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卡”紛紛被禁,真的如洪水猛獸危害學生嗎?家長們說出了真相

徐徐侃曆史 2024-05-16 18:06:45

“煙卡”這個詞,一夜之間爆火。全國各地的學生,都沉迷在“煙卡”遊戲中難以自拔。

甚至,一到晚上或者周末,很多父母帶著孩子撿煙盒,就爲了制作“煙卡”。

所謂“煙卡”,其實是用香煙盒制作而成的卡片。不同的香煙,上面印有的圖案和文字也不一樣。

慢慢的,從最初的玩“煙卡”變成了交換、比較和買賣,讓“煙卡”遊戲變了質。

一開始,很多父母還表示支持,覺得孩子能從手機、電視和遊戲中走出來,也算是一件好事。

可後來,父母們又開始後悔:“煙卡”的魅力,比電子産品還要大;傷害值,也比電子産品更高!

一、突然爆火的“煙卡”,爲何被禁?

按理說,孩子能從電子産品中走出來,是一件好事。

畢竟之前,無論父母怎麽教育,孩子都是沉迷在電子遊戲中。

可問題是,父母高估了孩子對“煙卡”的癡迷程度,嚴重影響了他們的身體健康。

很多地區的教育部門,已經明令禁止孩子們繼續玩“煙卡”,主要還是擔憂孩子們抵不住好奇心,早早開始接觸吸煙。

確實,在玩煙卡的過程中,難免會了解各種跟香煙有關的訊息。

身邊有一部分孩子,他們抵不住香煙的誘惑,在大人看不見的地方,偷偷開始吸煙。

孩子們的好奇心實在太強,明知道煙盒上寫著“吸煙有害健康”,卻還是好奇心泛濫,想要偷吸。

這樣的擔心並非多余,而是真實存在的。

爲了收集“煙卡”,很多孩子甚至自己用零花錢買香煙。

只要煙盒頂部,多少覺得有些浪費,裏面的香煙怎麽辦呢?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偷偷吸煙。

除了擔心孩子吸煙之外,教育部門還擔心他們會因爲“煙卡”遊戲,出現更多不良的習慣。

收集“煙卡”的過程並不順利,畢竟身邊的同學都在收集,孩子們便把目光放到了“垃圾桶”上。

都知道,“垃圾桶”是最髒的地方,很容易滋生細菌和病毒。

若是孩子經常在“垃圾桶”周圍轉悠,難免會被細菌侵襲,導致生病的幾率增加。

正在長身體的階段,若是經常生病的話,難免會對日後的健康和生長發育造成影響。

再有就是,很多孩子出現了像路人索要煙盒,甚至在小賣部賒賬的不良行爲。

不敢想象,爲了得到更多“煙卡”,孩子們會做出怎樣過激的行爲。

若是不加以制止的話,後果會更嚴重,對孩子的身心健康,都造成嚴重傷害。

最可怕的是,有些孩子已經出現“賭博”和“買賣”的行爲。

“煙卡”在孩子們心中,根據價格被分爲“三六九等”,大家聚在一起各種“賭博”,看看誰的技術更好一些。

有些孩子打“煙卡”的技術不行,就想著去買別人的“煙卡”,或者讓技術好的同學幫忙“代打”。

從某種意義上說,這種行爲和“賭博”沒有兩樣,違反了學校的紀律不說,還對孩子的價值觀産生了負面影響。

二、家長們,如何看待“煙卡”呢?

特意詢問了身邊一些家長,關于“煙卡”,他們的態度褒貶不一。

有些家長支持孩子們玩“煙卡”,而有些則強烈反對。

只能說,家長們站的角度、考慮問題的角度,以及自家孩子對“煙卡”的癡迷程度不一樣。

1、支持禁令的家長

一部分家長覺得:“煙卡”這樣的娛樂活動,就應該被明確禁止。

他們認爲,“煙卡”遊戲的危害力太大,小小年紀的孩子們壓根承受不住。

一旦沉迷在“煙卡”中,孩子們就可能早早接觸到吸煙,不利于他們的身心健康。

而且,很多孩子爲了追求所謂的稀有“煙卡”,滋生了強烈的攀比心理。

當然,父母最擔心的還是學習問題。

當孩子把所有時間都浪費在“煙卡”上時,哪裏還有心思學習呢?

在學校,和同學討論的不是學習,而是“煙卡”。

回到家,想到不是寫作業,而是晚上跟誰一塊去打“煙卡”。

照這樣下去,孩子真的會被養“廢”了。

現在的學習壓力這麽大,孩子之間“卷”得那麽厲害,若是不把心思放在學習上,成績肯定會一落千丈。

日後想要考上高中,都有些懸,何況是考大學呢?

2、反對禁令的家長

凡事都像“雙刃劍”,玩“煙卡”也是如此。

有不好的一面,自然也有好的一面,還是有部分家長反對禁令。

怎麽說呢?這些家長大部分都是90後,思想相對比較新潮。

家長們深知:現在的孩子壓力太大,又不能讓他們沉迷在網絡遊戲中,倒不如玩一會“煙卡”,也算是放松身心的一種方式。

當然,前提是孩子們已經完成了作業,在不耽誤學習的情況下。

家長們還是覺得,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就應該寓教于樂,適當地放松才可以。

要是總“逼著”他們去學習,反倒容易把孩子“逼”出毛病。

還有一點,家長覺得在玩的過程中,可以順道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

很多家長表示:之前孩子總是一個人窩在家裏打遊戲,渾身上下都“死氣沉沉”,沒有一點活力!

可是自從玩“煙卡”之後,整個人都變了,能從他臉上看到自信和笑容。

確實,玩“煙卡”可以拉進孩子們之間的交流,對他們的社交能力有一定的助益。

尤其是對于性格有些內向的孩子來說,改變更明顯。

三、比起反對“煙卡”,正面引導更重要

家長有沒有發現,越是不讓孩子玩“煙卡”,他們越是偷偷摸摸玩呢?

這說明,禁止玩“煙卡”這件事,行不通。反倒更容易激發孩子的好奇心,讓他們産生一定的叛逆心理。

與其跟孩子鬥智鬥勇,倒不如反其道行之,站在他們的角度看待“煙卡”這個問題,說不定會有很好的收獲。

身爲父母,擔心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學習成績,都是人之常情。

可問題是:擔心歸擔心,總不能約束和限制孩子的行爲吧?

童年只有一次,孩子們也想跟其他同伴一樣,體驗打“煙卡”帶來的樂趣。

既然如此,那父母就把“反對”和“禁止”,換成“引導”和“支持”呢?

做個開明不掃興的父母,更容易培養出優秀自律的孩子,這是很多過來人的經驗之談,值得參考。

1、允許孩子玩,但要注意方式

認真地告訴孩子:“煙卡”可以玩,但是有前提條件。

趁此機會,父母可以跟孩子約定,把之前他們做得不好的事情,慢慢都努力做好,才能有機會去玩“煙卡”。

此時,父母的態度特別重要,要讓孩子知道玩“煙卡”要有限度。

要把所有的事情都全部完成之後,剩下的時間才屬于“煙卡”。

任何時候,都不能因爲玩“煙卡”,而耽誤學習。

作爲學生,首要任務還是“學習”爲主,要學會自己規劃時間。

2、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因爲喜歡“煙卡”,而産生找“垃圾桶”、向他人索要,以及賭博買賣的行爲,都是不對的。

倘若再次發現這樣的行爲,就嚴厲禁止孩子繼續玩。

一定要讓孩子知道:“煙卡”,只是一種遊戲而已。

說白了,它就是一個“玩具”而已,不能上升到經濟層面,要不然就違背了玩“煙卡”的初衷。

要三令五申地告訴孩子:吸煙有害健康,不管有多大的好奇心,都不要去偷偷抽煙。尤其是不能在路上撿別人吸過的煙頭。

3、轉移視線,提供替代活動

若是從內心不希望孩子玩“煙卡”,那父母就要付出行動,而不是言語上的禁止。

最起碼,要找到可以替代“煙卡”的活動。

當孩子的視線被轉移,找到其他更有意思的事情,那他自然就能從“煙卡”中走出來。

無需父母說教,孩子都能自己“上岸”。

只是,轉移視線的過程並不容易,父母要多些耐心。

最起碼,要多一些理解,畢竟大家都是從孩童時代走過來,都有過對某種玩具或遊戲癡迷的階段。

4、高質量的陪伴,很重要

很多父母抱怨:自己忙著工作賺錢,就是想給孩子好的生活和學習環境。

誰曾想,孩子卻迷上了“煙卡”,染上了壞習慣。

很想替孩子辯解兩句,這些父母在抱怨的時候,有沒有想過:爲何別人家的孩子不玩“煙卡”,或者很有限度的玩“煙卡”呢?

說到底,還是父母教育的失職。

生活中,倘若能多花時間給孩子高質量地陪伴,了解他們內心所想,滿足他們的情感需求,結果或許會很不一樣。

結語:

對于“煙卡”遊戲,真的不能一概而論,既不能將其視爲“洪水猛獸”,也不能盲目地讓孩子隨意玩耍。

正確的做法,還是要引導和監督。

孩子可以適當玩耍,只要控制玩的時間和方式,父母還是可以支持一下。

1 阅读:389
评论列表
  • 2024-05-17 16:54

    無語=_=[笑著哭]

  • 2024-05-17 07:37

    我都佩服這幫人,啥都能炒起來,這玩意你說有啥玩的[笑著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