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TA圍剿墨魚?供應鏈大戰一觸即發

聞旅 2024-04-01 19:37:00

目前旅遊創業項目中,墨魚旅行絕對風頭無兩。團隊只有50-60人,卻手握上億融資,墨魚旅行急需要做的是快速搭建團隊,並在自己所闡述的社交旅行概念下跑出更大、更成熟的規模。

但目前,墨魚旅行面前卻是一步一重山,想要入駐的供應商很多,符合墨魚旅行調性的卻很少。與此同時,傳統OTA已將其視爲眼中釘,並在業務端對其采取動作。還有更大的企業級資方開出條件,想趁早期對其投資,搶占賽道撿個便宜。群狼環伺,機遇與挑戰並存的墨魚旅行,能否翻山越嶺走出一條自己的康莊大道?

OTA流量竊手

一個旅遊搭子平台憑什麽拿到上億融資,並被資本追捧?但如果換個角度看,在互聯網流量枯竭,攜程大一統的環境下,一個旅遊平台不依靠OTA,2022年營收1.5億,2023年營收2.4億上下,增速在60%以上,是否值得被關注?

而更爲關鍵的是墨魚旅行創始人馬麗萍並不是旅遊行業出身,此前從事的是進出口業務。因此許多業內人士好奇,墨魚旅行原始流量來自哪裏。

事實上,在公開層面墨魚旅行一直對流量來源諱莫如深。在各大社媒平台搜索“墨魚旅行”,也幾乎查不到什麽引流圖文、視頻。公開信息顯示,2023年墨魚旅行交付客戶規模超1.6萬名。以這樣的數據來看,墨魚旅行在C端不應該沒有任何熱度。但恰恰,此時墨魚旅行在各大社媒平台上呈現出的就是一個隱身狀態。

有人認爲墨魚旅行給自己的數據進行了一些修飾。但若是毫無交易量的修飾一定過不了投資人盡調。目前創投圈早已不是2013年前後人傻錢多靠PPT就能融資的時代了,何況還是旅遊創業項目。

如此推算,墨魚旅行的原始流量大概率來自于私域。或許就是各種驢友圈、旅遊搭子群,也可能墨魚旅行直接購買了一些群。事實上,目前墨魚旅行也會依照目的地組建搭子群,並在群內更新産品信息。

可以說墨魚旅行依靠私域,聚集了一批玩的明白互聯網、有社交需求、有出行意願的人群,且有一定的轉化率。而這批消費者並非原本不存在,只不過是被墨魚旅行以自己的方式,將其從行業中分流出來,轉化爲墨魚旅行用戶。

並且墨魚旅行一直在強調“社交”概念,目前其“社交”概念呈現出的表象是,App上類似于陌陌、附近的人陌生人匹配功能,以及類朋友圈的發布功能。墨魚旅行試圖在培育一個用戶習慣,即先有社交再有旅遊,把旅遊、産品、目的地放在了跟誰玩的後置位。

這類似于當年內容平台所倡導的“內容到交易”,當年淘寶、京東等電商平台一度淪爲小紅書的二級頁面和比價平台,後來電商平台依靠直播、短視頻、圖文導購等內容,再結合供應鏈縱深才扭轉局勢。

如今墨魚旅行要做的無非是社交到交易,把OTA變爲二級頁面和比價平台,挾流量以令OTA,但這個模式想要完全跑通或許很難。

供應鏈罩門

顯然OTA們已經意識到了這個問題。

反制的方式也很簡單粗暴,那就是用價格戰證明墨魚旅行沒有性價比。有消費者透露,其原本在墨魚旅行和某OTA平台上看中了同一款産品,價格相差不多,OTA銷售知道後直接降價幾百元搶單。

不過,目前並沒有OTA公開承認與墨魚旅行已進入競爭階段。但是江湖傳聞,墨魚旅行天使投資人吳志祥代表的同程系,並沒有對墨魚旅行追加投資,或許是利益無法協調已對其産生提防。

事實上,墨魚旅行並不是一個“鐵頭娃”。爲了防止與OTA産生摩擦,其原本的産品規劃中是與OTA有差異的。在公開層面,墨魚旅行一直強調自身産品與傳統産品相比,更突出旅遊的創意主題文化。

但實際上,其所呈現出的産品,與OTA産品並沒有太大差異。

因爲墨魚旅行並沒有自己的目的地資源,産品線路大部分依靠于入駐的商戶、隊長提供,而這些商戶、隊長又是傳統旅遊社、地接、司導,手中的資源就是傳統線路資源,指望這些供應商突然開竅做出什麽特別有創意、文化的産品根本不現實。

事實結果就是,線路有一些微調,但與OTA産品拉不開明顯差異,也因此無法擺脫同行價格針對。而消費者在經過直播洗禮之後,已經養成了跨平台之間的比價習慣,除非是獨家産品無法比價。

而想要獨家産品又回到供應鏈問題,你是否控制了目的地資源?怎麽說服供應商爲你量身打造出一款獨家産品?就算這個産品出現成爲爆款,如何防止OTA拷貝?快消品行業找個工廠OEM一個牌子就可以做到“貨源歸邊”。旅遊行業想做“貨源歸邊”有些時候甚至不是錢能解決的。

因此,墨魚旅行與OTA的刺刀見紅被動提前了。

當然,墨魚旅行也有嘗試一些較爲另類的産品。例如其在上海有一個6人的劇本殺團,本子名爲“關于北原秋葉的一切”,售價280元/人。介紹中並沒有提到其它服務,只是說可以升級爲戶外劇本殺,是否額外加錢也沒有標注。

而這款本目前在上海基本是158—198元/人,急車價格會在100元以下。當然,墨魚旅行上這款産品的銷量也比較慘。而這種産品能在平台上發布,也間接說明了墨魚旅行對産品不了解。

多位業內人士表示,目前墨魚旅行根據産品及目的地不同傭金率大概在10%-15%之間。但對于墨魚旅行運營來說,一定是優先考慮推薦高傭産品,因爲高傭産品意味著提成也高。而從産品角度看,對這款劇本殺産品進行拆解,或許也暴露出墨魚旅行運營唯傭金論的弊端。

這類産品大概率是兼職DM(劇本殺主持人)發布,不考慮急單、低價搶單的情況,正常兼職DM接單與店家的分成比例在3:7左右。以墨魚旅行這款産品來說,如果兼職DM在戶外開本,幾乎沒有成本,可以說280元/人本費是照單全收。這種情況下,哪怕給墨魚旅行50%的傭金,兼職DM還是比常規收入要多。

旅行社毛利率在20-30%,50%的傭金在旅遊行業屬于天文數字了。但劇本殺以及很多細分行業,早已有了自己的搭子軟件,墨魚旅行及産品提供者想要依靠單純的信息差賺錢並不現實。

寄希望于旅遊KOL?

墨魚旅行沒有在公開層面說過供應鏈、産品的解決方式。但在拿到融資後做了兩件事,一是成立了一家旅遊MCN,二是要再發展1萬名入駐隊長。

所謂的隊長基本都是目的地的留學生、司導、地陪,也就是之前被業內诟病的野導。但墨魚旅行已經購買了出境社資質,只要把隊長做個挂靠就可以解決野導法律風險。

唯一的問題是1萬名隊長是否能給平台帶來不一樣的産品?墨魚旅行的風控尺度又是否敢接納一些另類産品。例如線上的“荷爾蒙社交”完成後,想有一個不去景點,每天醉生夢死的純嗨團,墨魚旅行敢不敢上架?

畢竟隊長挂靠平台,做了合規動作之後,消費者的出行合同是與墨魚旅行簽署的。

而關于MCN業務,墨魚旅行官方介紹是這樣說的,“墨魚旅行將投入 3 億補貼,用于簽約達人的出行拍攝,以降低博主的拍攝成本。同時,站內站外的雙引擎流量將協助曝光,獨家的創意産品和一手供應鏈團隊將解決達人選品問題,資質保險等全方位的安全保障將爲達人一路保駕護航。”

在所有的達人賽道中,旅遊KOL一直是下水道中的下水道。原因是開銷大,變現難且利潤低。這也是當初一批略有流量的旅遊KOL跳槽到時尚、美妝等領域的原因。

從墨魚旅行的描述來看,其或許是想手握KOL資源,爲目的地或是資源方做一些社媒營銷,既刷了墨魚旅行的品牌度,吸收KOL流量到平台,做了公域留痕。又給KOL們帶了單子,還能幫KOL組些産品順帶賣貨。

但實際上這套玩法無論是馬蜂窩、窮遊還有各路OTA都搞過了,結論是絕大部分旅遊KOL根本沒有流量。到最後無非就是資源置換,請KOL免費去玩,KOL用發布的內容置換,不出意外熱度上並不會有什麽波瀾。

而旅遊達人帶貨也會遇到一個問題,大部分行業傭金、毛利都比旅遊産品高,一個能帶貨的KOL爲什麽不去帶更高傭的産品,反而死心塌地的賣低傭旅遊産品?除非可以用高客單價彌補傭金率的不足,但這對于KOL的難度要求又上了一個台階。

但不得不承認,墨魚旅行的確在嘗試一種新模式,是社交電商在旅遊行業的變種。但無論是社交電商還是內容電商,最終逃不開供應鏈上的縱深。抖音、小紅書早期仍舊是直鏈電商平台,陌陌的電商業務也是用阿裏供應鏈。

而旅遊産業的供應鏈遠比馬麗萍做進出口時接觸的標品更加複雜,墨魚旅行早早被OTA盯上,被迫自成體系,也令未來的道路更難上加難。但或許馬麗萍這樣的“外來戶”,有其它出奇制勝的手段也猶未可知。

封面圖片來源于攝圖網,正文圖片來源于平台截圖

0 阅读:13

聞旅

簡介:專注有價值的報道,服務有思想的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