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筋大振,猶如粗筍,得春雨而怒大堅挺,夜夜叢林探險

中醫申濤大夫 2024-04-24 17:14:53

宗筋獨陽而假起,獨陰而萎,只有陰陽同達,才能順利起勃。

其中陰就是指我們體內的津液,它一則可以滋濡五髒六腑以及四肢百骸,二則可以制約陽氣過旺而潤宗筋。

津液的重要性,就如春日禾苗之肥,下肥則禾苗能活,肥足則禾苗能壯。

另外春天是陽氣生發之季,所以宗筋不足者,需要謹慎補陽,否則容易補陽太過,出現口幹舌燥。

同時春天也是肝髒之季,古人用“宗筋”二字來形容,很貼切。因爲從某種意義上來看,那本來就是筋。人體髒腑裏頭,和筋關系最密切的就是肝,肝主筋。所以肝的狀態基本決定了宗筋的狀態。

而肝最怕濕熱,因爲濕熱容易郁滯在肝經所行之處,從而養發一系列的肝病。肝經,循少腹。若肝經有了濕熱,濕熱會循經下入宗筋,影響宗筋氣血運行。氣血被濕熱所阻滯,宗筋就會失用。

【案例分析】

陸先生,43歲,主訴:蛟龍站起無力,辦事力不從心,且時間短暫,難以維持3分鍾!導致叢林探險常常無果而歸,長期如此,引起妻子不滿。

主要症見:

宗筋軟弱無力,難以維持,晨起偶爾才有;

口幹欲飲,但喝水不解渴,早晨口苦;

腰膝酸軟,五心煩熱,陰囊潮濕

潮熱盜汗,食欲不振,尿黃渾濁

尿道灼熱,尿味大,情緒低落

觀其舌脈象發現:舌紅苔黃膩,脈弦滑

辯證:陰虛,濕熱下注;津液虧虛爲本,濕熱內蘊爲標;治則:養陰清熱祛濕並舉

擬方:天冬、黨參、生地黃,黃芩、黃柏、砂仁、甘草、熟地黃、龜甲膠,萆薢、蒺藜

我們都知道陽虛的表現爲一派寒象,陰虛的表現爲一派熱象,而患者五心煩熱,口幹欲飲,明顯就是陰虛,津液虧虛了。

口渴喝水不解,一則因津液虧虛過多,一天2 升解決不了;二則水被堵住,無法轉化爲津液

舌紅、苔黃膩,脈滑數,典型的濕熱舌脈。濕熱灼傷津液,所以尿黃渾濁,尿道灼熱,異味大,盜汗。濕熱阻遏氣機,所以食欲不振、納呆。濕熱引發肝火上炎到口腔,所以口幹口苦。濕熱下注股間,則潮濕瘙癢。

津液虧虛不能濡養四肢、官竅,所以腰膝酸軟、口幹欲飲、五心煩熱。宗筋不得津液濡養,加之濕熱之邪灼傷,所以無力,晨起減少;

病程日久,長期不愈,必然會導致情緒低落,肝氣不暢!

方中分爲5大階梯:

天冬、黨參、生地黃——滋補陰津,可補上、中、下三焦之津液,三焦循環,則宗筋滋潤。

黃芩、黃柏——清熱燥濕堅陰,使寒不泄陰,有得無失,陰陽同到宗筋。

砂仁、萆薢——醒脾運濕,砂仁醒脾生化更多有用津液,以補潤玉莖;萆薢將濕濁排出體外

熟地黃、龜甲膠——填津益髓

蒺藜——疏肝;甘草調和諸藥。

全方共奏養陰生津、清熱利濕之功。

可能會有網友問,爲何不補陽,不是說孤陰不長嗎?其實是因爲春天爲陽氣升發之季,對于患者來說,自然之陽就足夠了。

0 阅读:32

中醫申濤大夫

簡介:中醫男科50年,有問題私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