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新質生産力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訪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人社廳黨組書記、廳長王斌

中國勞動保障報 2024-03-09 11:40:20

文|中國勞動保障報記者 楊勤

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強調,要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産力,使江蘇成爲發展新質生産力的重要陣地。如何看待新質生産力與就業的關系?江蘇在就業方面的基本情況如何?有哪些工作經驗?對此,記者采訪了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人社廳黨組書記、廳長王斌。

王斌

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人社廳黨組書記、廳長

您如何理解發展新質生産力和就業工作的關系?有何舉措?

王斌:習近平總書記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時的重要講話,爲我們做好就業工作明確了新定位、找准了新方向、開辟了新局面。我們認爲,發展新質生産力和實現高質量充分就業是相輔相成、互爲依托的。

一方面,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必須依托發展新質生産力來實現。發展新質生産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需要培育壯大新興産業,超前布局建設未來産業,完善現代化産業體系。在發展新質生産力的過程中,有利于直接創造大量高技術含量、高人力資源附加值的崗位需求,特別是伴隨生産效率的提升和市場競爭能力的增強,可以更加充分體現勞動者的勞動價值,這是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的必要條件。

另一方面,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必須在發展新質生産力中展現新作爲。作爲新質生産力的關鍵資源,就業技能素質直接影響生産力的標准,決定生産力的能級。就業工作要緊盯現代化産業體系所需的人力資源,叠代優化就業政策,大規模推進職業技能培訓,不斷完善精准匹配的就業供需對接機制,推動優質人力資源要素向新質生産力所在的重點區域集中、重點企業集聚。

下一步,我們將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時的重要講話精神,在發展新質生産力、促進高質量發展中采取新舉措、展現新作爲。

一是圍繞建設現代化産業體系,強化就業優先政策。制定實施新一輪減負穩崗擴就業政策,延續實施失業保險降費率、穩崗返還等政策,推進公共投資和重大項目帶動就業評估,落實專精特新企業就業創業揚帆計劃,啓動先進制造業促就業行動,著力增強經濟增長帶動就業能力。

二是圍繞強化人才支撐,提升勞動力素質能力。深入實施數字技能提升行動、制造業技能根基工程和青年群體專項職業技能培訓計劃,依托雲計算、大數據、區塊鏈等現代信息網絡技術,建好用好覆蓋全省的“江蘇工匠課堂”職業技能培訓和評價服務雲平台。通過量身定做的實名制、項目制培訓,實現培訓鏈、人才鏈與産業鏈深度融合、高度契合。出台江蘇省公共創業服務指引,啓動首輪縣級以上創業孵化基地積分制動態管理,完善創業服務機制,舉辦系列創業創新大賽,支持自主創業15萬人,帶動穩定就業45萬人以上,組織5萬名以上青年參加就業見習。

三是圍繞暢通供需對接,創新完善就業服務體系。在全省開展“春風行動”等“10+N”公共就業服務大型招聘活動,開展大中城市聯合招聘活動,打造“就在江蘇”智慧就業服務平台和直播帶崗服務品牌,新建省級規範化零工市場48家、“家門口”就業服務站300家,推動公共就業服務下沉基層。引導、鼓勵、支持全省各級各類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密集組織專業化、精准化、定制式現場招聘活動。

近一年來江蘇就業方面取得哪些工作成效與進展?主要得益于哪些因素?

王斌:2023年,江蘇城鎮新增就業138.3萬人,同比增長5.1%,城鎮調查失業率月均4.6%左右,始終保持較低水平,就業局勢穩中向好。主要得益于三個方面的因素:

一是江蘇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爲做好就業工作提供了堅強保障。江蘇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就業工作,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穩就業的決策部署,更加突出就業優先,把穩就業提高到戰略高度通盤考慮,將城鎮新增就業等納入高質量考核,把開發青年就業見習崗位、建設“家門口”就業服務站等列入省政府年度民生實事,省人大常委會提前開展“一法一條例”執法檢查,省政協開展貫徹實施《江蘇省就業促進條例》集中視察。省政府每年召開省就業工作領導小組全體會議、全省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創業工作電視電話會議,印發《省就業工作領導小組工作要點》,研究部署推進年度就業工作。

二是經濟回升向好爲就業局勢的穩定奠定了堅實基礎。解決就業問題,最根本的一條還是要靠發展經濟。2023年,江蘇地區生産總值達12.82萬億元、增長5.8%;制造業增加值4.66萬億元,占地區生産總值比重達36.3%;規上服務業營業收入增長9.2%。經濟回升向好、制造業擴容提質、服務業快速恢複增長,帶動招聘用工需求持續擴張,爲實現就業局勢穩定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三是及時出台的穩崗擴就業政策爲促進就業提供有力支撐。2023年,中共江蘇省委、江蘇省人民政府印發《關于促進經濟持續回升向好的若幹政策措施》,省政府印發《關于推動經濟運行率先整體好轉的若幹政策措施》《省政府辦公廳關于優化調整穩就業政策措施全力促發展惠民生的通知》,提出系列穩增長穩就業的政策措施,大力推行惠民利企政策“免申即享”“直補快辦”,充分釋放政策紅利,全年落實援企穩崗擴就業政策資金近300億元。

穩就業方面,有哪些行之有效的工作經驗或好的做法?

王斌:近年來,江蘇在全力以赴做好穩就業工作的過程中,積極探索創新,積累了一些經驗。

一是建立高效協同的就業工作模式。江蘇省充分發揮省就業工作領導小組工作機制作用,通過調度評估、考核激勵、約談督導等措施,促進政府部門、社會組織橫向協同,實現就業責任共擔、就業政策共商、就業服務共建,使就業優先政策落實有載體、有抓手。例如,去年省就業工作領導小組建立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日調度、周報告制度,各成員單位協同開發了14萬個政策性崗位、籌集發布了74萬個月薪6000元以上、繳納五險一金的高質量社會化崗位,有效增加畢業生就業擇業機會。

二是推進就業工作數字化轉型。數字化轉型是新形勢下暢通勞動力市場供求對接、消除信息不對稱、提升就業治理能力的必由之路。我們聯合14個部門及頭部企業共建共享省就業運行監測分析系統,實名入庫180萬戶企業、3035萬名勞動者信息,建成分産業、分行業、分區域、分規模的全口徑企業用工數據庫,統一歸集發布全省129家縣級以上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和40家規範化零工市場求職招聘信息。通過業務聯動、數據共享、實名管理,精准落實政策,科學服務決策,主動防控風險,使“拿數據說話,靠數據分析,用數據決策,依數據執行”成爲就業工作的新模式。

三是拓展多元化參與的就業服務體系。推動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和市場服務機構攜手,社會組織廣泛參與,將“大數據+鐵腳板”緊密結合,通過落實政府購買服務改革,規劃建設一批標准化“家門口”就業服務站、一站式零工市場,使就業公共服務更加精准高效、均等可及。此外,我們還著力打造專業化管理的就業基層隊伍。主動融入基層社會治理,通過窗口設置、人員招聘、待遇提升、職業發展等方面深化改革,夯實基層基礎,兜牢重點群體就業的底線。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編輯丨顔珺

0 阅读:16

中國勞動保障報

簡介:中國勞動保障報社主辦,人社部主管,提供人社新聞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