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茂因誤會將納哈出砍傷被發配廣西,發配後還掌握龍州大權

史海撷英 2024-04-27 17:00:16

在今廣西桂林市恭城縣北,有一座常家村。村莊三面環水,宛如一座半島,被住建部列入“第三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常家村現有人口千余人,以常姓爲主。村中口口相傳,其先祖爲大明開國功臣常遇春的長子常茂。

翻開《明史》查一下常茂的資料,可以看到裏面明明白白地寫著三個大字:“茂無子”。這就奇怪了,既然史書記錄常茂沒有兒子,常家村又由何而來呢?或者換句話說,常茂是妥妥的勳二代,他的後人又怎麽會和廣西産生聯系呢?

虎父犬子的典型代表

常茂,懷遠人,大明開國元勳常遇春的庶長子。洪武二年(1369年)七月,鄂國公常遇春在班師回京途中突然暴卒,年僅四十歲。朱元璋聽聞噩耗之後大爲震悼,不但賜葬鍾山(今南京紫金山)之下,還追封常遇春爲開平王,谥曰忠武。

洪武三年(1370年)十一月,朱元璋大封功臣。大明建國前封了三位公爵,除了常遇春以外,還有宣國公李善長和信國公徐達。這一次二人進爵大國,分別被封爲韓國公和魏國公。而常遇春雖然已經去世,但他畢竟還有子嗣,朱元璋封其庶長子常茂爲鄭國公,食祿三千石,在開國六公爵中排名第三。

這六位公爵分別是韓國公李善長、魏國公徐達、鄭國公常茂、曹國公李文忠、宋國公馮勝和衛國公鄧愈,朱元璋給了他們丹書鐵券,許他們子孫世襲公爵。除了常茂以外,其余五人都有子嗣,朱元璋生怕常遇春的爵位傳不下去,還特意強調鄭國公一爵可以兄終弟及:“俱令子孫世襲。惟常茂如無後嗣,兄終弟及。”

《明史》

《明史》對常茂有一個評價:“驕稚不習事”。從朱元璋親自編寫的《大诰武臣》中透露的信息可知,常茂雖是庶出,但因爲常遇春的緣故,他從小就和朱標、朱棣等皇子一同讀書飲食,“鄭國公常茂,他是開平王庶出的孩兒。年紀小時,爲他是功臣的兒子,又是親上頭,撫恤他,著與諸王同處讀書,同處飲食,則望他成人了,出來承襲。及至他長成,著承襲做鄭國公。”朱元璋對他也寄予了極高的期望。只可惜這一番殷殷期望最終還是化爲了泡影。

金山之變

大明開國之初,朱元璋很重視和功臣之家的聯姻,比如太子朱標就娶了常茂的大姐常氏,而常茂本人則娶了宋國公馮勝的女兒馮氏。這裏要再補充一句,馮勝還有一個女婿,就是朱元璋的第五子周王朱橚。

洪武二十年(1387年)正月,馮勝被任命爲征虜大將軍,率領二十萬大軍北伐遼東,准備將盤踞于此的北元太尉納哈出一舉消滅。這一次除了穎國公傅友德、永昌侯藍玉、南雄侯趙庸、定遠侯王弼、東川侯胡海、武定侯郭英等開國宿將以外,包括鄭國公常茂、曹國公李景隆、申國公鄧鎮、江陰侯吳高在內的二代勳貴也悉數隨征。

開國明軍彪悍無比,用二十萬之衆來對付納哈出,可謂是殺雞用牛刀,二代勳貴們正好可以借此機會來刷一刷軍功,漲一波經驗。而其中常茂的條件最好,因爲大將軍馮勝是他嶽父,右副將軍藍玉則是他舅舅。然而很可惜,這一場看似輕松的功勞,卻被常茂自己給搞砸了。

明軍大兵壓境,納哈出派人來打探虛實之後,立刻被嚇得沒有了鬥志,也不打算負隅頑抗,直接就投降了。馮勝很高興,讓藍玉帶人去納哈出的老巢一禿河(今伊通河)受降。正在推杯換盞把酒言歡之際,藍玉和納哈出之間卻産生了一點誤會。未曾想大帳中一位略懂蒙古語的趙指揮以爲納哈出要逃,常茂著急幫舅舅出頭,上去一刀就把他給砍傷了:“丁未,大將軍宋國公馮勝駐師金山東北,遣右副將軍藍玉至納哈出營降其衆。初,納哈出分兵爲三營,一曰榆林深處,一曰養鵝莊,一曰龍安一禿河,辎重富盛,畜牧蕃息。虜主數招之不往。及是大軍逼之,納哈出計無所出,乃剌吾因勸之降。納哈出猶豫未決,適大將軍馮勝遣指揮馬某往谕之。納哈出乃遣使至大將軍營,陽爲納款,而實觇兵勢。勝遂遣玉往一禿河受其降。虜使見大將軍師盛,還報納哈出,納哈出聞知,乃指天啧啧歎曰:‘天不複與我有此衆矣。’遂率數百騎自詣玉約降。玉大喜,出酒與之飲,甚相歡。納哈出因酌酒酬玉,玉請之先。納哈出即飲訖,複酌以授玉。玉解衣以衣之,謂曰:‘請服此而後飲。’納哈出不肯服,玉亦持酒不飲,爭讓久之。納哈出取其酒澆地,顧其下咄咄語,將脫去。時鄭國公常茂在,坐其麾下。有趙指揮者解胡語以告茂,茂直前薄之。納哈出驚起,欲就馬。茂拔刀斫之傷臂,不得去。”

納哈出

由于納哈出的意外受傷,松花河以北的十余萬北元軍隊不明所以,頓時發生了嘩變。而在大軍班師的時候,嘩變的北元軍隊還襲擊了殿後的明軍,造成了包括都督濮英在內的三千騎兵全軍覆沒。

而常茂身爲第一責任人,被朱元璋親自下旨械赴京師。當年八月,常茂抵達京師。朱元璋在審問之後,認爲馮勝也有責任,于是收其總兵官印並將其召還,大軍交由永昌侯藍玉統率。至于常茂本人,則在當年九月發配廣西龍州(今廣西崇左):“丁酉,鄭國公常茂坐前驚潰虜衆,罪當誅。上念其父開平王之功,釋之,安置于廣西之龍州。”

常茂生死之謎

常茂被打發去了廣西之後,常遇春的香火不能斷絕,于是朱元璋在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十月封其庶次子常升爲開國公。在诰文之中,朱元璋承認自己當初“急于報功”,這才封常茂爲鄭國公,隨即又說了一句石破天驚的話:“或無嫡而立庶,則論賢而不論長”。

這裏對常升不予展開,只講常茂。龍州,在元代爲龍州萬戶府,洪武二年(1369年)改稱龍州,屬廣西布政司左江道太平府。朱元璋命趙帖堅爲龍州知州兼萬戶,許以世襲。

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四月的時候趙帖堅病重,因其無子,故而由其侄趙宗壽代署州事。九月的時候趙帖堅去世,趙宗壽襲封爲龍州知州。然而誰都沒有想到,戴罪之身的常茂卻在裏面鬧出了不小的動靜。

趙帖堅雖然沒有兒子,但卻有兩個女兒。長女嫁給了太平州土官李圓泰,次女卻被常茂收爲了妾室。雖說是虎落平陽被犬欺,到底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常遇春的威名,再加上常茂本身也是統兵大將,讓他在小小的龍州混得風生水起。因此趙宗壽雖然襲職,土官大印卻依然在趙帖堅之妻黃氏的手中,龍州的軍政完全由常茂說了算,趙宗壽根本無法插手。

常茂之死

然而到了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廣西方面卻突然傳來了常茂的死訊。趙宗壽則一面用計奪回了官印,一面舉兵逼迫伯母,讓她不得不前往南京向朱元璋喊冤。

對于朱元璋來說,龍州的土官知州是趙宗壽還是黃氏都無所謂,只要不鬧騰就行。哪怕常茂的死和趙宗壽有關,也無足輕重。然而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的時候龍州當地傳來密報,稱常茂未死,他和趙宗壽之間演了一出雙簧。對此朱元璋深感震怒,先是給常茂在龍州的所作所爲定了一個調:“誘合諸酋,肆爲不道”,隨即就要找趙宗壽要個說法:“皇上未即問罪,特命榜谕爾宗壽等知之。如茂果存,則送至京師,以贖爾罪。複違令,則命大將軍率兵討捕,罪在不赦!如茂果死,則宗壽亦親率大小頭目至京具陳其由。”

然而趙宗壽就是“拒命不出”。小小一個龍州知州,居然敢如此忤逆朝廷,朱元璋吃不准趙宗壽到底打算做什麽,也無法確定常茂究竟是否詐死。但對朱元璋來說,既然摸不清狀況,那就把事情做絕。當年四月,致仕兵部尚書唐铎奉旨趕往龍州勸趙宗壽交人,這是先禮。隨即朱元璋下诏調發湖廣、江西所屬衛所馬步官軍六萬余人趕赴廣西,這是後兵。

到了八月,左都督楊文佩征南將軍印出任總兵官,廣西都指揮使韓觀爲左副將軍、都督佥事宋晟爲右副將軍、劉真爲參將,率領三萬京軍趕到廣西。加上之前的六萬余人以及達兵,明軍集結了十萬大軍,准備對龍州發動雷霆一擊。與此同時,朱元璋又派禮部尚書任亨泰前往安南國,明著是讓國王陳日焜放心,大軍不是來討伐安南的,實則就是要斷了趙宗壽的外援:“上謂亨泰等曰:‘龍州地連安南,大軍壓境,彼必致疑。宜告以趙宗壽之罪不可赦,安南當慎守邊境,毋啓納叛之謀。若如朕命,彼此邊徼之民皆幸矣。’”

朱重八

眼見得洪武皇帝動了真格,趙宗壽立刻慫了。他先是請唐铎回京複命,表示常茂確實死了,自己願意認罪。隨即又在當年九月親自趕赴南京朝貢謝罪。朱元璋雖然寬宥了趙宗壽,但卻設立了龍州軍民指揮使司,稀釋了趙家在當地的權力。

常茂到底死了沒有?他應該是詐死。常茂的能力雖然在朱元璋、馮勝、藍玉面前不夠看,但是擺平龍州趙家絕對不在話下。而且以他不安分的性格,也不會甘于在龍州屈居人下。畢竟此時大權獨攬的太子朱標是他姐夫,炙手可熱的藍玉是他舅舅,估摸著常茂想著的是如何能夠東山再起。

然而發生在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的李善長案,應該對常茂是一個巨大的打擊。就在他被削爵發配廣西後不久,朱元璋編寫了《大诰武臣》,裏面白紙黑字地說他常茂“交結胡惟庸”。李善長爲什麽死了?罪名無非就是胡惟庸余黨。連堂堂的開國第一公爵都難以幸免,常茂不認爲朱元璋會放過自己,所以他必須詐死。

至于趙宗壽,應該不是常茂的同謀,因爲二人之間有著明確的利益沖突。但是常茂詐死,趙宗壽是最大的受益者,所以他無論如何也要保守這個秘密。等到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的時候,連常茂的嶽父馮勝都死在了朱元璋手上,他當然更不會露面。而朱元璋其實並不在意常茂是死是活,借著這個機會徹底收服龍州,對他而言才是最重要的。無論如何,常家村繁衍到了現在,對常遇春和常茂來說都是一樁好事。

0 阅读: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