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乒出現“劉易斯拐點”,孫穎莎是最後的兜底者,女乒的榮光

二郎神看球 2024-04-27 22:34:51

或許一些球迷不清楚什麽是劉易斯拐點,一般是指在工業化的過程當中,農村富余勞動力逐步減少並最終到達瓶頸的狀態。一般到達這個時期之後,說明一個地方的經濟水平達到了成熟的階段,這個時候會形成真正的中産階級的消費社會。

這個時候企業想要繼續發展下去,就只能轉移産業了。將投資轉向欠發達地區,因爲出現劉易斯拐點之後,企業就要被動性的增加工資,改善工作環境和生産設備。資本當然是逐利的,當然會向外轉移投資,用最少的投入力圖産出最大化。

而國乒經過了連續的長時間強盛之後,目前也出現了這個拐點現象。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出現了內卷,這兩年的內卷其實都很明顯,男女乒隊友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化。所以很多教練都出國執教了,這就是乒乓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外溢,因爲內部的競爭導致的。

如果張本智和兄妹現在沒有在日乒,在國內充其量也就是省隊選手。但是張本智和的父母去日乒發展之後迅速成長,將一對子女都培養成了同時代選手的佼佼者。而且張本智和的母親現在都被日乒聘請爲青訓教練,可以說日乒的進一步有這些國內教練的功勞。

包括德國華裔選手邱黨,他的父親也是著名的乒乓球教練。職業生涯的早期也是國乒選手,只不過後來出國發展定居了。在上世紀的八九十年代,很多國內的教練和選手出國發展,包括現在王曼昱的主管教練肖戰就曾經出國執教過。

這就是國內乒乓球競爭激烈導致的結果,現在歐洲女選手當中實力最強的還是那些華裔選手。雖然韓瑩、單曉娜這些選手年紀都偏大了,但跟歐洲選手相比依然是頂級水平。這些選手要是繼續留在國內發展,是很難進入國乒的。

進不了國乒又如何參加國際賽事呢?所以不少選手都選擇走出去,就像在2010年莫斯科世乒賽連續擊敗丁甯、劉詩雯的馮天薇,曾經就短暫入選過國乒二隊。只是因爲競爭太過激烈,選擇了去新加坡發展,最終馮天薇也成爲新加坡乒乓球一姐。

所以越是優秀的選手越容易出去,雖然他們進不了國乒,不代表他們真實的水平就比國乒選手要差。正是國乒出現了越來越強的統治力,前些年的國乒一直在推出養狼計劃。就是要扶持外協選手,讓競爭對手的實力越來越強,跟國乒進行抗衡。

如今看起來這個目標已經達到了,因爲目前的男隊都已經出現了青黃不接的局面。張本智和連續擊敗排名世界第一的樊振東還有王楚欽,已經說明競爭對手的實力跟國乒選手差距已經縮小了,或者說對手的優勢越來越明顯。

在這樣的大背景之下,劉國梁如今依然在跟國際乒聯合作,向一些乒乓球欠發達地區推廣乒乓球賽事,爲此還成立了WTT世界乒聯公司,就是爲了推廣賽事。幫助乒乓球欠發達地區開展乒乓球運動,2023年舉辦南非德班世乒賽,說明要向非洲地區大力推廣乒乓球。

盡管很多國乒球迷著急,國乒男女隊已經出現了青黃不接的局面。但是就像劉易斯拐點出現之後就很難抑制了,這是一個協會發展到一定階段出現的盛極而衰。上世紀90年代時期歐洲選手的統治力最強,而當時的國乒是向他們沖擊。

而現在正好反了過來,國乒成了被其他協會沖擊的對象。目前國乒的男隊下滑趨勢已經很明顯了,找不出像馬龍一樣在大賽穩定的選手,包括樊振東在內都出現了各種不穩定。而女隊的00後選手已經很難向冠軍沖擊了,除了孫穎莎之外。

女乒沒有國乒主力選手參加的比賽,派年輕選手參賽現在連四強都打不進去。蒯曼、陳熠這些年輕選手國內比賽還有競爭力,到了國際比賽完全相反,跟日韓的年輕選手相比已經有了明顯差距。

所以一些球迷認爲孫穎莎和王曼昱可能是國乒最後的榮耀,等到這兩個選手退出國乒的時候,就是被競爭對手全面超越的時候。所以很多球迷呼籲國乒盡快多培養有競爭力的年輕選手,才能應對越來越吃力的外部競爭。

目前看起來國乒主要任務還是進行WTT賽事的推廣,要讓越來越多的地區開展乒乓球的賽事。以前的乒乓球商業價值低,所以國乒的競爭力強。但是一旦商業價值提上來之後,似乎我們的競爭力就沒有那麽強了。

球迷也非常擔心我們的國乒會跟國足一樣,因爲足球的商業價值高,所以總是競爭力偏弱。難道出現拐點後就沒有破解之道嗎?當然有了,那就是要另起爐竈。目前國乒現有的人員架構以及教練、選手的認知確實固化了,短時間內很難改變。

只有打破目前的乒乓球壁壘,才能夠重新迎來國乒的輝煌。只有推倒重來,這就是舊的不去,新的不來的道理。不知道廣大的球迷朋友怎麽看,歡迎留言討論。關注二郎神侃球,帶給你最純粹的乒乓球思考。

0 阅读:246

二郎神看球

簡介:專注體育賽事的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