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投入高不劃算,不如用來造福人民?神16上天後,又有人問了

宇宙天文館 2024-05-15 21:48:43

2023年5月30日,神舟十六號載人航天飛船順利發射升空。

在這個萬衆矚目的日子裏,卻湧現出一些質疑的聲音:“爲什麽要斥巨資發展航空航天事業,這難道不是一項面子工程嗎?把這些航天經費拿來給人民創造福祉不好嗎?”

那麽,事實果真如此嗎?

巨額的航天經費到底燒在哪?

據統計,2022年全球航天事業迎來井噴現象,在這一年內共有186次軌道發射。

其中,美國位居首位,中國次之,但是對比各自所投入的資金情況。

我們能發現,單是美國一個國家就占據了全球總量的大份額,一年燒在航天産業上的費用就高達620個億,不愧是地主家的兒子。

對比起美國,雖然中國在載人航天上花費了約119億美元,不及老美的五分之一,但是所獲的成績斐然。

就在一年時間內,共發射64次火箭,並成功建成了空間站。

排名第三位的日本,一年內花費49億美元,但是從發射結果來看,也是主打一個陪伴,榮獲氣氛組成員稱號。

那麽,各國如此巨額的經費投入,到底都燒在了哪呢?

我國航天經費的投入主要分布在技術設計和研制生産環節。由于航空航天項目的規模巨大,研發過程複雜,且要求的技術水平過高,因此需要巨額的經費。

經費的投入不是一時半會就能解決的事,畢竟研發過程長久,經費的花銷應該是一項長期的工程。

除此之外,科研人員的科研成本也是需要考慮的因素,而參與研發的人員的變動,也會影響科研經費的支出。

既然航天事業如此的“勞民傷財”,那爲何我國還要斥巨資發展它呢?

爲何要斥巨資發展航天事業?

早在上個世紀70年代,就有人提出質疑,也就是知名的贊比亞修女事件。

一位來自贊比亞的修女給NASA的博士寄了一封信,她在信中問到:如今有那麽多小孩還吃不上飯,你們怎麽舍得爲遙遠的火星項目花費數十億美元。

NASA的博士很快就回了信,並附上一張“升起的地球”的相片,並對修女解釋道:航空項目不僅僅是滿足科學家探索宇宙的野心,致力于發展航天事業最終是爲了更好地解決地球上的貧困和饑餓問題,是爲人類社會的方方面面造福址的好事。

據科學家所預測,以60萬年爲一個周期,就會有直徑爲1千米的小行星與地球相碰撞,到時候帶來的災難將是不可預估的。

早在十年前,就有一顆直徑爲18米的隕石在俄羅斯的某座城市的上空發生爆炸,爆炸帶來的沖擊波至少讓數千人受到傷害,多少家庭因此而分崩離析。

直徑僅爲18米的隕石尚且能給人類社會帶來如此大的災害,那麽直徑爲1公裏的小行星豈不是能讓世界末日的預言得以應驗了?

目前,NASA所統計到的直徑較大的小行星已高達1000多顆,這些小行星一旦與地球相撞,後果將不可設想。

因此,只有持續不斷地發展航空航天技術,才能及時預測出未知的災難,建立起強大的自我保護系統,爲地球設下一道堅固的屏障。

中國對航天事業的高度重視,所換來的經濟效益也是巨大的。據不完全統計,航天事業的投入可以達到1:10的産出比,這可是一項高投入高回報的産業。

發展航天産業,每年能爲全球創造超100萬個就業崗位,在中國地區,至少有數十家企業開拓了航天市場,其提供的服務包括但不僅限于制作電纜線、發射商業衛星、制造太空3D打印機等。

航天事業本就是一項爲民生造福祉的大事,而在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船發射期間,網絡上又傳來的質疑聲音,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網民們認爲空間站的設立,對于普通群衆沒有直接的利益關系。

他們只是膚淺地認爲,空間站無非是實現科學家們的“航天夢”罷了,並將其稱爲是一項“勞民傷財”的工程。

但事實並非如此,發展航天事業所帶來的益處,其實已經滲透進我們千家萬戶的日常中了,那麽,它又是如何潛移默化地影響我們的生活的呢?

航天事業離我們日常生活遠嗎?

說起航天事業與我們的關聯性,就不得不提起人造地球衛星這個自帶光環的主角了,2023年7月9日,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一顆互聯網技術試驗衛星成功發射升空。

其實不要覺得衛星上天離我們的生活很遙遠,航天事業給我們帶來的影響,就真真實實的發生在身邊,它是潤物細無聲的,所以我們沒有察覺而已。

那麽,國家如此高頻地發射衛星,是如何爲我們的生活保駕護航的呢?

在地球表面的衛星軌道上,人造衛星能在短時間內實現掃描地球陸地的任務,並根據觀察計算,得出地球上農作物的各項培育指標。

數據傳回地球後,相關林業專家對作物種植情況加以分析,得出最合適的培育方案,讓農民能得到的利益最大化。

除此之外,人造衛星所拍攝到的高清雲圖,更是預防台風到來的最有效證據,通過傳輸到的雲圖,我們可以提前觀測到台風的運動規律與軌迹,從而實現防患于未然。

自然災害所帶來的極端天氣,例如幹旱、沙塵暴、暴風雪等信號也都能被人造衛星准確捕捉到。

中國國家航天局就曾探測到湯加火山爆發的過程,並將衛星上的相關數據交給國際組織,提供了中國方案。

目前,航天技術除了廣泛應用于天氣預報、農業發展、防範災害以外,還涉及到通訊廣播、教育醫療等老百姓更關注的民生領域。

隨著互聯網的普及,我們每個人的生活都離不開手機,通過通信廣播衛星,我們足不出戶,就能隨時隨地聯系到國內外的親戚朋友,三兩句的寒暄,打破的是遠在咫尺的距離,凝聚的是各自情感的聯結。

廣播電視直播、高速網絡的應用,都離不開航天技術這個堅實的後盾。

在科技極度發達的時代,無人駕駛系統、衛星導航系統將是人類社會發展的一大趨勢,衛星所提供的精准定位,更是爲廣大群衆的衣食住行築起了一道堅固的保障。

航天事業促使的技術革新能爲人類帶來更高性能的交通工具,能提供更加准確的天氣預報,能創造覆蓋範圍更廣的通訊手段,能改良出更便攜的農業工具,爲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造福址。

所以,任何說航天産業是“燒錢貨”的這種觀點,都是惡意曲解的行爲。

總結

航天事業看似離我們很遠,實則又離我們很近。

國家對于航天事業的重視都是有據可依的,投入的經費越多,自然引來的質疑也會更多,如果我們能多一點了解航天事業的發展過程,多一點對國家給予支持。

那麽,當我們放眼仰望遙遠星空的時候,也將滿懷希望地迎接未來。

對此你有什麽看法?可以在評論區留下你的精彩留言!

0 阅读:102
评论列表
  • 2024-05-15 22:31

    美國准備說 去探太陽 中國立刻緊跟且要超越

宇宙天文館

簡介:宇宙天文館,不止有宇宙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