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利空消息接二連三!

從陽說財經 2024-05-12 22:16:52

5月10日晚間,滬深交易所均發布上市委審議會議公告,擬于5月16日審議企業的發行上市申請。其中,審核1家深市IPO發行上市申請,1家滬市再融資申請。

不少小夥伴視這則新股發行的審核重新放開的消息爲利空,擔心下周A股市場會大跌。實際上,無論從哪個角度看也不必有此顧慮。

1 既然新股發行審核再度重新啓動,就表明管理層認爲當下的市場承受力足以承受新股的發行。管理層手裏有第一手的市場數據,對當前市場的狀態非常清楚,不太可能把國家隊耗費數千億的護盤結果毀于一旦。

2 “新國九”條的核心就是嚴把新股上市質量關。相信,今年新股上市的數量與金額都要明顯小于往年。新國九條的核心是提高上市公司質量,而非加大上市力度。已經由以前的求“量”變成現在的求“質”。估計未來幾年新股上市的體量都不會太大。

3 即便市場出現下跌,跌破3000點以後,國家隊十有八九也會出手護盤。金融系統的穩定是經濟政策的重中之重。如果大盤因爲新股發行而大跌,那麽新股發行後繼必然會被叫停。沒有什麽是不可改變的。因此,現在沒有必要擔心行情會大跌。

4 行情的下跌反而給長線價值投資者以低價買入機會。如果行情下跌,我肯定會再度加倉。既然我們知道後市的行情走向近于100%會漲到3200點以上,那麽我們爲什麽不在大盤跌破3000點時逢低加倉呢?

幾十年前,我市某一個營業部的大廳電視裏,天天顯示營業部每筆的買賣成交單。例如,電視上顯示某某賬戶9點41分買入馬鋼股份10萬股,成交價3.01元。不少人天天盯著裏面這些大戶的成交單來跟風買賣。後來營業部把這台電視關閉了,不再展開實時的成交情況。

港交所發布通知稱,港交所不再披露滬深股通實時買入交易金額、賣出交易金額和交易總額。即下周開始北向資金的動向不再實時披露了。調整爲每日收市後披露滬深股通成交總額及總筆數、ETF成交總額、當日前十大成交活躍證券名單及其成交總額。

這與上面我舉的幾十年前的例子實質是一回事。這種調整淡化了北向資金的動向,使得跟風北向資金的一些投資者失去了方向。我認爲交易所的這種調整是有意義的。這些短期的數據公布只會使人們的投機心態加重,市場炒作之風盛行,不利于市場行情的穩定。原本就沒有必要公布這些北向實時短期交易數據。

並且,北向資金並不是什麽“聰明資金”,北向資金不過是被人們神化了而已。看下圖可知北向資金是在行情底部時買得少,行情頭部時買得多。是典型的追漲殺跌,與普通散戶並沒有本質區別。

2021年A股是典型的行情頭部,北向資金居然淨買入創紀錄,達到了4321億元。如果我們A股散戶跟著買入,豈不是套死在行情的山頂?去年明顯是行情的底部,北向資金淨買入只有437億元,淨買入值處于曆史低位。如果北向真的是聰明資金,應當是行情高位淨買入很少甚至爲負數才對,行情低位時淨買入很大才正常。

還有人認爲近期公布的經濟數據也是利空,對下周行情會有影響。我認爲有沒有影響是無法確定的。股市行情並不是簡單地與經濟數據一一對應的關系。公布的經濟數差,股市就跌。公布的經濟數據良好,股市馬上就漲——行情走勢並不是這麽簡單的。

行情的走勢是受多種複雜因素的合力影響,經濟數據只是其一。最終的合力對短期、中期的行情波動怎麽影響,影響有多大,其實是無法預測。所以預測短期、中期行情沒有什麽意義。而且,經濟數據本身也是變量,下個月、下個季度的數據很可能又發生變化了。

所以,投資要目光放及長遠,不必盯著什麽北向資金動向,不必關注下周的新股發行。把自己的時間和精力放在研究優秀上市公司和有前景的行業基本面上才是投資正道。

0 阅读:0

從陽說財經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