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科學家成功修複240億公裏外47歲古董航天器,還能再戰一年!

艾牛科普君 2024-05-01 20:52:33

縫縫補補又三年!美國宇航局成功將240億公裏外停擺近半年的的旅行者1號從生死邊緣挽救了回來,估計還能再戰一年。

自2023年11月,旅行者1號探測器便因爲故障,無法向人類傳回有效的數據,傳回的都是一些毫無意義的數據。

在今年3月,美國宇航局的科學家鎖定故障,發現是該探測器的飛行數據系統存儲芯片因爲老化或者其他原因,發生損壞,涉及大約3%的存儲區域。

而在今年4月,美國宇航局噴氣推進實驗室的科學家已經通過遠程軟件升級的方式,成功修複旅行者1號探測器因飛行數據系統存儲芯片受損所發生的通信故障。科學家通過軟件屏蔽掉了受損的區域,使得飛行數據系統程序能夠正常啓動。目前旅行者1號探測器已經成功發回關于自身工程系統健康狀態的可讀數據,科學探測數據也將盡可能恢複發送。

整個修複過程並不容易,特別是爲了確定通信故障的根源問題極其極爲困難,花費了數月時間才最終確定。而且由于距離太過遙遠,信號在地球與探測器之間來回傳輸一次要花費大約45小時,遠程軟件升級過程並不輕松。而且旅行者1號使用的是上世紀70年代的彙編語言,懂這類舊彙編語言的程序員已經不多了。

旅行者1號探測器發射于1977年9月,2012年成爲首個進入星際空間的人造航天器。對于一個已經連續工作了47年左右的老古董,壽命基本快到頭了,已經堅持不了多久了。

根據該探測器搭載的核電池的消耗情況,旅行者1號探測器預計還能運行到2025年左右,這意味著它還能再戰一年,到時候就差不多快與人類說永別了。因爲那個時候就算硬件還能正常工作,余下的電量也不可能支持探測器繼續把信號發回地球。

而其之所以能夠工作這麽長的時間,除了質量可靠,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美國宇航局對旅行者1號探測器的電量消耗可謂是精打細算,從2007年開始已陸續關閉了許多科學儀器,包括等離子子系統、行星射電設備、紫外光譜儀、數據磁帶記錄器、陀螺儀等,只在必要時才開啓,盡一切可能節省電量,這才使得旅行者1號探測器能夠工作40多年。

美國宇航局算是把它的價值發揮了到了最大化,可謂是人類曆史上發射的最成功的探測器之一,足以永載史冊。

截至2024年4月,朝太陽系邊緣飛去的人造航天器只有5個,分別是1972年發射的先驅者10號和先驅者11號、1977年發射的旅行者1號和旅行者2號、2006年發射的新視野號(又叫新地平線號)。這5個探測器都是美國人發射的。

不過未來我國也將發射太陽系邊緣探測器。2022年3月,中國探月工程的總設計師吳偉仁接受媒體采訪時透露,中國航天預計在2049年,建國100周年之際發射太陽系邊緣探測器。那時可能會使用新型推進系統,或許能讓探測器以遠超第三宇宙速度飛行。

0 阅读:303

艾牛科普君

簡介:科普創作者,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