芳這一票作者。其實他們在國內都已經是頂尖的了,只是劉慈欣過于天縱其才了。因爲多數科幻作家偏理科生,是很難寫好文學作品的。

很多人還嫌棄劉慈欣文筆不好,文學性不足什麽的。如果你真的寫過小說,稍稍了解文學的話,你就知道劉慈欣不但科學理論紮實,科幻腦洞大,對于文學架構,敘事和描寫能力也是頂尖水平,真真切切的萬中無一。

爲何沒有下一個劉慈欣?中國科幻,還非常小衆

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中國科幻還是很小衆的,現在都不是太賺錢。這也是當初劉慈欣爲什麽十萬塊把《三體》版權賣了的原因,大劉創作巅峰時期都是不賺錢的,有娘子關電工工作撐著,完全就是一個愛好。

無論專業還是業余做文字工作,如果沒有“紅”、“火”起來,純靠文字想養活、好一點養活自己都是艱難的。現在如此,曆史上,古今中外都如此。

文字文學創作公平好,而在當世名利雙收,在作家史上從來屈指可數。這有多方面的原因,但文字、文學創作達到一定高度,作者、創作者本身必然要達到的——思想、價值取向、見識……之卓爾不群,天然的與名利,和獲取名利之所必爲有沖突,逼仄窮困的結果大多也就在所難免。

北島主編給孩子系列叢書,劉慈欣、韓松負責選編之《給孩子的科幻》,是國內不可多得科幻掃盲、入門……精湛的科普選集,所選諸短篇不但能一窺科幻的整體大略,也能看到它們對大劉乃至《三體》的影響,拓寬和加深對《三體》和科幻的客觀認識。

科幻和電子遊戲一樣,真正障礙和令人擔心的是因噎廢食和過度功利。電子遊戲現實中的可能,在思想上被卡德科幻作品《安德的遊戲》幾十年前已經標記,遊戲除了成瘾獲利在智力開發、建設性方面的優勢等等幾乎不被提及,很大原因在于管遊戲的對遊戲認識不足,開發放出來都是成瘾性、強成瘾性而謀利的遊戲。

國內科幻在《三體》和大劉之後,中國科幻現在的影響才剛剛開始。

《三體》取得的國際地位毋庸置疑,第一部英文譯者的普及功勞是公識,人物葉文潔的形象經曆,讓某些人特別喜歡也是真的。對于葉文潔時代的全景描畫、真正思考至今欠奉,一句“傷痕”是抹不掉也遠遠不夠的,因爲在教育、知識、思想、藝術……界傷痛依然隱隱,葉文潔、圓圓們的存在就是明證。

《三體》後無史詩,再無劉慈欣?中國科幻,或許才剛剛開始

我個人不是理科生,但是很喜歡科幻,也在嘗試寫過科幻小說,但確實太難了,底子太差,就算後天真的學了也找不到那個邏輯,比如設想一個未來會出現的科技,你不懂基礎理論不懂應用科學能寫出來個啥啊,寫著寫著就變成yy了。

除了編個名詞概念啥的,底層架構一竅不通,所以真正的科幻小說看的越多,越不敢去動筆寫,寫來寫去只能寫點所謂軟科幻了,所以很羨慕理科學的好的,我這種只能在社會科學方向的小說上下功夫了,努力寫出唯物史觀架構的小說這輩子就燒高香了。

科幻文學的培養好比大劉這一批人至少培養了一片土壤,撒下了幾顆種子,能讓國民意識到黑暗森林,紅岸基地,全頻道阻塞,順便說句就有益方向的幻想而言,甚至當年的另類小說《龍咒》我都不反對,那可是咱們慘敗……

這類作品能有助于思考,有助于探索,問究科學,給人積極影響,就很好。另外,科幻這片田的後期的耕耘管理更爲重要,形成氣候風尚才好。希望少些純娛樂的投入,比如《滿江紅》《熱辣滾燙》那種作品,多向真正做事的人關注和鼓勵。

科幻,科普能由流浪地球等帶動,幸甚。而且科幻對于科學思維普及都是正面意義的,美國當年就有很多小孩看《星球大戰》喜歡天文,甚至立志當航天員的,他們到了真的工作崗位自然而然按照真正的科研規律來做事,沒幾個人會抱著小說電影相信,或按照小說寫的搞科研,真信的人智商也告別科研了,這類人看別的一樣會迷信,甚至害處更大。

隨著劉慈欣,《三體》和《流浪地球》等作品的爆紅,中國科幻的影響可能才剛剛開始

1 阅读:257

令狐伯光

簡介:遊戲模型師| 動畫愛好 | 影視産業分析 | 網絡小說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