伸筋拔骨”是易經筋的關鍵?這是大誤解

衛昌國學說說 2024-04-10 07:58:44

不少朋友將易筋經、八段錦等導引氣功用四個字總結“伸筋拔骨”。

並認爲“伸筋拔骨”是了不得的功效。

這實在是大誤解,而且小看了易筋經和八段錦等古傳導引功夫。

一、對“筋骨”下功夫只是皮毛

“伸筋拔骨”的觀念,猛一聽非常有道理。

並且,還有各種理論佐證,例如,肝主筋,腎主骨。鍛煉筋骨不就是鍛煉肝腎嗎?

此外,還有筋長一寸,如何如何。

“伸筋拔骨”的來源,主要是受“易筋經”的“易筋”二字影響。不求甚解者,認爲“伸筋”就是易筋,這是大誤解。這就將“易筋”之內涵狹隘化了。

但是,還不能說,伸筋拔骨不對,因爲針對當代不經常鍛煉的人來說,別說伸筋了,就是伸伸腰,搬下腿就是了不得的運動了。

易筋經所謂“易”,是整體修煉和系統調理的前提下,通過長期柔和肢體運動和呼吸運動,並且加上精神專注,最終引動筋骨的改變。這並非特指筋骨。

易筋洗髓經,除了身體姿勢運動外,還需要靜坐等心靈鍛煉,改變的不只是身體的柔和,還有心靈柔和。

二、“伸筋拔骨”容易陷入拙力、蠻力的誤區

“伸筋拔骨”這種總結還容易造成一種練習的誤解,就是將拉筋搖骨作爲鍛煉技巧和方法。這就陷入普通體育運動的範疇。

當然,不可否認拉筋運動本身也有其功效和意義,但這不是導引氣功的關鍵。

“伸筋拔骨”往往會讓學習者,用拙力、蠻力、僵力去鍛煉。局部身體緊張用力,鍛煉時汗流浃背,大呼過瘾。

事實上,不管是易筋經也好,八段錦也好,金剛功也好,甚至內家拳練習,都強調圓活舒展,遵循自然之功,不能刻意用力,不能使用拙力蠻力。所謂導引的伸展,是在全身放松,身體入靜,動作最大限度的伸展,這是一種松柔自然的伸展,氣血周流無阻礙。

當你局部緊張用力時,氣血反而會停滯那裏。

三、體“柔”氣“和”才是關鍵

《道德經》說:“致虛極,守靜笃。萬物並作,吾以觀其複。夫物芸芸,各複歸其根。歸根曰靜,靜曰複命。複命曰常,知常曰明。”

導引功夫之“引體令柔,導氣令和”,無非是道德經所講“歸根”,複命,即身體的自我恢複運動。

唯有在“虛極”,無控制狀態下,才會最好地複命。

這是,這種狀態需要“靜”,需要放松才可體會。

如掌握其意,身不動,僅僅意識體會易筋經之導引動作,或身體微微動,也可體驗其所謂伸筋拔骨。

我們總想快速成功,省略了很多步驟,反而走成了最慢的步伐。

朋友們。

國學養生的種種功法,雖有不同功法之動作差別,但其要義精神卻都是一致的。

或者說,它們都是從不同角度在闡釋《道德經》、《黃帝內經》、《易經》等經典。

衛昌國學

2024年4月

0 阅读:6

衛昌國學說說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