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了6不做,做了家敗亡”,老人去世24小時內,6件事別做

朱老大聊養護 2024-05-11 19:17:12

死亡雖然是很多人都懼怕的問題,卻是每個人都會經曆的。尤其是一些上了年紀又疾病纏身的老人,親人們總擔心著他們會突然離世。

只不過人的一生中,死亡在所難免。即便真的出現了親人離世的情況,我們也應該理性面對。對于死亡,每個人也有著不同的理解。有人認爲死亡是生命的終點,而有人則認爲,死亡是另一種開始。

然而從國學的角度來講,無論家裏的老人因何去世,在他們去世的24小時之內,都不要做這六件事,否則會影響家族運勢。那麽這六件事究竟是什麽,真的有道理嗎?

一、老人離世,不要大哭

都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老人辛苦一輩子,到了晚年,兒女總希望他們能過得更好一些。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的各項機能也在逐漸衰退,很多老年人飽受病痛的折磨。

有些老人在生了重病的情況下,會選擇隱瞞病情。在他們看來,平靜的離去或許是最好的解脫。而當老人離開之後,兒女和親屬都會長時間的沉浸在痛苦之中。

尤其是剛接到消息的時候,或者是眼睜睜看著親人離開,卻無能爲力,這個時候,眼淚會不自覺的掉落。

有些和老人感情深厚的親屬,還會不可抑制的放聲大哭。其實這樣對逝者來說,並沒有什麽好處,反而會讓他們擔心。

雖然這是一種情緒的宣泄,也是對老人離去的不舍。但從國學的角度來分析,在老人離開之後,不建議大家過度哭泣。

因爲有一種說法是,老人在剛剛離開時,靈魂會有一個新的開始。這個時候他們可以看到親人爲他們痛哭的樣子。

雖然他們離開了,但是他們並不想因爲自己的離開,給生者帶來無盡的傷痛。這會讓他們感到自責和不舍,可能久久不能釋懷。

所以面對老人的離世,最好的做法就是保持冷靜,給逝者一個好的環境,最好可以笑著送他們離開,這樣他們才能安心。

二、不要立刻通知親友

很多人在面對老人離世時,會選擇第一時間通知所有親友。此時他們自身情緒還不是很穩定,面對親友的詢問,他們只會更傷心。

畢竟老人的離世,對兒女和親屬來說,都是一個沉重的打擊。所以在通知消息的時候,應該緩慢的進行,給他們一個緩沖的空間。

最好的做法是在老人離世二十四小時之後,再逐一有序的進行通知。

通知的順序要先以直系親屬爲主,再去通知其他的親人。同時也要告知他們葬禮的時間和流程,方便親屬們空出時間來參加。

另外在通知的時候也要注意,保持平靜的態度,避免給親人太大的打擊,最好可以讓大家相對平靜的接受這件事情。

這樣不僅可以穩定親屬的情緒,還可以給他們一個心理准備,不至于大家一擁而上,太過慌亂。

最重要的是,在老人去世二十四小時之後再進行通知,也可以讓老人走的更安詳。

三、不要哭喊吵鬧

在老人去世之後,大多數兒女都很難控制住自己的情緒。一想到從此以後再也沒有爸爸或者媽媽,情緒很容易崩潰。爲了排解心中的痛苦,有些人會嚎啕大哭,甚至還會出現哭昏過去的情況。

這個時候,整個氛圍都會特別悲傷。一些本可以忍住不哭的人,在這樣的氛圍下,也會止不住的掉眼淚。

如果一屋子人都沉浸在悲痛之中,都在放聲大哭,那麽這個時候對于去世的老人來說,是有一定影響的。

看著傷心欲絕的親人,他們會十分留戀,也會十分自責,很難放心的,離開。如果來的親屬太多,除了有哭聲之外,還很容易發生爭吵,這樣一來,老人的周圍全是亂糟糟的聲音,這是對逝者的不尊重。

所以在老人去世之後,需要有人主持大局,控制現場的人數,避免大家會發生一些不必要的爭吵。

四、不要立刻擦拭老人身體

老人離世之後,很多人認爲應該讓他們幹幹淨淨的離開,所以會第一時間去擦拭老人的身體,其實這樣做是不對的。老人離開之後的二十四小時之內,盡量不要去擦他們的身體。

雖然他們已經離去,但也應該給他們足夠的體面和尊重。在老人去世後,讓他們安安靜靜的躺在那裏,盡量不要去碰觸。他們會有一個身體停止工作的過程,會慢慢變得堅硬。

在這樣的前提下,我們要給他們一些時間,讓他們去到另一個世界重新開始。

而擦拭身體這樣的行爲,可以在老人去世二十四小時之後進行。需要注意的是,此時擦拭身體也要避免過多人在場,並且要完全擦幹,避免讓他們會覺得不舒服。

五、不要忽視葬禮

葬禮禮儀算是我國五千年傳承下來的一種特殊文化。因爲地域和風俗習慣的不同,我國各地的葬禮禮儀也各不相同。葬禮是對逝者的緬懷和尊重,所以在親人去世之後,葬禮是不可忽視的。

我國傳統的葬禮主色調多爲黃色和白色,並且跟隨逝者的信仰和經濟情況,真整個葬禮的過程中,常常會有一些和佛教、道教、風水等儀式。

葬禮的主要過程包括:爲逝者淨身整容穿上壽衣,通知各地親友葬禮時間和安排,這一過程往往會有嚴格的形式和順序規定。

而接到通知的親友,則需要攜帶禮品、禮金和花圈等趕來參加。除此之外就是守靈、出殡和下葬等。

總體來說,葬禮的過程是隆重又繁瑣的,而這也象征著大家送逝者的最後一程。所以當家裏有老人去世時,葬禮絕對不能忽視。

一場好的葬禮不僅可以讓逝者走得體面,也會在無形中拉近親屬之間的距離,很大程度的诠釋了“家和萬事興。”

六、不要著急處理老人的房屋和遺産

我們在新聞中或者是身邊的人中總能聽到這樣的消息:某戶人家兄弟姐妹因爲遺産反目成仇、某某親屬觊觎老人遺産,不惜將親人告上法庭、某某持刀傷人,原因竟是遺産分配不均。

太多現實的例子告訴我們,子女親屬因爲遺産問題,很容易反目成仇。也正因爲如此,所以在老人去世之後,很多人會第一時間開始分配或者是爭奪財産,尤其是老人生前比較富裕的情況下。

即便生前沒有人照顧,老人去世之後,也會冒出很多親人,目的就是爲了可以在財産繼承上分一杯羹。然而事實上這種做法是非常不正確的,這是對逝者極度不尊重的行爲。

我們應該明白,逝者留下的遺産是給後人的寶貴財富。這些財富是他們努力一輩子積攢下來的。因爲他們的辛苦付出,才有了這些所謂的遺産,才讓後人的生活可以過得更好。

而在遺産層面上,有的老人留下的是錢財,有的老人留下的是股份或房産等。

無論是哪一種,在老人去世之後,直系親屬都會有一定的繼承權。只不過因爲關系的親疏,在遺産分配上,還是會有多有少。

無論我們分到多少,都不應該在老人去世後,就立刻去分配他們的錢財和房屋。最好是等葬禮結束、一切塵埃落定之後再去分配。

如果在老人去世之後,第一時間就去爭論遺産的歸屬,這從某種層面來講,是對逝者的不尊重。況且如果大家都去爭奪遺産,還會發生爭吵,甚至會大打出手或者對薄公堂。

另外在遺産分配上,後人也應該妥善處理。參照我國的法律法規、充分整理大家的意見,去進行相對平均、合理的分配。

所以爲了老人能走的安心,更爲了家庭的和諧團結,在老人去世二十四小時之內,不要著急去處理他們留下的遺産或者房産。既可以避免兄弟姐妹反目成仇的情況,又可以體面的送老人離開,辦一個和諧又莊重的葬禮。

結語:

總之從我國傳統禮儀來看,在老人去世之後,盡量不要做這六件事。即不要大哭、不要立刻通知親友、不要哭喊吵鬧、不要馬上擦拭老人的身體,更不要著急去分配他們的房屋和遺産。

看到這裏,可能有人會感到疑惑,這些真的都是有道理的嗎?當然從科學的角度確實很難解釋靈魂是否真的存在。

但死者爲大,無論有沒有輪回,無論他們是不是真的去另一個世界開啓新生活,作爲親屬的我們,都有責任和義務,讓他們體面的離開。

所以當家裏有老人去世的時候,記得這六點盡量不要做。這是對逝者的尊重,也是家庭團結的基礎,讓他們安安靜靜的離開,是我們能爲他們做的最後一件事。

最後想請問一下大家,您認爲老人去世二十四小時之內有什麽不能做的?您認爲文中說的有道理嗎?歡迎大家在下面留言討論,一起說說你的看法吧。

0 阅读:0

朱老大聊養護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