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戰爭後,英國分析輸給中國的原因:被志願軍打出了精神疾病

曆史龍元閣 2024-03-24 21:44:18

1953年7月,朝鮮戰爭結束後,各個參戰國都開始統計本國在戰爭中的總投入,各國中韓國的傷亡最大,其次是朝鮮和中國,表現十分活躍的英國前後傷亡了將近5000人。

這個數據看似不多,但前提是英國一共也才派了1.4萬人參戰,將近5000人的傷亡中,超過三分之二都是非戰鬥減員,英國分析其中原因:“我們的戰士被志願軍打出了精神疾病。

這話是什麽意思呢?

雖然朝鮮戰爭的始作俑者是美國,但英國作爲美國的好兄弟,在整場戰爭中的表現也十分“耀眼”。

一戰和二戰的主戰場都在歐洲,這給英國造成了非常嚴重的打擊,曾經的“日不落帝國”,整體國力一落千丈。

反觀同時期的美國,借機大發“戰爭財”,搖身一變當上了世界第一超級大國。

怕兄弟吃苦,又怕兄弟開路虎,昔日的“好兄弟”混得這麽好,英國心裏又羨慕又嫉妒,因此在朝鮮戰爭爆發後,英國表現得格外活躍,也希望自己能像好兄弟那樣,借著戰爭大發橫財。

1950年,英國將身經百戰、經驗豐富的二戰老兵都派到了朝鮮戰場上。

這些老兵什麽大風大雨沒見過,心理素質十分堅強,軍事素養也都是拔尖水平。這些英國老兵們都建立了許多功勳,在國內可謂是風光無限,但是來到朝鮮後,這一切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首先,我們要明白一個概念,朝鮮戰爭本來是發生于南北朝鮮之間的民族內戰,因爲美帝國主義的加入,使其變成了一場侵略性質的非正義戰爭,抗美援朝實際上是新中國第一次反侵略戰爭。

英軍戰士來到朝鮮後,很快就意識到了這一點,不少戰士産生了反戰情緒,英國工人黨也不贊成英國加入到朝鮮半島的內戰之中,朝鮮距離大不列顛半島將近半個地球的距離,就算打贏了,也無法給英國帶來什麽實質性的好處。

在朝鮮戰爭中,從小就受“紳士教育”影響的英軍眼睜睜地看到中朝軍民,爲了保衛家園,誓死作戰的場景。

尤其是彭德懷領導的中國人民志願軍,爲了保衛朝鮮領土完整,在戰場上奮勇沖鋒,餓了就吃炒面,渴了就吃雪,零下三四十度的天氣裏在雪地裏一趴就是一整天,無數戰士凍壞了身子,哪怕是凍死,戰士們都不會違背命令,挪動分毫。

中國戰士的堅強和無私讓英軍自慚形穢,沒多久,英軍紛紛出現了嚴重的精神疾病。

在殘酷的戰爭中出現心理問題是很正常的事情,心理學上稱之爲“創傷後應激障礙綜合征”,主要表現有失眠失憶、人格分裂、麻木抽搐等種種異常。

在二戰中身經百戰的英軍來到朝鮮後,出現了各種各樣的精神障礙,整場朝鮮戰爭中英軍出現得精神病人多達2000人,這是非常可怕的數據。

朝鮮戰爭結束後,英國在分析戰敗的原因時,將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歸咎于志願軍身上,絲毫沒有考慮,他們參加的本身就是一場非正義戰爭,任何有正義感的世界人民,都無法容忍侵略行爲的發生!

3 阅读:1124
评论列表
  • 2024-03-25 09:52

    大家都拿熱兵器的時候,英國陸軍就是一笑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