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民的“東風”吹到家門口,這個市中心的集市一歲啦!

上海黃浦 2024-03-18 00:11:10

3月15日,“東風集市”迎來了一周歲的生日。活動中最引人矚目的莫過于“春日來信”攤位,那裏人流如織,熙熙攘攘,居民們認真寫著信件,有表達對集市喜愛的,有希望增加服務類型的,有建議改進措施的……每一封信都承載著居民們對這個剛滿一歲的集市滿滿的愛意與期待……

凝集社區力量 打造便民品牌

修傘、修鞋、修小家電、配鑰匙……這些彌漫著市井生活氣息、與居民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小修小補”攤位,曾經在上海街頭隨處可見,但隨著城市和社會的變遷,卻越來越難覓蹤影。去年三月,在開設“東風集市”的伊始,小東門街道就把“便民”作爲品牌核心。街道充分挖掘社區資源,聯合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把這些消失“小修小補”攤位請回老城廂,多元化的利民便民服務項目滿足了居民們日常所需。

“以前老城廂裏修鞋、修小家電、配鑰匙,這些‘小修小補’的攤位很多的,現在都沒了,搬到很遠的地方,對我們老年人來說很不方便。虧得有一個月一次的‘東風集市’,讓我們方便許多。”如今,年近70的劉先生每個月都來“東風集市”,從配鑰匙、到給舊皮鞋換底、再到修理電風扇調速開關,幾乎每個集市攤位前都留下過他的足迹。一年的時間,劉先生也成了集市的忠實“擁趸”。像劉先生一樣,每月來“趕集”的社區居民還有不少。每到開集,每個攤位前都圍滿了居民們。

除了便民服務,“東風集市”還圍繞就業創業、民政救助政策咨詢、法律公證咨詢、防詐宣傳等開設咨詢攤位,通過發放宣傳資料、一對一咨詢等方式,爲居民答疑解惑,滿足了不同年齡段人群的多樣化需求。

每月“玩花樣” 主題活動推陳出新

小劉是南外灘金融企業的白領,只要有空,她總愛帶著孩子來“東風集市”裏轉轉。而她和“東風集市”的結緣,還要從去年六月“東風集市”的“金融南外灘樓宇專場活動”說起:“當時她們來我們樓裏搞市集。我嘗試參與了,覺得他們的服務項目很貼近我們白領的需求。還能買到很多的老字號産品。後來我們就打聽了,發現許多項目蠻適合孩子的,就帶孩子參與了幾次,沒想到孩子一下子就喜歡上了。”

去年下半年,“東風集市”在持續做好義剪助老、健康診療、家電維修便民服務的同時,推陳出新優化服務,通過引入非遺草編、剪紙藝術、畫糖畫、猜燈謎等民俗體驗活動,傳播推廣鄰裏文化,拓展傳統文化學習空間,探索傳統文化源遠流長的精神,感知傳統文化厚重沉澱的魅力,厚植愛國情懷。

“這裏蠻有意思的,每個月都有主題,像‘暑期兒童跳蚤市場’‘年貨展銷專場’‘元宵節專場’。每次的項目也不同,每次來都會有不同的體驗。”如今,和小劉一樣,有越來越多的企業白領和他們的家屬也參與到了“東風集市”中來。越來越具有市井煙火氣的家門口集市,受到了周邊居民和企業白領的歡迎。

深挖調研數據 打造集市“文化圈”

“阿婆,我想聽聽侬的意見。侬覺得‘東風集市’還有啥需要改進的伐?”每次的“東風集市”,總有這麽一位工作人員,拿著題板,到處追著居民做調研問卷。

爲了全面了解每次集市的舉辦效果,爲後續的活動打下良好基礎,早在集市開辦前,小東門街道就通過大量的居民走訪調研,收集了大家對于各種服務項目的需求數據。集市開辦後,每個月都會統計每個集市攤位的服務人數,在居民中開展問卷調查,定期邀請專業機構對數據進行分析,提出合理化建議。

在此基礎上,街道對每月攤位服務地點、內容及形式進行及時調整。同時,還不斷地拓展社區資源,建立社區服務資源庫,努力打造集市“文化圈”,讓更多社區公益組織、愛心商家企業、志願者參與進來,共同爲居民提供多樣化一站式的服務。

小東門街道表示,今年“東風集市”將擴大部分攤位現有規模,增添更多實用攤位和具有本地特色的趣味性服務。還要增加對東風集市的攤主進行統一的工作培訓,對于各種活動進行及時通知和宣傳,方便他們在爲民服務的過程中,向居民分享准確的集市信息。從而推動東風集市專業化和制度化發展,幫助居民更快速便捷地享受到專業化的集市服務。

記者 / 鄒嘉

編輯 / 宗哲麟

圖片 / 鄒嘉

轉載請注明來自上海黃浦官方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