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子面包躥紅的啓示

經濟日報 2024-03-30 10:50:49

均價不到5元的義利果子面包,讓不少北京人的童年記憶“百年義利”紅了一把。

極簡的蠟紙包裝與上面的“中華老字號”字樣讓複古感拉滿,這一被包裝“耽誤”的老牌子,這次翻紅主要靠實惠:實實在在讓消費者體驗到了物超所值。有網友評價,“果子面包就像成年人的盲盒,讓你想看看到底能吃出多少果料”。

走進一家門店,店員向筆者推薦了一款“維生素面包”,與經典果子面包口感不同,這款面包柔軟蓬松,表面如染了色般金黃。店員解釋,過去因爲物資匮乏吃不上什麽好東西,爲了補充營養就在裏面添加了維生素。呵,還真是名副其實!

在“價格刺客”見怪不怪的當下,都市打工人通過物美價廉的老牌子實現了“面包自由”。

時下,一些企業爲追求利潤,把經營功夫花在找噱頭、請網紅、卷營銷上。相比一些網紅店先是紅極一時而後彩虹易逝,貨真價實才是硬道理。

如今,對年輕消費者來說,相比于單純追求性價比,更要兼顧“質價比”。即在看中性價比的同時,更注重消費能否帶來更好、更有品質的生活。

這一趨勢並不局限于餐飲行業,對“質價比”的追求已成爲驅動年輕群體消費的引擎之一。高價名牌羽絨服看上去很美,可平價沖鋒衣也很香,因爲兼具高性能與時尚感,成爲年輕人的“通勤神器”;從爲一頓燒烤去淄博到爲一碗麻辣燙去天水,國內旅遊城市不斷走紅,用當下的流行語來說,“不是國外去不起,而是國內更具性價比”。

“質價比”這一概念是在技術不斷進步、同類産品可選項日漸增多的背景下産生的,這背後反映了人們的消費理念正不斷趨于理性。産品競爭從性價比時代進入質價比時代,不僅契合了當下的市場競爭現狀,也是消費者心理變化的真實寫照。這種由年輕人主導的消費習慣或者說生活方式,正變得愈發普遍。

現在的年輕消費者大多擁有較高文化水平和高度對稱的消費信息,熱衷比對價格以及鑽研産品參數,“專家型”消費者也更爲常見。他們對産品的選擇不再盲從,對品牌溢價更顯謹慎,不再被動接受商家傳達的信息,而是反客爲主,借助互聯網的信息透明化全面了解商品。

簡單來說,錢花得“值”才是最關鍵的。電子産品愛好者小汪告訴筆者,如果産品不能滿足他的要求,那麽他甯願暫時做一個“等等黨”,也就是暫不出手,保持觀望,等待下一代産品。面對這樣的“專家型”消費者,考驗的是商家的核心實力。只有返璞歸真,回歸産品本身,少把心思放在營銷噱頭上,提高“質價比”,才能贏得消費者的肯定與認可。 (作者:翟子豪 來源:經濟日報)

0 阅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