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小米制造慢了一截!果然是台積電張忠謀“老謀深算”

互聯魚 2024-04-10 10:02:27

文l編 互聯魚

最近,台積電終于拿到了建廠補貼的66億美元。

原本宣布在美建廠的時間要比在日本建廠早一年多,但在日工廠生産的相機傳感器和汽車邏輯芯片年底前要開始出貨了,並且台積電指出還有第二座工廠年底動工開建,甚至第三座用于3nm制程的産線也在計劃之中了。

也就是說,台積電近期建設芯片廠的步伐明顯加快,盡管其拿到的66億美元補貼相較于原計劃400億美元投入的成本有所緩解,但是支出方面卻在原本計劃的400億美元基礎上增加了60%。

這裏面,台積電創始人張忠謀的深謀遠慮值得我們關注。

他在美國生活和工作多年,對美國半導體制造業的優劣勢有著深刻理解,面對高昂的建設和運營成本,最終不得不設廠,另一方面其實是爲了利用美日廠商的訂單優勢、設備和材料優勢。

當然更重要的是,通過分散投資來降低未來可能的風險。

再看日本建廠情況,台積電的布局更是快馬加鞭。

盡管起初宣布的建廠時間晚于美國一年左右,但進度上卻毫不落後,預計年內將實現相機傳感器和汽車邏輯芯片的出貨,並准備籌建第二座工廠,甚至規劃了采用3nm制程的第三座工廠。

由此可見,台積電這種布局不只是考慮到了在半導體材料和設備領域,尤其是在材料領域,無論是先進制程還是先進封裝,解決芯片的效能、功耗和散熱問題都離不開高質量的材料。

而且近日據媒體消息稱,台積電日本工廠雖尚未進入量産階段,但距離正式投産僅剩半年,其背後已集結了一衆重量級合作夥伴。例如,影像科技巨頭索尼,以及諸多急需車用高級半導體解決方案的制造商們,早已迫不及待地將訂單送上門。

由此可見,台積電統籌兼顧,借力美日的産業優勢,鞏固自身在全球半導體産業鏈中的地位。但值得注意的是,無論是美國還是日本的工廠,比起台積電整體尖端芯片産能的比例不會超過20%,這意味著大部分尖端芯片制造仍會保留在台積電本土制造。

同時也恰恰印證了張忠謀此前談到全球芯片産業時的說法“芯片全球化已死”,所以台積電公司選擇在訂單較多的廠商聚集地建廠,盡可能做到以低成本供應。

此外,2023年我國進口芯片總值超過2.5萬億元,面對中國龐大的市場需求,相當于台積電同年營收的五倍之多。

特別是作爲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生産和出口國,爲什麽台積電沒有選擇在中國建廠呢?這其中涉及的因素複雜多元。

既有訂單來源的國際化分布,如蘋果、AMD等國際大客戶的需求,也有對設備和技術引進的考量,目前尖端芯片制造設備和技術主要由歐美日韓掌握,以及海外建廠提供的巨額補貼支持等因素。

因此來看,作爲台積電創始人,還是張忠謀玩的溜,台積電在全球範圍內布局建廠,既是對全球産業鏈發展趨勢的順應,也是基于企業長遠發展的戰略選擇。

台積電在美日建廠之舉看似反常,實則暗含著其全球化戰略布局的深思熟慮和精准執行。對此您有什麽想說的,記得分享,寫下您的觀點!

1 阅读:1106

互聯魚

簡介:新媒體公司創業者,致敬科技發展,趣聊商業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