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承東嗟來雷軍之食

科技新知 2024-04-24 18:29:09

智界S7二鼓而衰?

@科技新知 原創

作者丨王思原  編輯丨伊頁

二次發布後,智界S7似乎仍然未出ICU。

去年11月,華爲與奇瑞深度合作的智界S7發布,拿下不少訂單,卻因芯片缺貨和工廠搬遷等問題陷入交付困境,即便拿出真金白銀賠償補貼,還是沒能扭轉高開低走的趨勢。

無奈之下,今年4月份的華爲鴻蒙春季生態發布會,成了智界S7翻身的希望。

相比之下,二次發布的價格未變,但核心配置有了小幅升級,例如首發搭載HUAWEI ADS基礎版等。

加量不加價且不是期貨是現貨,華爲和奇瑞都做好了大賣的准備。不過搶先一步發布的小米SU7風頭更勝一籌,兩輛車在尺寸上近乎一致,智能化與生態層面也各有千秋。

只是小米SU7也碰到了産能問題,給了重裝上陣的智界S7截胡的機會。據悉,全國多家華爲門店對于小米SU7的准車主均有針對性政策:凡是購買任意一款智界S7,在付完尾款後,可以直接在車價上抵扣小米SU7鎖單不可退的5000元定金。

小米SU7的發布,確實改變了國內C級新能源轎車市場的格局,而面對更加激烈的競爭,智界S7想要逆天改命也談何容易。

01

二次發布,變強了?

汽車業幾乎沒有過一款車型連續召開兩次發布會的先例,不過新款智界S7的變化並不算小。

雖然整體的價格仍然保持在24.98-34.98萬元的區間,但從原有的四檔配置裏新增加了一款旗艦車型。其中售價最低的智界S7 Pro後驅長航版價格未變,但續航和電量均有升級。

而且,此次華爲推出了智界S7 Pro視覺智駕基礎版,沒有激光雷達和高精地圖,但搭載了毫米波雷達、視覺傳感器,能夠實現在全國高速和城市快速路上支持NCA智駕領航輔助,具有智能泊車功能。

已經完成升級的華爲ADS高階智駕版本,則會在Max版本及以上車型搭載,不依賴高精地圖就在全國40000+城鄉鎮所有主幹道、支路全量都能應用。

此外,智界S7 Ultra四驅旗艦版作爲頂配,搭載了容量爲100kWh的電池包,CLTC綜合續航裏程達到751公裏,充電15分鍾可補能375km,爲用戶提供了更多的選擇。

整體上,智界S7的亮點技術仍是鴻蒙4智能座艙、DriveONE800V高壓碳化硅平台、華爲智能駕駛系統ADS 2.0等。新智界S7其實相當于配置提升的情況下反而降價了,尤其是入門的Pro版本顯然要比現款入門車型香不少,不失爲另一種形式的價格戰。

當然,華爲也在盡量避免對老車主的背刺。首次上市時2.5萬元的選配基金和1.5萬元的內外飾選配基金,如今縮水成了3萬元的“煥新權益”。與此同時,還給老車主提供了3000元的MagLink平板電腦套裝,以及1萬元的現金紅包。再算上不少老車主在等待提車時獲得的1萬元優惠,裏外裏也算是權益退坡了。

短短五個月,就能做出如此巨大的調整,側面說明了汽車市場內卷的嚴重。

余承東也直言,“售價在30萬以下的使用華爲高階智駕的車都是虧損的”,推出智界S7 Pro視覺智駕基礎版是在盈利性和讓更多人享受到智駕樂趣之間做出的平衡選擇,而之所以仍有兩款高階智駕版車型定價低于30萬元,是因爲市場太卷了。

的確,借助華爲生態的號召力,智界S7的二次上市成功發出一些聲量,但在過去的5個月裏,汽車市場已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02

智界失去的5個月

擁有華爲光環加持的智界S7本來也是形勢一片大好。

據官方公布的數據,在去年11月底首次上市後,僅一個月時間訂單就超過了2萬台。雖然和今年的小米SU7還有一定差距,但在同價位純電轎車中,已經非常優秀。

可統計到前四個月總銷量只有2297輛,月均僅500輛左右。甚至當時很多消費者去線下看車時才發現,只有三成門店可以看到展車,試駕車的數量也少得可憐。

問題自然出在了産能上。智界S7的設計和技術主要由華爲提供,而制造則由奇瑞完成。當時傳出消息稱,在交付這一重要環節上,華爲與奇瑞的合作談不上順利,甚至奇瑞有高管因此離職。雖然後續進行了辟謠,但新車交付難成爲不爭的事實。

後來,華爲親自對外做過兩次解釋。第一次是今年1月中旬,華爲鴻蒙智行發布公告稱,由于智界S7車型積壓了大量訂單導致交付延期;第二次是在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2024)上,余承東稱智界S7量産遲緩是因爲芯片缺貨和工廠搬遷,預計從4月份開始可以恢複到正常狀態。

而過去的5個月裏,除了車型升級外,華爲與奇瑞也在努力解決用戶留存以及産能問題。

爲了盡可能留住更多下定車主,鴻蒙智行發布了智界S7的延期交付補償方案:2023年11月28日-2024年1月15日期間完成大定支付的准車主,部分配置等待時間若超出6周,官方將提供超出交付周期的現金補償,即200元/天/輛,至高10000元。

至于産能問題,今年2月左右傳出EH(智界)事業部升級爲獨立事業部的消息,采用獨立核算自主經營的方式。有報道稱,此事不是華爲而是由奇瑞方面主導。不少業內人士也將其看作是智界S7的姊妹車型星途星紀元ES銷量不及預期的結果。

“我和余總每個月至少一次線下交流,每周至少一次線上交流,微信上每天都在交流。”奇瑞董事長尹同躍表示,與華爲的合作是奇瑞的第一優先戰略,智界也是奇瑞第一優先戰略項目。同時,智界品牌還成立了專屬的智能制造工業園區,全新的智能工廠完全能夠保證智界S7的大規模交付。

目前來看,智界S7在今年3月的交付量提升到了3197輛,超過了此前4個月的交付總量。

不過,在智界S7“難産”的這四個月裏,極氪007、新款極氪001、小米SU7、智己L6等一大批同價位新車先後上市,且表現都很出色。新款極氪001上市一個多月大定訂單已接近4萬,極氪007的3月銷量也超過了同期的智界S7,剛剛開啓預售的智己L6預售23小時即宣布訂單破萬。

最針鋒相對的小米SU7更是開局大好,上市24小時便拿下近9萬個大定訂單,直到現在其討論熱度依然沒有消散。

回首去年11月智界S7首發時,國內中高端新能源轎車市場並無太大波瀾。錯過了新車最重要的首發期,智界S7被淹沒在一輪又一輪的新熱點裏,存在感被大大削弱,還能否達到華爲與奇瑞的心理預期也成了疑問。

03

還能雙贏嗎?

對于華爲來說,合作造車就是爲了賺錢,智界也不例外。

車BU目前仍是華爲唯一虧損的業務。華爲公布的2023年財報顯示,一直“拖後腿”的車BU收入爲47.7億元,同比增長128.1%,虧損情況持續在好轉。

余承東在前不久的一次論壇上便透露,華爲車BU最早一年虧100億元,後來虧80億元,去年虧了60億元,而今年前三個月,得益于鴻蒙智行業務實現扭虧爲盈,車BU也接近盈虧平衡。他預計今年4月往後,車BU可實現扭虧爲盈。

與問界M5脫胎于賽力斯SF5相同,智界S7同樣是基于奇瑞的自有車型星紀元ES。作爲奇瑞汽車首款面向高端市場的C級純電動轎車,星紀元ES使用了耗資百億元打造的E0X平台。

按照奇瑞方面的規劃,這款車將與智界S7形成高低搭配,牆內牆外兩開花。可擅長打造20萬元以下車型的奇瑞,對于高端系列産品缺乏經驗積累。這就給研發、生産、銷售和服務帶來了一系列挑戰。

從最終結果來看,星紀元ES的銷量堪稱悲劇。從去年12月交付至今,連同試駕車加在一起全國一共交付了不到2500輛,甚至不如智界S7在3月一個月的銷量。這或許也是尹同躍講出那句“在中國,造好車離不開華爲技術”的原因。

不過,能否實現雙方最初的願景,關鍵還是取決于智界S7的後續表現。

有小米供應商透露,小米汽車已將2024年的全年産能需求提升至12萬輛。這意味著,智界S7在4月-12月的均銷量要達到萬輛以上,才能追平小米SU7,挑戰不可謂不嚴峻。

事實上,如果從産品上將智界S7和小米SU7放到一起,重新上市的智界S7在定價上的競爭力顯得不足。同樣配置下,智界S7 Pro後驅長續航版就比小米SU7後驅標准長續航智駕版貴了近3.4萬元。盡管在智駕和座椅調節等智能與舒適性配置上有所升級,但兩款車的續航裏程、車身尺寸和電機功率是基本一致的。

高配車型方面,智界S7 Max RS四驅性能版起售價就到了32.98萬元。而小米的四驅Max版本則僅有29.99萬元,同樣差出一個台階。

作爲華爲智選車的“踢腳線”車型,華爲本就沒打算讓智界S7直接走性價比路線,去和小米SU7乃至整個吉利系貼身肉搏。畢竟,華爲至今堅持不下場直接造車,需要智選車業務維持一定的售價底線,以便給ADS智駕、鴻蒙座艙等解決方案産品留有利潤空間。

換而言之,智能汽車增量零部件帶來的額外成本和利潤,迫使華爲必須讓智選車走“精品路線”。不過,智界S7想要在越來越內卷的市場趨勢下殺出重圍,就必須用盡所有手段應對各式各樣的價格戰。而在這個過程中,成功或許不再是圍繞在華爲身上的主旋律。

0 阅读:260
评论列表
  • 2024-04-24 20:08

    作者是幼兒園大班的嗎?這數學你是怎麽驗算的?就算黑華爲吹小米你也得做點功課呀!

  • 2024-04-25 12:22

    新能源"電瓶"汽車,[哭哭][笑著哭]四個輪+串並聯幾十個電池,有什麽好吹牛的,有什麽好相互抹黑的[哭哭][笑著哭]

  • moon 1
    2024-04-25 13:30

    說吧,收了多少錢[得瑟],已拉黑

科技新知

簡介:洞察技術變化背後的産業變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