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只僅産3台!當年坐地起價敲中國竹杠,4000噸級重機現在不賣

舊聞檔案 2024-04-03 10:01:01

10年只産3台!敲中國竹杠的下場,就是4000噸級起重機搶都搶不到

中國工業又出“國之重器”,自主研發的4000噸級起重機一經問世就引發外國驚歎,紛紛表示“輕視中國是一個巨大的錯誤”。

曾經衆人愛搭不理,如今他們高攀不起。這個4000噸級起重機究竟有多神奇的魔力?讓那些科技大國都無能爲力?

一、被看不起的曾經

上世紀八十年代,中國迎來改革開放,出于工程建設需要,起重機的需求越來越大。

當時掌握這個技術的國家僅有美國、德國、荷蘭等少數幾個,沒有生産能力的我國,要想使用只能高價進口或租借。

市場和技術壟斷在他們手裏,“漫天要價”、“坐地起價”是常有的事。

直到2002年,在技術人員的艱難探索下,我國也才能生産出一台50噸級的履帶起重器。

這與國外成熟的重型起重機生産技術比起來,無異于螳臂當車。

同年,德國的履帶起重器已經達到了800噸級,高達16倍的差距壓的人喘不過氣。

彌補差距是一個艱辛的過程。

2008年,我國的起重器已經能接近1000噸級,當時的荷蘭卻已經達到3200噸級。雖然差距有所減小,但國外的水平依舊遠超我國。

直到2013年,中國問世一台4000噸級起重器,這才算正式改變了我國在這個領域的境遇,一舉成爲行業領頭羊。

這十幾年的探索、創新與突破,離不開一個叫孫麗的工程師。

二、奮發圖強的工程師

1990年,德國舉辦了一場科技工程機械展覽會,當時被外派的孫麗和其余幾名工程師得到了參觀的機會。

在當時展會上,各國推出的新産品種類繁多,而十幾平米的中國展台前,卻只有零星幾張照片。巨大的差距讓人滿是心酸。

爲了方便參考學習,孫麗想要拍幾張德國起重器的照片,在征求工作人員同意時,對方斜睨著幾位工程師,神情奚落地說“你們可以錄下來,反正你們永遠也做不出來。”

輕視的言語就像根刺,狠狠紮在幾位工程師的心上。

2002年,剛生完孩子不足半年的孫麗接受徐工集團領導安排,積極投身于150噸級起重器的研發項目,白天拿著本子奔波在全國一線收集數據,晚上熬夜進行計算。

經過一年多的探索,孫麗團隊終于研發出了150噸級履帶起重機。此後更是一鼓作氣,接連研發出260噸級、350噸級産品。

這條追逐的賽道,孫麗在一步步加速。

2010年,新的征程與目標擺在眼前,孫麗帶著近百人的研發團隊開始向1000噸級起重機發起沖擊。

這是一個裏程碑式的成績,若能突破,往後的道路就會走得越來越順暢。

但這談何容易?

在沒有任何參考模型的情況下,孫麗團隊不斷摸著石頭過河,僅僅只是一個産品的概念設計,就花了一年多的時間。

但科技研發從來都是一個“實在貨”,行就是行,不行就是不行,沒有半點回旋余地。

我們並不知道,在這不斷提出又不斷推翻的過程裏,我國研發人員究竟經曆了多少艱辛。

最終經過孫麗的大膽設想小心求證,團隊一舉突破技術難關,在2013年時,生産出4000噸級履帶起重機XGC88000。

不僅彌補了我國在這個領域的技術空白,還達到領先全球的不凡成就。

但徐工並沒有因此停下自己的腳步,在2013到2023的十年裏,她又主導生産了三台XGC88000。

第三台XGC88000甚至還達到了新的技術突破,操控更加智能化,運輸、拆卸、組裝等方面也更加簡便快捷。對于整機的安全系統更是進行了全面升級。

三、讓人高攀不起的現在

1.徐工XGC88000履帶式起重機

徐工XGC88000履帶式起重機起重能力爲4000噸,可以吊起2400輛小轎車或90輛中型坦克。自身吊臂長達120米,相當于40層樓的高度,自問世以來先後承接過國內外高達2600噸、4606噸的起重項目。

100多名研發者用16000多張的設計圖紙,實現3項國際首創技術、6項國際領先技術,以及80多項國家專利。

在起重能力、工況覆蓋程度、安全可靠、運輸效率以及經濟適用性這五個方面,打破了原有的世界紀錄,機械技術能力具備三個首創優勢:

首創“一車兩用”技術,大力提高起重機利用率,填補了國際空白;

首創前後車協調控制技術和六大卷揚同步自動控制技術,充分提升設備運行安全性;

搭載全方位可視化智能操作和智能故障診斷系統,讓重型起重機的使用更便捷簡易。

可謂是真正的“中國制造”“高端創造”。

2.三一重工的SCC40000A

SCC40000A是三一重工在2020年生産的另一個重型起重機,同樣可以承接4000噸級的起吊項目。

它的人字型雙臂架長120米,主臂+固定副臂高度可達150米(108+42米),主臂+變幅副臂長度則可達216米(108+108米),最大起重力矩90000噸米(這一點與徐工集團的XGC88000相同)。

3.三一重工的SCC98000TM履帶起重機

2022年10月28日,由三一重工自主研發、擁有20余項發明專利的SCC98000TM履帶起重機在浙江問世。

這款超級起重機的起重力矩達98000噸米,規模龐大,力量驚人,僅單臂起重噸位數便已達2000噸,設備總起重噸位數更是高達4500噸。

簡單舉例,它能一次吊起75000位平均體重120斤的人,或是三千多輛家用小轎車,威力巨大,堪稱真正的“世界第一吊”。

而有著超強且穩定起吊力的這台“大塊頭”,操作起來也十分智能簡單,設備控制精度在目前衆多大型履帶起重機中更是首屈一指。

此外它還首創了獨立動力的超起配重系統、數字回轉驅動系統和集成控制系統,以保障施工的安全性與便捷性。

四、極速轉換的貿易地位

領先世界的技術意味著巨大的經濟效益,據統計顯示,2021年我國工程機械設備的出口銷售額已達到340.41億美元,買家市場遍布218個國家和地區。

不同于如今的貿易地位,在4000噸級巨型起重機問世之前,我們可以說是沒有一點話語權,只能任人宰割。

2008年,我國接下了沙特的一項工程,在施工過程中,需要吊裝起一個1700噸重的設備,然而此時我國的重型起重機勉強也只達到1000噸的水平,顯然無法滿足沙方的施工要求。

百般思考後只得向擁有36000噸級環軌式吊車的荷蘭公司尋求合作。由我方工程師負責工程規劃和實施,他們出設備。

但每當需要荷蘭吊車工作時,對方總會對我方負責人員嚴防死守,並聲稱此般防範合情合理,畢竟“現場這麽多吊車,沒有一台是你們制造的!”

在合作中忍辱負重的情況並不是特例,凡是中國無法自主研發、不符合項目要求的工業機械設備,我們都要花錢看他人臉色。

即便後來工業水平提高,我國已經在2013年就生産出XGC88000履帶式起重機,但因爲缺乏實戰經驗,貿易地位依舊沒有什麽變化。

得到證明機會改變這一境遇的,還是沙特的一個大型項目。

2019年,在沙特的石油建設項目國際招標會上,今非昔比的中國技術團隊相繼打敗荷蘭、德國,最終憑借XGC88000拿下合作。

這是我國第一次在國際舞台上展示完全自主研發的重型起重機,而它也確實不負衆望,在揚眉吐氣的同時,又一次揮起“中國制造”的大旗。

項目實施過程中,沙特當地的一個工業園區需要吊裝起一台高101.1米,直徑8.6米,重2000噸的洗滌塔。

曆時一個多月的運輸,XGC88000履帶式重型起重機到達現場,用102米的主臂配合27米副臂,與另一台1250噸級吊車共同作業。

僅用6個小時就完成整個洗滌塔的吊裝工程。

也正是在這次吊裝作業之後,我國的大型工程機械設備得到走出更多國門的機會,尤其是中東地區許多國家,與我國進行了多次、長期、穩定的合作。

依賴進口的情況一去不複返,現如今,外國的工業機械産品已很難進入國內市場。

反倒是我國十年僅生産3台的4000噸級履帶式重型起重器,成了他們趨之若鹜、重金難求的好産品。

打仗更要槍杆子硬,當今世界,一切話語權都只能靠自身硬實力去換。

十幾年從落後到領先的追逐賽,離不開祖國工程師們的艱辛探索與默默付出,我國如今日益強大,已在許多領域獲得卓越成就,相信在不久之後,會再次見證“中國奇迹”。

0 阅读: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