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報|3D打印設備出口破350萬;兩所大學開設3D打印專業等

3D打印資源庫 2024-03-31 22:42:35

2024年3月31日,以下是過去一周內3D打印行業發生的事情,包括“大事件” 、“行業動態” 、“趣制造” 、“融資/並購” 、“新産品”等內容。

—— 大事件 ——

中國海關:2023年3D打印設備出口352.5萬台,增長87.5%根據海關總署最新數據,2023年,全國增材制造設備出口數量爲352.5萬台,相較于2022年的188萬台,增長了164.5萬台,增長率高達87.5%;出口總額達到61.5億元,2022年的出口總額爲36.3億元,同比增長69.4%。

—— 行業動態 ——

新增2所大學開設3D打印本科專業,累積共18所2024年2月5日,教育部宣布了《2023年度普通本科高等教育機構專業備案及審批結果通告》,公布了新設立的本科專業信息。此次更新中,新增設"增材制造工程"本科專業(專業代碼爲"080217T")的學校包括成都工業學院和江蘇科技大學。截至目前,累計已有總計18所高校開設此本科專業。東莞發布!加快推動模具産業發展,多次強調3D打印3月25日,東莞市發布《東莞市加快推動模具産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幹措施》,指出將模具産業擴展至新能源汽車、3D打印等新興領域。政策重點支持激光制造、增材制造、一體化壓鑄等領域的先進模具制造項目,並強調對增材制造的隨性冷卻水路設計與加工技術的技術攻關。拓竹A1最新進展,3月發熱床 4月上機器近日,拓竹更新消息稱,此前宣布召回的A1 3D打印機事件有了最新進展。熱床發貨計劃順利推進,預計下周開始陸續發貨,相關用戶將通過提交的工單獲得聯系。同時,A1整機的重新上架時間也有所提前,現預計于4月而非原定的5月。

—— 趣制造 ——

寶馬轉向電弧增材制造生産汽車零部件在Oberschleißheim的增材制造中心,寶馬集團正在利用MX3D的電弧增材制造(WAAM)技術生産金屬車輛部件和工具。與目前批量生産的壓鑄件相比,使用WAAM生産的部件可以更輕、更硬。現在,該公司特別加快了WAAM在生産大型組件方面的使用,下一階段將很快開始測試車輛中的組件。西屋電氣慶祝第1000個增材制造核反應堆燃料流板美國賓夕法尼亞州蔓越莓鎮的西屋電氣公司成功采用增材制造技術,生産出第1000個燃料流量板。此燃料流量板是核工業中首個進入批量生産的安全相關增材制造組件。安裝于VVER-440燃料組件中,該技術能夠重新設計組件底部,顯著提升性能。

—— 新産品 ——

希禾增材推出中大尺寸綠激光金屬3D打印機XH-M350G近日,希禾增材發布了全新綠激光金屬3D打印機XH-M350G,具備350x350x500mm的淨成型尺寸,可選配單/雙綠激光。這款打印機不僅能夠打印紫銅、銅鉻锆、銅鉻铌、錫青銅、銅鋁合金、銅鎳合金、鎢、钽等多種材料,更是黃金、鉑金等貴金屬材料細分市場的理想選擇。NPPower推出經濟型桌面金屬3D打印機Malachite斯洛文尼亞的NPPower公司推出了Malachite,這是一款經濟型的桌面金屬3D打印機,適合小型企業和教育機構使用。它采用激光粉床熔化技術來打印複雜的金屬物品,支持多種非反應性金屬材料,打印層厚度在15至85微米之間。Malachite的特點包括雙缸粉末系統和易于使用的操作界面,以提高操作效率。

—— 前沿技術 ——

首創3D打印大腦模型助研究神經病維也納醫科大學和維也納工業大學合作開發了世界首個3D打印大腦模型,旨在深化對神經退行性疾病如阿爾茨海默症的研究。這個模型能夠精確模擬大腦纖維結構,並通過特殊的磁共振技術進行成像,已發表在《先進材料技術》雜志。研究人員揭示3D打印不鏽鋼點蝕原因  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的科學家研究了3D打印不鏽鋼316L在海水中點蝕的問題,發現“爐渣”這種微小顆粒是主要原因。他們提出通過改變打印材料的配方,去除錳和硅來避免爐渣的形成,以此解決點蝕問題。這項研究成果發表在《自然·通訊》上。以上就是本期3D打印周報的所有內容,感謝大家關注收看,下周見。

0 阅读:6

3D打印資源庫

簡介:3D打印資源庫,專注于3D打印的垂直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