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彥宏選錯了夏一平?

鋅刻度 2024-04-24 22:50:27

流量並非人人都能玩明白。這不僅僅是夏一平的問題,對其他車圈老板來說,“依樣畫葫蘆”被迫親自下場營業,做直播、玩微博,但很多“畫虎不成反類犬”,並未收獲想象的關注和影響力。

作者|Cindy

編輯|劉珊珊

最近汽車圈,格外熱鬧,見證了兩場潑天流量的瘋狂輸出。

一是小米汽車SU7注定已成汽車營銷史上經典一課。從雷軍親自爲首批車主開車門,再到交付中心直播,一系列眼花缭亂營銷動作中,微博俨然已經成爲小米汽車舞台,有關小米SU7一切備受關注,幾乎沒有車企不羨慕小米SU7潑天流量。

二是“紅衣教主”周鴻祎做出“把邁巴赫賣掉,換一輛國産新能源汽車”決定後,引發車圈數十家廠商“爭搶寵幸”,360公司樓下變小型車展會,連上十多個熱搜。雖然周鴻祎在網紅路上越走越遠,被雷軍“婉拒送車”,卻緊跟雷軍步伐,跻身車圈頂流行列。

雷軍們隨意一點表達,爲何能從車圈火到圈外,引發爆炸式關注度和流量?

其實答案很簡單:雷軍、余承東、周鴻祎,是從個人IP打造,到公司形象宣傳,都可以寫好幾本書的互聯網營銷大師。周鴻祎在點評小米汽車時就表示,雷軍不僅産品做得好,營銷更是神一樣的存在。

頂尖營銷和流量能力,對傳統車企——甚至是“蔚小理”這樣的造車新勢力來說,簡直就是降維打擊。

震驚之余,各大汽車廠商最近掀起競相向“雷軍學習”熱潮。包括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奇瑞集團董事長尹同躍、吉利集團董事長李書福,哪吒汽車CEO張勇、極越CEO夏一平等,紛紛親自下場“直播帶貨”。

亂哄哄你方唱罷我登場,各家車圈老板結果不一。最慘淡的,或許是極越CEO夏一平,盡管搬來李彥宏做直播救兵,第一時間向周鴻祎“爭寵”,卻未掀起什麽浪花,反而是因“員工買小米SU7後被開除”爭議事件,才被外界有所關注。

更重要的是,背靠百度、吉利,打從一出生就是含著金湯匙的極越,並不缺乏互聯網基因,但極越01市場總銷量不到2000輛,差不多處于無人問津狀態。那麽,是李彥宏當初選錯了夏一平嗎?

01

夏一平學雷軍,未見成效

汽車圈老板紛紛下場直播,是因爲一大趨勢已成共識:小米、華爲等互聯網基因造車新勢力湧入,汽車屬性逐漸演變成爲注重場景和用戶體驗的大型智能終端,加速基于4P理論汽車營銷模式的重構,取而代之的是對産品的誇張表達,以及互聯網思維下的營銷模式,汽車營銷逐漸走向娛樂化、數碼圈化。

“向華爲和小米學習互聯網營銷做流量思維,這是我們做傳統車企需要學習的。”高合創始人丁磊、奇瑞副總經理李學用等都在不同場合,表達過汽車行業一定要懂互聯網營銷思維。

作爲極越汽車掌舵者,夏一平此前也將極越市場銷量的慘不忍睹,歸咎爲營銷策略出現嚴重偏差。

相關數據顯示,2023年12月至2024年3月,極越汽車4個月共計1650輛,還比不上小米SU7的單周銷量。作爲和小米汽車同時正式立項,對標特斯拉Model Y全球唯二、國內唯一采用純視覺智駕路線的智能純電車,從成績來看走到懸崖生死邊緣。

今年1月開始,夏一平對整個營銷和銷售團隊進行大換血,開啓對營銷和銷售端的組織變革,包括營銷端UD-用戶發展部門負責人楊振以及多名總監等執行層被撤職,由夏一平親自挂帥部門負責人。

“極越01 要賣體驗而不是賣硬件。”夏一平就說,過去銷售方式是錯誤的,在其主抓銷售之後,他對銷售要求的其中一條,就是“用戶可以不買車,但用戶離開的時候要對品牌有認知”,加大直播力度宣傳智能化賣點以吸引科技人群。

夏一平營銷補課第一步,是學習雷軍。夏一平親自下場做直播,頻頻更新微博與用戶建立更多聯系,但從效果來看,在小米面前連幼兒園都未踏入。

今年1月14日,夏一平成爲繼蔚來李斌之後,第二個周末加班直播試車的CEO,從上海嘉定出發至極越杭州城西銀泰體驗店,全程兩百公裏,給極越純視覺輔助駕駛方案打Call,其間還與李斌還進行了電話溝通。

4月15日,百度董事長李彥宏也披挂上陣,時隔7年再度參與智駕直播,和極越CEO夏一平實測極越01,開啓雙CEO同框直播。夏一平還表示,極越01是“地表最強智駕,自動泊車全球第一”。

但這樣專業化、模式化的“技術秀”,帶給網友的沖擊力、傳播性,遠不如奇瑞尹同躍說的“逼著我60多歲老漢出來直播”生動真實。

而在國民社交平台之一的微博,粉絲只有19萬的夏一平也是頻頻更新,多維度宣傳自家産品。根據“萬能的大叔”統計,過去30天夏一平微博發文83條,微博數量只比2366萬微博粉絲的雷軍少,遠遠超過智己劉濤、華爲余承東、理想李想、小鵬何小鵬、蔚來李斌等。

從“極點商業”觀察來看,夏一平微博效應非常一般。比如夏一平最近發布的5條微博中,轉發數量分別爲5、5、6、4、4,評論數爲12、6、2、6、6。

而在4月18日周鴻祎喊話友商提供“體驗用車”後,夏一平也在微博毛遂自薦,@周鴻祎可以考慮下“汽車機器人”,強烈推薦“吉利和百度賦能的智能汽車”,但這條微博並未得到周鴻祎的回應,夏一平微博轉發、評論數僅爲21、43次,媒體報道的也少,可以說極越未能蹭到一點流量。

從營銷手段來看,夏一平其實是在摸著雷軍過河。比如雷軍搞了個小米汽車答網友100問, 夏一平也從4月14日開始,進行SIMO十問十答—— 相比前者數百條評論,夏一平微博轉發評論未超過20,對極越用戶認知構建幫助並不大。

流量並非人人都能玩明白。其實這不僅僅是夏一平的問題,對其他車圈老板來說,雖然“依樣畫葫蘆”,被迫親自下場營業,去做直播、玩微博,但很多“畫虎不成反類犬”,並未收獲想象的關注和影響力。

世上只有一個雷軍,一個余承東和周鴻祎,他們一舉一動就能成爲出圈話題,引爆流量輿論,在于他們在互聯網、科技領域有多年的積累、積澱和思考,個人故事、人設、特質與企業品牌、産品的結合,多年來傳播中早已在消費者中形成了深刻認知。

比如“微博上瘾”的雷軍,“做爆品、做粉絲、做自媒體”三個原則背後,核心是源源不斷創造話題和造梗,構建龐大粉絲群。

比如用粉絲經濟、饑餓營銷,拉高用戶對小米手機、汽車的期待,用各種熱點事件制造爭議話題引導用戶參與討論,加上雷軍、盧偉冰等一衆高管長期高強度和網友對線,各種花樣組合拳下,讓消費者認識小米産品、了解産品,也讓雷軍和小米注定成爲頂流中的頂流。

02

李彥宏選錯了夏一平?

其實在業界人士看來,極越想在營銷上出圈,最理想方式是李彥宏親自下場(並非一次簡單的直播),通過各種社交渠道,與雷軍、余承東賽道對壘——但對不喜歡高談闊論,個性低調,選擇中庸之道的李彥宏來說,至今連微博賬號都未注冊,想以平和心態,去花樣玩轉社交平台,和網友互動溝通,幾無可能。

雖然當初是百度主導了極越前身集度的成立,但兜兜轉轉之後,極越大股東已從百度變成吉利,百度與吉利合作中,沒有華爲和車企合作時的主導權、話語權,李彥宏也不適合“越俎代庖”,像余承東那樣爲問界頻頻站台。

更何況,由于此前衆所周知的原因,百度在用戶口碑方面也存在一定爭議,難以構建小米、華爲那樣的粉絲核心群體。而極越在吉利龐大體系中,也只是一個“合作試驗”性質的子品牌。

種種因素之下,極越能否破圈,吸引更多流量,在日益內卷的新能源賽道,渡過生死危機,所有壓力和責任,都需要李彥宏當初選擇的夏一平一肩承擔。

2021年1月11日,已在AI賽道投入七八年,推出Apollo無人駕駛項目的百度,官宣下場造車,與吉利籌備組建一家智能汽車公司——集度汽車,也就是如今極越前身。彼時4天後,雷軍因爲一次“被制裁”新聞,才開始認真考慮造車。

集度定位“汽車機器人”,主打智能化標簽“對標特斯拉”。注冊資本10億元,百度與吉利分別持股55%和45%。百度負責輸出人工智能、Apollo自動駕駛、小度車載、百度地圖等核心技術,吉利則基于自身的純電動架構——SEA浩瀚架構負責整車集成和生産制造。

至關重要的集度汽車“掌舵人”位置,則由李彥宏親自欽定——出生于1981年,前摩拜聯合創始人兼首席技術官夏一平。

彼時,百度用一長串的履曆,去回應選擇夏一平的正確性,可以簡單總結爲夏一平是技術出身、有車圈管理經驗、有創業背景,對百度來說是萬裏挑一、深思熟慮後的結果,可以實現百度集團從上到下的造車夢想。

此後,李彥宏在各種場合爲集度站台,大膽造勢:“就自動駕駛技術而言,集度將領先特斯拉一代。”“得益于百度行業領先的智能駕駛技術,我們有信心在電車市場爭得一席之地。”

集度成立僅15個月後,便發布了首款概念車ROBO-01。如果按照這個趨勢發展下去,那麽小米SU7的今日榮光,或許將屬于百度。

造化弄人。當人們都在期待第一款由中國互聯網公司深度參與車型面世時,到2023年8月,從江湖“消失”許久的集度汽車突然宣布更名爲“極越汽車”,“集度ROBO-01”相應變成了“極越 01”。後來外界得知,集度汽車由于生産資質問題被擋在了門外,被迫改名換姓出世。

品牌名更換同時,主導方也從百度變成了吉利,百度持股比例由集度的55%下降至35%,百度親自下場造車的“宏偉藍圖”,就此成爲泡影。

去年10月,新能源賽道優勝劣汰加劇,卷成紅海時,姗姗來遲的極越01正式發布,售價爲24.99萬-33.99萬元。

彼時夏一平信心十足,對極越01的月銷量預期是1萬輛。外界也有人認爲,極越01基于百度Apollo高階智能駕駛ANP3.0和吉利SEA浩瀚架構融合而成,吉利做工成熟,加上百度對極越智能化賦能傾其所有,其被譽爲全球智能水平的巅峰代表,有望一炮而紅。

但僅一個月之後,極越汽車官宣降價,全系車型降價1萬元到3萬元,卻依然未能在市場掀起浪花,挽回一點頹勢。

客觀來看,上市過程一波三折、品牌影響力不足、産品矩陣不完善、營銷和定價策略失誤等原因都導致了極越汽車銷量慘淡。夏一平就曾在媒體溝通會上坦言,車輛一個月前上市時,定價犯了一些小錯誤。

但極越的認知錯誤,或許不止如此。極越01主打智能駕駛,智駕功能並不是標配,而是需要用戶花費4.99萬元買斷(限時1.99萬元)或每月付980元訂閱。換言之,如果要體驗完整極越01,用戶購車門檻將接近30萬元。作爲對比,小鵬全系標配XPILOT,問界與阿維塔全系車型目前1.8萬元可買斷華爲ADS2.0高階智駕功能。另外,800V平台、激光雷達等賣點配置,卻被極越01所摒棄。

問題是,這些認知、定位上的錯誤,極越應如何反思 ?作爲李彥宏當初欽定的掌舵人,夏一平又該承擔多少責任?如果僅僅把銷量低迷矛頭指向營銷,是否浮于表面?

03

極越慘淡,最失望的是李彥宏?

“産品是船,營銷是帆,口碑是風。”這是多位汽車圈從業人士,甚至企業高管喜歡講的營銷之道。但如果從帆到船,到處都是漏洞,都在漏水,那麽這艘船又該如何加速航行?

汽車是一個典型的規模效應行業。極越當前困局,絕不是夏一平不痛不癢發幾條微博,拉來李彥宏做一次直播,宣稱“汽車機器人就是未來”,就可以挽救極越于生死邊緣。

從賽道來看,留給極越的時間,正越來越少。

伴隨小米SU7等大量新車上市,新能源汽車市場加劇,據光大證券研報不完全統計,進入4月,已有近40個汽車品牌共128個車系宣布優惠、補貼或降價,價格下降從幾千元到數萬元不等。多位業內人士指出,新能源汽車市場將進一步向頭部集中,“深層洗牌”迹象明顯,會有不少車企步高合、威馬、寶能、愛馳等失敗者的後塵。

余承東認爲,2030年新車銷量中新能源汽車銷售占比將接近100%,中國市場的主要玩家數量將小于5家。理想汽車CEO李想則認爲,中國智能電動汽車市場將在2025年出現拐點,理想汽車必須占據至少20%的市場份額,才有機會拿到下一場比賽入場券。

極越01市場慘淡命運,最失望的,或許是李彥宏。

在自動駕駛領域,百度是最早押注的那一批。2013年開始研發,2017年發布自動駕駛開放平台Apollo,無人駕駛和智能出行,開始成爲百度尋找新增長曲線的重任。

遺憾的是,百度始終沒能打出一張有行業影響力的牌,被不少人調侃爲“起大早趕晚集”。

核心路線搖擺,是重要原因。2019年,李彥宏還堅定稱,“百度不會自己造車,只做我們最擅長的自動駕駛技術研發。”2021年,特斯拉的熱潮,讓百度推翻之前說法,把希望寄托在集度,遺憾的是,集度命運多舛,又讓百度親自下場造車夢碎,未能趕上新能源汽車行業末班車。

如今,百度正式投入自動駕駛領域已經過去11年,又再次只有Tier1“一條腿”可以走路,並且商業化落地進程緩慢。

在百度集團副總裁、百度智能駕駛事業群組(IDG)負責人王雲鵬發布了上任後首封內部信中,提到L2+高階智能輔助駕駛已進入規模化應用的新發展階段,沖刺在即,百度Apollo要全力以赴打好四場仗。這四場仗,無一例外都與智能駕駛業務的量産和商業化挂鈎。

但量産這條路,對百度來說可能並不順利。蘿蔔快跑仍然只能在小範圍試運營,即便第六代無人車——Apollo RT6發布後,是否能跑通商業模式未知;百度Apollo雖和廣汽、吉利、長城、威馬、一汽、紅旗、東風岚圖等有過牽手,但由于車企不願將靈魂被他人掌握,大多只是基于某個項目展開合作,高階自動駕駛系統此前主要搭載在極越、岚圖上。

雖然岚圖市場表現比極越好,但卻在今年1月與華爲正式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彼時,有百度IDG研發部門的員工表示,“IDG內網哭了一片”,擔心岚圖與百度的合作將減弱。

這意味著,雖然Apollo高階自動駕駛,被百度視爲重要勝負手,場景和生態落地是否能真正跑通,還需要經曆更多市場驗證。

堅持不造車的華爲,鴻蒙智行模式合作看上去是和百度一樣的道路,但其實並無更多可供借鑒之處。

一是問界、智界兩大新能源品牌成功案例在前後,與華爲合作車企名單越來越長,問界汽車生態聯盟越來越龐大,但華爲無疑都是占據主動權和主導權的一方,這是百度無法擁有的。

二是百度作爲互聯網企業,雖然在人工智能領域領先,卻沒有硬件基因,制造能力明顯不如華爲,比如華爲手機、PC制造有十多年經驗,數字化設備智能制造有二三十年經驗,IT應用系統等軟件也有幾十年曆史,這才是華爲能通過鴻蒙智行深入汽車制造的核心。

“大家看到在AI前進的道路上,還是會有各種各樣想不到困難出現。”5年前,李彥宏在演講時遭遇了一次現場的尴尬,但他堅信AI的能量,表示前進的決心不會改變,AI會改變每一個人的生活。但在新能源車市場,李彥宏還需要找到更多信心,才能真正開創屬于百度的智能出行新生態。

0 阅读: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