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的博物館有“看頭”|六朝博物館這件蓮花尊高達80厘米,被譽爲“青瓷之王”

揚眼 2024-03-17 15:35:54

開欄語:“南京的博物館還是很有看頭的,六朝古都,還有後面的明代、清代,東西還是很多的。博物館很重要,我從小就愛看博物館,小時候北京的博物館我差不多都看過了。”3月5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他所在的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深情講述,並爲南京的博物館點贊。

截至2023年,南京全市備案博物館達77座,其中國家等級博物館15座。精品展覽、珍貴文物……無論您何時走進南京的博物館,都能遇見精彩的“看頭”。今起,揚子晚報/紫牛新聞推出專欄《南京的博物館有“看頭”》,帶您細細品讀南京的博物館。

南京六朝博物館中有一件青瓷蓮花尊,高達80厘米,裝飾著飛天、忍冬、蓮花、菩提等豐富的紋飾,爲中國南北朝時期同類器物中最大最精美的,有“青瓷之王”之稱。而比蓮花尊本身更令人好奇的是其主人。它所出土的南京靈山南朝大墓埋葬的是誰,至今未有定論。

青瓷蓮花尊是六朝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之一,它以蓮花爲主要裝飾圖案,在一件器物上集中了浮雕,模印、刻劃等裝飾手法,將蓮花紋恰當地裝飾在每個部位,或仰或覆,或高或低,巧妙穿插,上下呼應,創造了完美的藝術造型,是罕見的佛教藝術珍品。這件蓮花尊,喇叭形敞口,高脖,圓腹,圈足,尊蓋形似于僧帽。裝飾繁缛華麗,器體之大極爲罕見。武漢地區曾出土一件南朝齊代的青瓷蓮花尊,但體積還不到南京這件的一半。

據介紹,南朝時期佛教盛行,蓮瓣或蓮花紋被廣泛運用于器物裝飾。在佛教藝術中,蓮花代表“淨土”,寓意吉祥,象征“自性清淨”。蓮瓣紋是南北朝瓷器最重要、最具時代特征的標志,形態豐富,變化多端。造型有仰蓮或覆蓮、單瓣或複瓣;裝飾手法有堆塑、刻劃、模印、貼塑多種;圖案或簡潔明快,或精美繁缛;裝飾效果令人賞心悅目。

青瓷蓮花尊已經在博物館展出,但圍繞在它身上的謎團還沒有解開。1972年,南京市博物館的考古人員在仙林靈山發現一座大型墓葬,時代定位于南朝,並出土了這件青瓷蓮花尊。但考古人員沒能確定墓主人的身份。

著名考古學家、南京博物院羅宗真教授在《南朝宋文帝陵和陳文帝陵考》一文中認爲,1972年發掘的靈山南朝大墓,就是陳文帝陳蒨的永甯陵。他指出,該墓葬所在位置與文獻記載相符,其規模超過南京梁代宗室貴族墓葬,與雨花台區西善橋一座疑似陳代皇陵相同,而且出土的青瓷蓮花尊具有南朝晚期的特征,“此種蓮花尊在我國其他地區,亦均見于南朝晚期以及隋代墓中。”

陳蒨是整個六朝罕見的有責任心的一位皇帝。在位近7年間勵精圖治,整頓吏治,注重農桑,興修水利,使江南經濟得到一定的恢複。當時政治清明,百姓富裕,國勢比較強盛。唐朝曆史學家李延壽寫的《南史》中,講到陳蒨是寒族出生,知道百姓疾苦,爲了時時提醒自己不要沉溺于安逸的帝王生活,令人每晚把竹簽摔在宮殿的石台階上,以把自己驚醒。對此陳蒨說,“吾雖得眠,亦令驚覺。”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張可

校對 徐珩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