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爲努爾哈赤的兒子,爲何彼此之間的“待遇”差距會如此懸殊?

探史這些年 2024-05-11 22:20:34

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按鈕,方便以後持續爲您推送此類文章,同時也便于您進行討論與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們堅持創作的動力~

文|邂逅芳曦

編輯|t

引言

清朝是我國曆史上最後一個帝王專制的朝代,在衆多的清宮戲中,我們看到的最爲驚心動魄、耳熟能詳的恐怕就要數康熙朝的奪嫡之爭了,幾位王爺、貝勒爲了爭奪儲君的位置,明爭暗鬥、異彩紛呈!

但是,這樣的場面卻是不會發生在努爾哈赤時代的,因爲如果把他們放到當時,除了太子胤礽外,其他幾個人基本上是不夠資格的,別說爭奪皇位了,恐怕在待遇上也是有天壤之別的,而這又是怎麽回事呢?

(康熙朝的九子奪嫡)

一、並不是所有的兒子都有繼承權

事實上,努爾哈赤所建立的後金政權,僅僅只是局限于關外的白山黑水之間而已,遠沒有達到後世大清的規模。但畢竟他已是一方諸侯,自己擁兵數十萬,後宮之內雖不說三千佳麗,有個三宮六院也是不足爲奇的。

相同的道理,努爾哈赤也絕不會僅僅只有一個兒子,像所有的帝王君主一樣,他也會遇到百年之後,誰來繼承皇位的問題。

(努爾哈赤)

據史料記載,努爾哈赤一共有16個兒子,如果真的像康熙朝那樣上演一出“十六王奪嫡”的話,那我們恐怕也就看不到後來的清王朝了。

因爲在這16個兒子中間,並不是所有人都有資格繼承皇位的,他們之間的地位懸殊、尊卑有別的,而這其中的根源就是嫡長子繼承制。

雖然努爾哈赤的後金遠離中原文化,當時也還沒有固化下來立嫡長子的規定,但建州女真長期附屬于明朝,漢文明的各種禮儀還是深深的影響到了女真部族。

(女真部族分布圖)

特別是在後宮、子嗣方面,長幼有序、貴賤有別,規定的非常嚴格。按照當時的禮儀規範,只有大福晉所生的兒子們,才有可能繼承努爾哈赤的位置,而不像康熙朝時,所有的皇子都有資格去博一下。

二、“子憑母貴”的嫡長子繼承制

努爾哈赤時代的後宮,一般來說還是比較簡單的,等級也不像後世那樣繁多,基本上就分爲:大福晉、福晉、側福晉、庶福晉和小福晉五個等級。

努爾哈赤在世時,一共有四個女人做過大福晉的位置,即佟佳氏、富察氏、葉赫氏和烏拉氏,也就是說,理論上只有以上這幾位大福晉生下的貝勒,才有登上皇位的資格,說的在通俗些,就是一種“子憑母貴”的繼承方式。

(網絡圖片)

現在都是“拼爹”,沒想到在努爾哈赤的時代卻流行“拼娘”,讓我們看看這四位大福晉都孕育了哪些皇子?

第一位大福晉佟佳氏,早在努爾哈赤起兵前就嫁給了他,跟著他東躲西藏、顛沛流離,福沒享多少,苦沒少受,她爲努爾哈赤生有褚英、代善兩個嫡子。

第二位大福晉富察氏,在位時間最長,但也是最不幸的一位,她爲努爾哈赤生下了莽古爾泰和德格類兩位嫡子。

第三位大福晉葉赫氏,她生下了努爾哈赤最終的繼任者,大清的開國皇帝皇太極,享受了清朝270多年的香火供奉。

(皇太極)

第四位大福晉烏拉氏,也就是通常我們所說的阿巴亥,她爲努爾哈赤生下了三位嫡子,就是著名的多爾衮、多铎和阿濟格。

由此可見,有資格繼承後金皇位的只能從這8個嫡子中産生,深受漢文化影響的努爾哈赤也是這麽做的,按照長幼有序的原則,他選的是嫡長子褚英。

應該說在最初一段時間裏,褚英的太子位置做的還是挺好的,他作戰勇敢、奮勇殺敵,爲其他的皇子們樹立了良好的表率作用,努爾哈赤也非常高興,先後賜予他“洪巴圖魯”和“阿爾哈圖土門”的稱號。

(網絡圖片)

然而性格決定命運,褚英心高氣傲、爭強好勝的性格最終害死了自己,他自持有戰功,完全不把“四大貝勒”和“五大朝臣”放在眼裏,甚至用巫蠱的手段詛咒諸皇子以及努爾哈赤,最終被努爾哈赤廢掉並賜死,年僅36歲。

最終努爾哈赤也沒來得及再立儲君,公元1626年,他在甯遠之戰中戰敗,不久後就死在了叆雞堡,這也導致了在隨後的八旗貝勒推選中,皇太極擊敗代善成了後金新的掌舵人,但不管怎樣,皇太極還是大福晉所生的嫡子。

三、“子憑母貴”庶子待遇差距極大

如果說立儲涉及的是國本問題,首選在嫡子中産生是無可厚非的,那麽嫡子和庶子在日常生活和政治地位上的差別也是天壤地別。

(網絡圖片)

首先,四大福晉所生的八個嫡子全部都是旗主,按照祖制每個人可以獲得25個牛錄,也就是7500人的自主權。

而另外幾個等級福晉所生的庶子,得到的封賜則要遜色很多了,拿七貝勒阿巴泰來舉例,其戰功卓著,屢受努爾哈赤表揚,但就是因爲他的母親伊爾根覺羅氏只是第二等級的福晉,身爲庶子的阿巴泰只獲得了6個牛錄,相當于與1800人的兵力。

不要小瞧這6個牛錄,阿巴泰已經是除八大嫡子之外,封賜最豐厚的一個了,其他地位更低的側福晉所生的庶子只有1個牛錄,像嘉穆忽覺羅氏所生的兩個兒子,一共才獲得了一個牛錄,相當于每人150名兵力,僅爲嫡子們的五十分之一。

(八旗制度)

這還不算,這些庶子們不僅受封慘不忍睹,在政治地位上更是低那幾位嫡子們一頭,因爲他們會被當做仆從,分配到身爲旗主的幾位嫡子的旗下,當然阿巴泰是特例,他是第二等級的福晉所生。

例如庶子阿拜是嫡子多铎的部下,庶子湯古代被分給了嫡子多爾衮,而嘉穆忽覺羅氏的那兩個兒子巴布泰和巴布海,則全分給了皇太極。

這樣的懸殊的“待遇”未免有些太不近人情了吧,憑什麽大福晉的嫡子們就可以成爲旗主、可以競爭皇位,而低等級福晉所生的庶子們不但沒機會觊觎皇位,還要處處受制于嫡子?

這是因爲不同等級福晉們的家族背景和社會地位是不一樣的,大福晉和福晉這兩個等級基本都是與努爾哈赤同甘共苦過,或者是重要的結盟部落家族,以及正在爭取的大族的女兒,而其他等級的福晉很多都被征服者,敵對勢力家族的女兒。

(多爾衮)

這樣一來,孰重孰輕自然就一目了然了,也正是基于這樣的原因,第二等級的福晉晉升大福晉是相對容易的,而其他的側福晉想要晉升爲福晉基本上是不可能的,所以她們的庶子也就不可能有“子憑母貴”的機會了。

結語

皇太極建立了大清,特別是多爾衮率清兵入關後,清朝效仿明制,很多禮儀規矩得以規範化,更接近傳統的中原文化,後宮的等級也更加細分化,“子憑母貴”也漸漸的轉變爲了“母以子貴”。

隨著國家的統一、安定,皇帝也不需要再憑借家族背景來認定嫔妃們的等級了,嫡長子繼承制也不再是必須遵循的原則,立儲更多的考慮,是要參考了個人能力和政治因素,“九子奪嫡”便是最好的例證。

(阿巴亥)

參考資料:

《清朝絕對很有趣》---東籬子

《聰睿的汗》---李寅

0 阅读:1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