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認爲打台灣必須有“四多”,少一樣都不能打,如今實現了嗎?

陶陶讀曆史 2024-05-09 12:58:27

台灣問題一直是橫亘在新中國面前最棘手、最重大、也是最艱巨的問題。三大戰役後,國民黨軍精銳盡滅,南京國民政府的崩潰不過是時間問題。蔣介石見大勢已去,並沒有拘泥于防禦長江防線,而是將殘存的主力引向上海,將那裏的財富和精兵通通運往他早就選定好的退路——台灣。

事實上早在渡江戰役發起前,毛澤東就已經在思考台灣問題。他曾與秘密來華的蘇聯高官米高揚說:

“目前,中國還有一半的領土尚未解放,大陸的事情好辦,把軍隊開過去就行了,海島上的事情比較複雜,需要另一種靈活的方法去解決,或者采取和平過渡的方法。”

這番談話表明,毛澤東對解決台灣的複雜性早有認識,最主要有兩大難度:

一、台灣是個海島,孤懸大陸之外,有茫茫大海阻隔,不能輕易把解放軍開上去;

二、是有美國保護,存在強敵幹涉的可能。

解放戰爭中,解放軍雖然橫掃了數百萬國民黨軍,但是國民黨的空軍和海軍卻並沒有遭到什麽損失。在全面內戰時期,國民黨的那點海空軍起不到什麽作用,就像是一把沙子灑進了大海。但是隨著國民黨統治區域日趨縮小,國民黨海空軍的作用就凸顯出來了。他們保護不了國民黨在大陸的江山,但守衛台灣這塊彈丸小島是毫無問題的。

反觀我軍,空軍基本等于沒有,只有少數起義過來的原國民黨空軍。開國大典如此重要的場合,我軍只能拿出17架飛機。爲了充場面,不得不讓這17架飛機飛兩遍。

至于海軍,雖然有起義的國民黨第二艦隊以及重型巡洋艦——“重慶”號。但由于沒有制空權,導致這些軍艦皆爲國民黨戰機所摧毀。

因此我軍既缺飛機,也缺船。

在如此情況下,到底該如何解決台灣問題呢?毛澤東于1949年7月10日寫信給周恩來,談到攻取台灣的條件,信中指出,攻打台灣除了需要數十萬陸軍以外,主要靠內應和空軍,二者有其一,即可成功;二者俱全,則把握更大。

除此之外,毛澤東還派出他的愛將——粟裕作爲攻打台灣的總指揮。爲此,毛澤東爲粟裕准備了巨大的兵力。

1949年12月,粟裕主持召開華東軍區的作戰會議,在會上粟裕算了一筆賬。國民黨在台灣、海南、舟山等地擁有陸軍20個軍56個師,約30萬人,加上新兵和地方武裝,作戰兵力可達50萬人;海軍大小艦艇202艘,約半數可以投入作戰;空軍飛機742架,還有約800多輛戰車、2000多門火炮。這是一支不小的力量。

考慮到兵力捉襟見肘,蔣介石又將目光投向了日本。按照計劃,他將雇傭2萬余人的日本老兵。在粟裕看來,2萬日軍大約相當于6萬國民黨軍。由此,解放台灣難度更加提高。

由此粟裕強調,解放台灣,“華東全軍都要參加,全部家當都要用上”。當時三野共14個軍,除33軍兼淞滬警備司令部、34軍兼南京警備司令部外,其余12個軍全部擔負對台任務。

然而粟裕依然嫌軍隊太少,他向中央提議再從中南四野和其他野戰軍抽調4個軍,使攻台總兵力增加到16個軍。對于這一要求,毛澤東有求必應,立即批示聶榮臻:

“待粟裕到京後,召集有關人員就近解決。”

很顯然,一向善打險仗、神仙仗的粟裕,卻在打台灣的問題上表現出驚人的謹慎。在以前,粟裕只要有六成把握就敢打,部隊人數少一點也無所謂。例如淮海戰役,就是60萬解放軍對陣80萬國民黨軍。

而此時,手握16個軍的粟裕,總兵力已經達到60萬人,但對于打台灣,粟裕也下不了決心。這是爲何呢?

這是因爲粟裕敏銳地意識到,陸戰和登陸戰有著本質的不同。解放戰爭中,我軍雖然也是幾十萬、幾十萬地殲滅敵人。但平心而論,技術含量並不高。在蘇德戰場,數千輛坦克針鋒相對;太平洋戰場,雙方上百艘戰艦對峙,一戰就是擊沉三四艘航母,擊落幾百架飛機。這種高度工業化的戰爭,我軍還從未經曆過。

面對汪洋一片的大海,沒有絕對優勢的海軍和空軍,武力攻台就是夢想。從一定意義上來說,我軍的運動戰、殲滅戰,是農業社會的産物;而渡海作戰,就是工業化社會的産物。台灣海峽之戰,是一場實力的較量,是一場打明牌的戰爭,除了硬碰硬,沒有什麽奇謀好講。

台灣能夠登陸的地點非常有限,適合登陸的時間就那幾個月。很難像萊蕪戰役、孟良崮戰役那樣隱蔽自己的意圖,在敵群中轉移騰挪。因此解放台灣檢驗著國家綜合實力,是一場比拼現代化程度的戰爭,是一場打鋼鐵、打高技術的戰爭。

在沒有現代化武器的時候,登陸台灣不過只是一句口號。中原逐鹿,兩軍對壘,50%以上的機會就是有把握,畢竟打不贏還可以撤,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然而隔著一片大海作戰,別說是六七成把握,就是八九成也不行,必須要十成把握才能開戰。

因爲我軍的海空軍實在太弱小,若沒有控制制空權和制海權,即使陸軍登上了台灣島,最終結果也是全軍覆沒。

因此粟裕改變了自己潑辣果斷、敢于冒險犯難的戰術風格,變得更外謹慎。就如毛澤東所說:“粟裕變得婆婆媽媽了。”甚至跟隨粟裕很久的三野參謀們也說:“對台慎言用兵,不似粟總風格”。

出于種種顧慮,粟裕一開始也將希望寄托在內應之上。粟裕提出:

“解放台灣的條件是陸軍登陸、海空軍配合和開展策反活動。按照今天的條件,如果我們策反工作做得好,有突發事變、和平解決的可能。”

粟裕還說:

“對策反對象可放寬尺度,工作面可更廣泛一些,即使是戰犯也可包括在內。只要他接受我們的和平條件,甚至將來你當正的,我當副的都可以。”

然而由于種種原因,對台策反工作並沒有取得良好效果。蔣介石吸取往日的教訓,改組了特務組織,在台灣大興白色恐怖,台灣黨組織幾乎被破壞殆盡,上千名烈士犧牲。

策反之計不成,就只能硬碰硬的打了。對此,粟裕也想了很多辦法。首先,粟裕想到了被國民黨飛機擊沉的重慶號。

“重慶號”本是英國送給國民黨的一艘巡洋艦,排水量7000多噸,裝載有6門152毫米巨炮。可以說,一艘“重慶艦”就等于國民黨海軍其他艦船戰鬥力的總和。

按照粟裕的設想,我軍若能將“重慶艦”打撈出水,不僅能用來火力支援,還能一次運送一個師的兵力。只要“重慶艦”在,攻取台灣並不算困難。

不僅如此,粟裕還著力打造華東的空軍以及空降兵。對此毛澤東在蘇聯訪問期間還專門給粟裕發電,要他好好訓練剛剛起義的傘兵第三團。到時候將傘兵投放至國民黨軍的薄弱處,便可裏應外合,解放台灣島。

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打撈“重慶號”需要蘇聯的幫助和巨額的資金,然而蘇聯對此卻興趣缺缺;傘兵人數太少,而且缺乏空軍支持,同樣也無法獨立完成戰爭任務。

此時的粟裕,就像是一個手中只有腌菜鹹肉的廚師,卻被要求做一頓滿漢全席。真可謂捉襟見肘,左支右绌。

就在粟裕爲攻打台灣而苦惱之時,前線突然傳來噩耗——第十兵團兵敗金門。1949年10月24日至28日,10兵團的三個團登陸金門,因敵海空突襲而導致後路被斷,9086名將士全軍覆沒。隨後,我軍又相繼在登步島和南日島落敗。慘淡的現實更讓粟裕注意到登陸戰之艱險和不易,稍有不慎就可能全軍覆沒。到時候鹿死誰手就不可知了。

後來鄧華、韓先楚雖然依靠木制機帆船解放了海南島,毛澤東、粟裕依然認爲不能打。毛澤東指出,海南島和台灣島完全不一樣,一是有馮白駒的瓊崖縱隊配合,二是敵軍戰鬥力較差。

相比于台灣,海南的水文條件好太多。台灣海峽風高浪急,不是原始的機帆船能駕馭的。

就這樣,攻台戰役的時間表一延再延。爲此粟裕還專門嚴肅地給中央寫了一封信:

“對台關系太大,二次大戰前蘇聯對芬蘭作戰打得不好,實爲希特勒敢于進攻蘇聯的原因之一。如我攻台作戰不能成功,不僅對鞏固國防有極大影響,且可能影響太平洋以及東南亞局勢,使美帝國主義更加瘋狂。因此我們對台作戰如無絕對把握,不僅不應輕易發起攻擊,而且甯願再推遲一些時間。”

這一報告完稿于1950年6月23日,出乎粟裕意料的是,僅僅三天後,朝鮮半島發生了戰爭,攻台戰役也就徹底擱置,未能付諸實施。而解放台灣,也成了粟裕一生的心結。

到了後來,粟裕雖然退出了一線指揮,但他卻一直將台灣問題放在心上。在他家中,挂著一幅巨大的台灣地圖,他經常在地圖前看老半天。

粟裕擔任總參謀長期間,一直致力于現代化軍事建設。而他執掌總參的那段時間,也被張愛萍上將成爲我軍正規化發展最好的一段時間。粟裕爭分奪秒,就是爲了早日改善我軍的裝備和訓練水平,爲解放台灣做准備。

1970年,粟裕路過法國,他沒有流連于巴黎的美景,而是直接奔赴諾曼底戰場,現場勘察。他爲的,就是實地看看盟軍是如何完成這一大規模的登陸,爲日後攻取台灣找靈感。

後來粟裕給解放軍學員們講解台灣問題時,曾專門提到,攻取台灣必須要有“四多”,那就是人多、船多、飛機多、火炮多,只有字樣才能一鼓作氣一勝到底,否則那就是無路可退,全軍覆沒。

然而直到粟裕生命的最後,他都沒等來他所希冀的裝備,長期以來,人民軍隊海空軍的裝備質量都一言難盡。飛機質量、軍艦噸位等指標,都難以對台灣形成絕對優勢。再加上美國的幹涉威脅,粟裕直到最後也沒看到台灣解放的一天,也爲他留下了永久的遺憾。

然而隨著中國國力的增強和裝備的提升,粟裕的“四多”構想早已化爲了現實。在空軍方面,我們的空軍與台灣空軍不僅在數量上完爆對手,質量上也形成了代差。人民空軍的五代機——殲20,足以殲滅台灣的陳舊的F-16v、幻影2000以及“經國號”。

至于海軍,人民海軍隨著一輪輪地“下餃子”,已經擁有了3艘航母。並且還擁有包括055 、052D在內的重型驅逐艦;而台灣僅僅只有4艘美國淘汰下來的驅逐艦。無論是技術上還是數量上,台灣同樣不能和大陸相提並論。

至于“炮多”,我軍不僅有“遠火”爲中堅的超遠程火箭炮,武器庫中還存放著大量“二炮”,即中遠程導彈,足以覆蓋台灣全島,足以壓制敵人的火力。

“人多”?那自不必說,我軍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軍隊,既不缺人,也不缺登陸船只。

也就是說,粟裕所說的“四多”,我軍早已滿足。未來如果台海有戰,必然是一場摧枯拉朽,秋風掃落葉一般的戰爭。相信祖國歸于一統的一天,已經不遠了。

66 阅读:20732
评论列表
  • 2024-05-09 21:17

    攻台必先封台,封台又重在台海,

  • 美C 22
    2024-05-09 22:20

    當時的國力有限,老美的第七艦隊航空母艦,就在附近,台灣海峽,難于登陸作戰,懂的人都懂!

  • 2024-05-10 22:42

    補給問題在那一代革命家中不用明說。他們團結一心,目標一致。就象抗美援朝一樣,補給再難傾盡全力也要上。

  • 2024-05-12 21:52

    現完全可以坐家裏遙控無人機打,加上遠火覆蓋,打到挂白旗了,再空降

  • 2024-05-12 17:07

    粟裕是中國的現代戰爭之父!

  • 2024-05-10 21:46

    大兵團跨海作戰,後勤補給是硬傷,粟裕手握60萬大軍,卻沒有首先考慮補給問題,並不是合格的攻台指揮官,金門海戰失敗是有原因的,跨海作戰最忌諱沒有補給的孤軍深入,兵力越多,補給供應越難,台軍大量修建地下工事,是在等這一手翻盤。

    大HaMa 回覆:
    你這不瞎扯淡麽,哪個將軍不知道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當時我軍連大部隊投送到台灣島的運輸船都沒有,更別說後勤保障了
    悠幽隱于世 回覆:
    打個上海都得考慮補給問題,你居然打台灣沒考慮?
  • 2024-05-10 07:11

    這就是運籌帷握的軍事家

  • 2024-05-11 13:53

    如今我們能實現先輩們的戰力了,可以告慰他們了,期待著我們華夏一統。

  • 2024-05-13 19:19

    粟大將一身都致力于解放全中國,在收複台灣問題上一直在謀劃。

  • 窮台

  • 2024-05-14 12:26

    那時候將星燦爛,奈何武器太落後。

  • 2024-05-11 14:11

    戰神栗裕

  • 2024-05-09 21:24

    歡迎大家閱讀收藏並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