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炎症和病毒感染,與癌症有何關聯?

徐孟醫生說疼痛 2024-04-18 12:11:52

研究發現,慢性炎症和很多慢性病有關,包括心肌梗塞、腎衰竭、阿爾茲海默症等,現在還發現也和糖尿病有關。在數十年前醫界曾有人提出病毒感染和癌症有關,但被認爲無稽之談,後來證實包括肝癌、胃癌、鼻咽癌、子宮頸癌……等,都和病毒感染有關,但病毒感染並不代表一定會變成癌症,會演變成癌症的,通常和感染後引起的慢性炎症脫不了關系。

感染病毒後,爲了要在人體內生存,會移轉到人體中,首先會造成基因突變,像乙肝病毒影響細胞的DNA、丙肝病毒則影響細胞的RNA,EB病毒感染後引發鼻咽癌、T細胞淋巴瘤等癌症有關。而人乳頭瘤病毒感染後,患者陰部常會有慢性發炎的分泌物如白帶等症狀,還有感染胃幽門螺旋杆菌後,容易發生胃炎疼痛的症狀等。

這些病毒感染後常無症狀,部分人會有不適症狀,那是因人體産生對抗病毒的免疫反應,若本身抵抗力好,多數人的免疫系統可幫助産生抗體,例如乙肝感染後,約有80%~85%的人可以産生抗體,近20%變成慢性病原攜帶者,人乳頭瘤病毒感染也是一樣。

病毒感染並非一定變癌

有病毒感染並不代表一定會演變成癌症,例如乙肝感染者中只有15~20%會變成慢性病原攜帶者,而慢性病原攜帶者中,多數爲“不活動型病原攜帶者”,只有部分病原攜帶者可能會變成慢性肝炎,不活動型病原攜帶者的肝細胞可能不受破壞,但一旦變成慢性肝炎,發生肝硬化、肝癌的風險就提高百倍以上。爲什麽有些人感染病毒可以不受影響,有些人卻無法把病毒排除,並形成慢性發炎?主要原因就在于有沒有良好的飲食及生活習慣。

體內的許多慢性發炎常是無明顯症狀,因此,很難靠症狀來發現,通常都要靠定期檢查,如驗血檢驗病毒DNA的量高不高,包括乙肝病毒、EB病毒,或經子宮頸塗片檢驗人乳頭瘤病毒等,從病毒量高低可了解病毒的活躍性及發炎指標。

不過目前除了乙肝病毒感染及丙肝病毒感染有抗病毒治療以外,其他的病毒感染並沒有慢性發炎的治療方式。唯一的辦法是規律運動、作息正常、均衡飲食,借由良好的飲食及生活習慣來提高自身免疫力,以提升自身抗發炎、修補被破壞組織的能力,擺脫慢性發炎帶來的危害。

誰是慢性發炎高危險群?

因慢性發炎的症狀不明顯,所以,每個人都可能是慢性發炎的候選人,因此,就必須先了解哪些人可能是慢性發炎的高危險群。一般細菌感染有抗生素可治療,黴菌也有抗菌藥物,只有病毒感染目前仍沒有特別有效的治療藥物,因此,曾經感染乙、丙肝病毒、EB病毒、人乳頭瘤病毒等的人,最好定期進行檢查。而乙肝、丙肝病毒目前有抗病毒治療,人乳頭瘤病毒也有疫苗,爲避免肝癌、宮頸癌威脅,可先預防注射對應疫苗,若仍不幸檢出有慢性感染,務必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避免感染惡化。

另外,有腎小球腎炎、類風濕性關節炎等自體免疫性疾病的患者,也都要定期追蹤及用藥治療。而身體有疼痛長久不愈者,最好也要進行檢查,看看體內是否有慢性發炎的部位。

0 阅读:27

徐孟醫生說疼痛

簡介:天下無痛,是我們不斷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