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沖突有一點奇怪

長安街知事 2024-04-15 09:45:43

4月1日,以色列對伊朗駐敘利亞大使館發動空襲,將使館附屬的領事館大樓“夷爲平地”。14日,作爲回應,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宣布向以色列目標發射了數十枚導彈和無人機,以色列多地當天淩晨受到打擊。

伊朗對以色列發動大規模打擊後,美國總統拜登勸阻以總理內塔尼亞胡不要立即對伊朗實施報複性打擊。以色列戰時內閣考慮到伊朗沒有對以色列本土造成嚴重破壞,回擊被取消。以色列將建立一個地區聯盟,以適合的方式和時間向伊朗索要代價。

伊朗還會升級行動嗎?以色列會如何向伊朗索要代價?此次伊以沖突會把美國拖入局、造成堪比俄烏沖突的局面嗎?

上海外國語大學中東研究所教授、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中東研究中心訪問學者範鴻達在長安街知事(微信ID:Capitalnews)“知事會客廳”直播節目(回放)中分析稱, 以色列接下來可能會采取一些方式讓伊朗感到不適,比如在伊朗內部制造一些事端、襲擊等非常規手段,或者針對伊朗的支持者進行更大規模的打擊。他還指出,這次沖突中有一個“奇怪”的迹象,每個參與方都宣布自己是勝利者。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田文林表示,美國在當前巴以沖突中面臨左右爲難處境。一方面,基于自身需要,美國希望進行戰略收縮,不願在中東投入過多精力;另一方面,美國又在全力支持以色列打贏本輪巴以沖突,客觀上促使了戰爭升級。美國在中東似乎在一邊滅火,一邊澆油,應該爲當前中東亂局承擔一定的責任。

直播畫面截圖

伊朗在報複與不報複之間有選擇余地

知事: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當地時間14日淩晨發表聲明,宣布向巴勒斯坦被占領土內的以色列目標發射了數十枚導彈和無人機。這是伊朗第一次對以色列發動直接軍事進攻,具有非同尋常的象征意義。伊朗空襲以色列的原因有哪些?

範鴻達:最根本的原因是伊朗對以色列襲擊其駐敘利亞大使館領事部門的報複。值得注意的是,從襲擊發生到伊朗采取報複行動,相隔了近兩周的時間,這表明伊朗在報複與不報複之間有選擇余地。

伊朗在面對以色列的軍事行動時,並非首選軍事報複。此前,伊朗曾通過各種渠道向外界傳達了可以通過其他途徑解決分歧的信號。例如,伊朗要求聯合國安理會譴責以色列的違法行爲,但遭到了美英法的阻撓。還有消息稱,伊朗通過第三方向美國傳達信息,希望美國向以色列施壓,使其停止對加沙的軍事行動。如果這些條件得到滿足,伊朗願意避免直接軍事沖突。

盡管美國否認,但有多種迹象表明伊朗的確提出了這些建議。例如,上述消息公布後不久,以色列宣布從加沙南部撤出大部分軍隊,並派遣代表團參加開羅的談判。

這些迹象表明,伊朗更傾向于通過外交途徑解決分歧。伊朗駐聯合國代表團表示,他們一直在等待國際社會發出正義聲音,但遺憾的是並未得到。與此同時,伊朗國內的憤怒情緒也在升溫,因此他們只能選擇有限的軍事報複。

4月14日,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在聯合國安理會緊急會議上發表講話,呼籲雙方停止敵對行爲。圖源:視覺中國

知事:當地時間14日,伊朗常駐聯合國代表團在社交媒體上發文表示,伊朗對以色列的打擊可以被視爲已“結束”。如何理解“已結束”?伊朗還會升級打擊行動嗎?

田文林:伊朗發出的信號實際上是一個“組合拳”,既包括了軍事行動,也包括了伊朗常駐聯合國代表團的表態。

軍事行動的目的是懲罰以色列,同時重塑伊朗在地區的威懾力。而伊朗駐聯合國代表團的表態則告訴國際社會和以色列,這次行動是一次性的,意味著未來不會繼續對以色列進行後續報複。以色列也明白這一點,其安全當局14日淩晨解除了警報。

此外,伊朗通過這個表態也提醒以色列不要繼續對伊朗進行反報複,否則會導致沖突出現螺旋上升的態勢,結果一定是雙輸。

美國在中東一邊滅火,一邊澆油

知事:範教授現在正在美國,據您觀察,美國國內是否關注這件事情,美國民衆怎麽看?

範鴻達:去年10月7日哈馬斯向以色列發射火箭彈襲擊後,國際社會多有同情以色列,強烈譴責哈馬斯。然而,隨著以色列對加沙展開戰爭,國際社會對以色列的同情迅速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強烈譴責。

目前,美國面臨著有史以來對以色列最嚴厲的批評,尤其是在巴勒斯坦問題上,美國內部的社會分裂前所未有。我所在的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經常發生支持巴勒斯坦的抗議活動。在馬裏蘭州的馬裏蘭大學,一名議員到校演講美國的民主,不到幾分鍾就遭到了台下支持巴勒斯坦的學生的抗議,導致演講無法進行。在美國社會,類似的事件層出不窮。

另外,2024年是美國的“大選年”,現任總統拜登的形勢並不樂觀,目前最重要的事是爭取連任。爲此,美國就要壓制以色列,防止其采取過激行動。不要使中東局勢更加複雜化,不要把美國卷入戰爭,這是拜登政府目前的重要考量。

在伊朗對以色列發動打擊前後,華盛頓與中東國家進行了緊密溝通以緩和局勢。拜登直接在通話中告訴內塔尼亞胡,不要采取過激行動,美國不支持,也不參與。相關信息在過去一段時間中不斷傳出。

我認爲,以色列采取襲擊行動(作爲回應)的可能性不大,至少從美國社會和拜登政府的立場來看,他們都不願意看到這種情況發生,已經明確告訴以色列不要采取行動。但一旦以色列走向這一步,美國將不得不被動地卷入局勢。

4月14日,以色列南部內蓋夫沙漠,一個男孩騎著驢靠近以色列鐵穹導彈防禦系統的電池。圖源:視覺中國

知事:伊朗常駐聯合國代表團警告美國不要卷入沖突。目前,卡塔爾和科威特都向美國發出聲明,強調不允許美軍使用這兩個國家的空軍基地對伊朗實施任何可能的空襲。美國目前在中東的亂局中扮演著什麽角色?

田文林:美國在中東的角色目前非常尴尬。多年來,美國一直致力于在中東實施戰略收縮,有人認爲中東正在進入一個“後美國時代”,即隨著美國影響力和控制力的減弱,地區國家的自主性增強。

在當前的巴以沖突升級中,美國同樣面臨左右爲難處境。一方面,基于自身需要,美國希望進行戰略收縮,不願在中東投入過多精力,不希望巴以沖突繼續升級;另一方面,美國又在全力支持以色列打贏這場沖突,不斷向以色列提供經濟和軍事援助,使得以色列能夠持續戰爭長達半年的時間,客觀上促使了戰爭升級。美國在中東似乎在一邊滅火,一邊澆油。

紅海地區出現的胡塞武裝襲擊事件就是典型例證。美國如果希望紅海危機降溫,就應該壓制以色列,要求其停止在加沙地帶的行動,但實際上美國卻選擇與胡塞武裝進行直接對抗,導致危機至今未解。從這個角度來看,美國應該爲當前中東亂局承擔一定的責任。

內塔尼亞胡騎虎難下

知事:有觀點認爲,伊朗對以色列的空襲,可能正中內塔尼亞胡領導的極右翼政府的下懷。內塔尼亞胡本人及一些以色列極右翼分子,一直幻想把伊朗拉下水,迫使美國被動參與一場新的中東戰爭。從這次事件的各方處置方式來看,伊朗會被拉下水嗎?

田文林:這個觀點有一定道理。以色列目前在中東面臨的最大威脅是伊朗,而以色列單憑自身實力難以單獨摧毀或削弱伊朗的軍事實力。因此,對以色列來說,最理想的情況是讓美國繼續留在中東,最好是讓美國與伊朗開戰,就像過去的伊拉克戰爭一樣,美國用其強大的軍事力量幫助以色列再摧毀一個地區對手。

但目前看來,有關各方都不希望升級沖突。因此可以理解爲什麽伊朗對以色列目標發動打擊時采取了高度節制的行動,並告訴國際社會該行動已結束。美國明確告訴以色列,不支持以色列對伊朗進行報複行動。如果以色列沒有得到美國強有力的軍事支持,自行與伊朗全面對抗,不符合以色列的利益。

4月14日,伊朗外長阿蔔杜拉希揚稱,在實施行動的72小時前已經通知了本地區的友邦和鄰國。圖源:視覺中國

從利益角度來看,我個人對當前局勢持謹慎樂觀態度。我不認爲會立即出現沖突持續升級的情況。當然,以色列的行動很難用正常方式來衡量,繼續將中東局勢攪亂的可能性不大,但也不能完全排除。

範鴻達:伊朗會不會被拉下水,取決于以色列接下來的行動。伊朗已于14日當天通過一些渠道向美國傳達了他們的訴求,明確表示他們的打擊是非常有限的,只是爲了自衛。盡管美伊關系緊張,但兩國間的外交溝通一直存在,美國對內塔尼亞胡明確表示不支持、不參與針對伊朗的進攻。

此外,以色列已對真主黨目標進行了轟炸,也算出了一口氣,但針對伊朗本土的大規模軍事攻擊可能性微乎其微。以色列承受不起與伊朗的全面戰爭,伊朗有廣闊的土地和戰略深度,能夠承受戰爭的破壞,而以色列則無法承受這樣的打擊。

同時,伊朗國內也存在強烈的反戰情緒,以色列也會掂量把伊朗拖下水的代價,不太可能大規模襲擊伊朗,但可能采取其他方式對伊朗施壓。

知事:據以媒報道,以色列戰時內閣成員本尼·甘茨在一份聲明中表示,這件事還沒有結束,以色列必須加強戰略聯盟和區域合作,“以適合的方式和時間向伊朗索要代價”。以色列將會如何回擊?

田文林:按照正常情況,這個事情應該到此爲止,但內塔尼亞胡騎虎難下。以色列之所以在地區內面臨如此嚴峻的形勢,與其近年來推行的強硬政策密不可分,尤其是在巴勒斯坦問題上的強硬。哈馬斯發動“阿克薩洪水”行動後,內塔尼亞胡解決安全困擾的辦法就是采取更加強硬的政策,試圖把哈馬斯趕盡殺絕,但哈馬斯至今仍有相當大的生命力。

同時,以色列還面對來自真主黨、伊拉克民兵武裝、也門胡塞武裝以及伊朗的導彈襲擊。可以看出,以色列的強硬政策引發了更多國家及武裝力量的反對。

因此,反擊伊朗這個問題對內塔尼亞胡來說是兩難的,一方面,他個人的政治生命已經與這種強硬政策綁在一起,另一方面,從以色列自身的國家利益來說,在國內,以色列經濟已經衰退了20%,民衆發起抗議。在國際社會,以色列過去多年苦心經營的良好國際形象遭到了毀滅性損害。不管以色列在軍事上表現如何,它在政治上已經輸得非常徹底。

4月14日,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中)在戰爭內閣會議上。圖源:視覺中國

在這種情況下,內塔尼亞胡如果一意孤行,繼續將戰火引向伊朗,從理性的角度來說是不應該的,采取沖突升級的政策可能性不大。然而,內塔尼亞胡是一個較爲固執、賭性較強的領導人,也不能完全排除沖突升級的可能。

範鴻達:基于過去幾年以色列的表現,以色列接下來可能會采取一些方式讓伊朗感到不適,比如在伊朗內部制造一些事端、襲擊和其他行爲等非常規手段,是有可能的。

雖然以色列可能不會對伊朗本土發動大規模進攻,但他們知道誰是伊朗的盟友。以色列還可能會針對伊朗的支持者,比如真主黨等目標進行更大規模的打擊,這種可能性相當高。

4月14日,黎巴嫩東部貝卡谷地Nabi Sheet村,人們聚集在被以色列空襲摧毀的建築物周圍。圖源:視覺中國

值得注意的是,這次沖突中有一個“奇怪”的迹象,每個參與方都宣布自己是勝利者:伊朗聲稱達到了打擊目標並取得成功;以色列聲稱攔截了幾乎所有導彈,並驗證了防空系統的有效性;美國也聲稱幫助以色列攔截了大量導彈。如果每個參與方都是勝利者,那麽沖突就沒有繼續的理由了。因此,我們可以從各方表態中看到一些緩和的迹象。

只要以色列的政治決策者沒有陷入徹底瘋癫的狀態,就不太可能采取過激行動。這件事本來就是以色列襲擊他國外交機構挑起的,哪怕對方不是“死敵”伊朗,其他國家也不會輕易放過以色列。解鈴還須系鈴人,誰惹的禍誰負責,以色列必須經曆一系列的教訓,並進行反思。

4 阅读:1761
评论列表
  • 2024-04-15 11:16

    以挑釁伊,犯罪!伊報複以,正當!

  • 2024-04-16 01:55

    我就問一個簡單的問題,這麽多的導彈無人機炸死了幾個人?請直接回答我,謝謝

  • 2024-04-15 17:10

    打到猶太納粹,鏟除以色列惡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