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文人的奴性是受儒家思想的順民教育影響,不是受西方文明所害

現實生活聊黑白 2024-05-01 05:41:31

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其中儒家思想占據主導地位,曆經兩千多年的傳承與發展,深深地滲透到了社會各個階層的精神世界,尤其在古代士人階層(即文人)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然而,關于中國部分文人的奴性特質,很大程度上可以追溯到儒家倡導的順民教育,而非歸咎于西方現代文明的影響。

儒家思想主張“仁、義、禮、智、信”,提倡尊卑有序,忠孝節義,這些理念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中國古代文人士大夫的人格特征和行爲准則。孔子提出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以及孟子強調的“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的觀念,使得文人們習慣于在嚴格的等級制度下尋求自身的定位和價值實現,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服從權威、追求和諧穩定的性格傾向,也就是所謂的“奴性”。

在家文化熏陶下,文人被賦予了維護社會倫理秩序,輔佐君王治理天下的重任,這種使命感使他們在面對強權和不公時,更多地選擇了忍辱負重、明哲保身,而不是直接挑戰權威。此外,儒家推崇的“溫良恭儉讓”和“中庸之道”,鼓勵文人在處理沖突時采取妥協退讓的方式,這也成爲了他們在面臨壓迫和不公時的一種消極應對策略。

當然,這種“奴性”並非儒家思想全貌,更不能一概而論所有中國文人都具備這種特性。儒家同樣提倡獨立人格和道德勇氣,如孟子所說:“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但在實際曆史進程中,由于封建專制制度的長期存在,儒家的這一面往往受到壓抑,而“順民”教育的部分則得到了強化。

至于西方現代文明,盡管在近現代對中國産生了深遠影響,但在中國文人奴性形成的過程中並未扮演決定性角色。相反,西方啓蒙運動帶來的平等、自由、人權等觀念,以及現代民主法治精神,都爲中國文人掙脫傳統的束縛,樹立獨立自主人格提供了新的思想資源。

總之,中國文人表現出的“奴性”現象,應主要歸結于儒家傳統思想中順民教育的影響,尤其是在特定曆史環境下的扭曲放大,而非西方現代文明所帶來的後果。理解這一點,有助于我們在繼承發揚優秀傳統文化的同時,去蕪存菁,以更開闊的視野和更獨立的人格,面向未來,建設更加公平正義、充滿活力的社會文明。

10 阅读:375
评论列表
  • cipher 38
    2024-05-01 16:34

    仁義禮智信,怎麽成了奴性?西方自由主義的遺毒不少啊!如果你能再活三十年,你會經曆西方一蹶不振的衰落,會發現中國的偉大複興!

  • 2024-05-02 01:18

    整文章我總結下來就倆字:屁話,儒家提倡的仁義禮智信,在2024年的今天都還在使用你居然看不上,孔子所提出的君臣父子,也只是在告訴世人,要德位相配,到了你這居然變成了奴性,還有我敢保證你絕對不知道什麽叫做忠臣不畏死,什麽叫做直言敢谏,什麽叫苟利國家不避斧钺,至于溫良恭謙中庸之道,你更是一無所知

  • 2024-05-02 05:52

    摘不清的……要拎得清才行

  • 如此草包敢論中國文化?!!!!!

現實生活聊黑白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