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賓作家郎麟新作《關山萬重》正式出版深情再現大師“李莊往事”

毛開雲 2024-04-15 15:50:48

近日,四川宜賓作家郎麟的新作《關山萬重》由漓江出版社出版發行。該書爲漓江出版社2024年重點圖書,入選《中華讀書報》“2024年值得關注的文學新書25種”。目前,當當、京東等網站上均有售。

該書從浩若煙海的回憶和史料中,打撈和挖掘出大量不爲人知的鮮活往事,用孩童的獨特視角,栩栩如生地還原了中央研究院曆史語言研究所(以下簡稱“史語所”)學者大師們在李莊的生活和工作,以及與李莊當地人的交往場景,從嶄新的角度和維度,將一段段可歌可泣的“李莊往事”重現于世人面前。

八十多年前,抗日戰爭爆發後,史語所的學者們,幾經顛沛流離,最終在李莊板栗坳尋得一方“安靜的書桌”,度過了六年時光。傅斯年、董作賓、李濟、李方桂、梁思成、梁思永、勞榦、高去尋……這些學貫中西的學者大師們,和當地士紳百姓甘苦共當,水乳交融,結下了深厚的友誼,並留下了許多感人至深的故事和傳奇。

郎麟介紹,書中“孩童”,是散落在世界各地史語所學者的後代和李莊當地居民後代。他們當時或隨父母顛沛流離而來,或是世居板栗坳的孩子,或是因爲貧困到板栗坳投親的孩子。歲月荏苒,斯人漸逝,曆者漸老。如今已是耄耋老人的他們,在垂暮之年回憶孩童時光。作者要做的,是努力再現當時細節,從而多維度地還原春種秋收、“燈火鈎沉”的真實現場。

“我相信板栗坳藏著許多關于史語所的記憶,那是一幅讓人感懷的抗戰圖景。這群小兒女的童年,是這幅圖景裏最生動的細節。”郎麟表示,烽火歲月,先生們轉蓬千裏來到李莊,承繼絕學,赓續文脈,他們也是芸芸之中的衆生,要面臨生命的諸多磨難,用“孩童”的視角觀察、打量他們,更能真切體會這些大師當年的選擇與擔當是何等動人、珍貴。

讀《關山萬重》,如身臨其境,走近這些遙遠的大師,看到他們柔軟、脆弱的一面。時常“怒發沖冠”的傅斯年,在家裏卻是一頭“溫順的獅子”。诙諧風趣的董作賓先生也會打孩子。李濟先生悲苦絕望,會與至交傅斯年大打筆墨官司。高去尋先生童心未泯,最受孩子們熱愛,他一生爲恩師梁思永先生整理遺著,卻不肯署名。向達先生爲去敦煌看經,甘願沒身板栗坳。勞榦先生溫潤如玉,下班回到家,把小嬰孩抱在臂彎裏走來走去,晚飯後,去給王志維上一小時英語課……書中故事大多是郎麟第一手資料,首次公之于衆,揭示了這些學者們在烽火歲月中的真實生活和細膩情感。

“《關山萬重》是回望,是記錄,更是托付。”郎麟回憶,這本書緣起可追溯到2017年。那年,甲骨文大師董作賓之子董敏重回李莊板栗坳,與作者聊起童年往事,可惜時間太短,許多細節和疑問未能深入探討,郎麟心中留下了不少“問題”懸而未決。董敏返回台灣後,他的兒子董偉便帶著這些“問題”和錄音設備,特地拜訪了當年史語所的孩子們,爲他們錄制了詳盡的口述曆史,並將這些珍貴的音頻資料寄回給了郎麟。

沉甸甸的信任埋下了寫書的種子。郎麟開啓了長達七年的實地采訪、書面采訪與潛心寫作之路。在此期間,郎麟與遍布世界各地的大師後人進行了深入的交流,累積了上千小時的采訪錄音,並通過幾千封郵件的往來,細心挖掘、整理、再現了那些鮮活動人的往事。而曾經爲“抗戰燃藜圖”鑄就淳樸底色的李莊鄉民,他們的後代更是帶領著郎麟走進當年的院落,幫助她打撈起那些沉澱在歲月深處的點點滴滴,讓曆史的記憶得以重現。

李莊被譽爲“萬裏長江第一古鎮”,爲四川省曆史文化名鎮、國家級曆史文化名鎮,抗戰時期與重慶、成都、昆明並稱爲“四大抗戰文化中心”,被譽爲“中國文化的折射點、民族精神的涵養地”。《關山萬重》的出版發行,不僅是爲2025年紀念抗戰勝利80周年的一份深情獻禮,也是爲宜賓進一步深挖抗戰文化資源,彰顯其在近代中國教育、科研、文化薪火傳續中的功勳地位,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郎麟,四川宜賓人,現供職于新聞媒體。民國文化研究者。四川省作家協會會員,出版有非虛構文學作品集《傾訴》。(張新 毛開雲)

1 阅读:13

毛開雲

簡介:第一、四屆“五個一百”全國“百名網絡正能量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