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滅克烈部後鐵木真重組政權並擊敗乃蠻部統一蒙古

史海撷英 2024-05-03 16:49:43

乃蠻部,突厥系,被稱爲“各有君長的突厥諸部落”之一,族源可追溯到唐朝堅昆都督府屬下的黠戛斯人。

在遼金時期的五大兀魯思中,乃蠻部是唯一具備國家雛形的兀魯思。疆域大體覆蓋大阿爾泰山及其周圍地區,東臨草原克烈部,西至也兒的石河(今額爾齊斯河),北抵阿雷、撒剌思河(今鄂畢河上遊支流),南達大漠。

雖然地處草原西部,但乃蠻人與契丹的西遼、女真的大金都主動建立了聯系。所以,文明指數遠高于其他草原族群。

不僅建立了簡單的官僚機構,而且能夠通用畏兀兒文字。甚至,還以“畏兀兒文字金印”作爲“出納錢谷,委任人材”作爲憑證。如果繼續發展下去,再配以宗教、傳統和文化的意識形態爲後盾,那乃蠻部完全有望發展成乃蠻國。

關鍵這夥人還真有宗教。基督教聶思脫裏教派在乃蠻人中廣泛傳播。宗教信仰的一個好處是加強內部凝聚,在敵我不分的混亂局面中能夠快速區分敵我;另一個好處,是大幅降低統治成本,特別適合在草原、高原等貧瘠地區低成本地推動國家形成。

可問題就是:跟官僚機構一樣,乃蠻人的宗教也很簡單,內部信仰主要還是巫術橫行。要麽傳說自家的某位大汗可以同時統治凡人世界和精靈世界,要麽傳說自家大汗,即北乃蠻不欲魯汗會“使神巫,祭風雪”的法術。

蒙古諸部示意圖

盡管一切都很簡單,但相比其他四個兀魯思,乃蠻部絕對屬于經濟發達、文化繁榮的草原兀魯思。但凡野心足夠、條件成熟,乃蠻人極有可能進入發展的快車道,一躍成爲草原霸主。即野心不足、天不與時,乃蠻人也是草原統一的最強攔路虎。有它矗立在草原西部,什麽樣的草原帝國都會生出一種被人拿槍指著後背的感覺。

所以,消滅克烈部後,成吉思汗就必須向西投入關注,對付乃蠻部這個最強勁敵。

但是,沒等蒙古人有所動作,乃蠻人就率先發難。

南乃蠻太陽汗不僅大肆收攏被鐵木真擊敗的草原部落,而且還派出使者邀約草原南部的汪古部,讓汪古部配合自己進攻成吉思汗側翼。王罕戰敗後,鐵木真的好俺答兼死對頭劄木合也投奔了乃蠻部,成爲南乃蠻太陽汗的座上賓。這就是准備開戰的節奏,距離戰爭就差一次誓師大會。

而乃蠻部之所以動作這麽快,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克烈部王罕被滅。本來草原是三足鼎立的穩定局面,現在則變成二虎相爭的局面。于是,草原肯定沒法繼續穩定。關鍵王罕是被蒙古人滅的,蒙古人太殘暴。所以,恐怖心理引發攻擊行爲。這是再自然不過的反應。二是克烈部也屬突厥系。同族未必同仇敵忾,而且往往同室操戈。但同族被滅後,則往往兔死狐悲。關鍵是同族克烈部的遺産咋辦?當然應該由同爲突厥系的乃蠻人繼承。也就是說,王罕死後,乃蠻部有權利也有義務奪回克烈部的部衆和地盤。

嘉泰四年(1204年),南乃蠻太陽汗召集蔑兒乞部、克烈部、斡亦剌部以及紮木合統領的朵兒邊、合答斤、塔塔兒等各部殘余勢力,在哈瑞河舉行會盟,建立了一個共同對付成吉思汗鐵木真的軍事同盟。

汪古部雖然也操突厥語,也算突厥系,但他們沒有加入太陽汗的軍事同盟,反而向蒙古人彙報了乃蠻部准備發起戰爭的情報。

于是,成吉思汗率部向西挺進至合勒合河(今蒙古國哈喇河)畔整軍備戰,並“立千百戶牌子頭”,對所部軍隊進行重新整編:每十戶選一人爲長,稱“牌子頭”,也就是十戶長或十夫長,聽命于百戶長;百戶長領九個牌子頭、自兼一個牌子頭,聽命于千戶長;千戶長領九個百戶牌子頭、自兼一個百戶牌子頭,聽命于將軍:將軍中有兼領千戶長的,稱爲“領千戶”;將軍中有領九個千戶長的,稱“領萬戶”;凡“領兩千戶”以上的,皆由功勳卓著的將軍擔任。以上就是成吉思汗首創的千戶制。

千戶制打破了草原傳統的部落制,極大加強了以大汗爲統治核心的中央集權。

以前,牧民們屬于哪個部落就聽命于哪個部落首領;現在則不管屬于哪個部落,都聽命于千戶長或千戶那顔。整個蒙古草原和牧民被劃分爲九十五個兵民一體且打亂傳統部落建制的千戶。千戶長或千戶那顔在自己的轄區內擁有分配牧場、征收賦稅、差派徭役、統領軍隊的權力,對大汗則有交納貢賦、帶兵出戰的義務。

千戶制其實非常簡單。所以,其關鍵不在創意,而在執行。無法把好的創意落地,那等于沒有創意;有法把好的創意落地,那才叫首創制度。經曆千戶制改革後,蒙古草原的凝聚力指數級躍升。

大草原不再是部落、二級部落聯盟、兀魯思級部落聯盟以及大汗之下大部落聯盟的部落貴族模式,而是千戶長、將軍與成吉思汗的軍事貴族模式或官僚貴族模式。

鐵木真

千戶制是成吉思汗戰勝乃蠻人的關鍵所在。至于其他兵者詭道的把戲,根本不值一提。

四月份,鐵木真與太陽汗兵遇薩裏川(今蒙古國肯特山之南)。

成吉思汗的軍隊沿克魯倫河逆流而上,向西迎戰乃蠻人;太陽汗的軍隊自色楞格河支流哈瑞河向西出發,向東出擊蒙古人。所以,兩夥人軍隊最有可能在克魯倫河上遊以西、肯特山之南遭遇。

就實論,薩裏川戰場對成吉思汗有利,作戰距離短、打擊力度強;對太陽汗不利,距離阿爾泰山的大本營已經太遠。對于長在馬背上的遊牧民族來說,這個距離不算什麽。但對于戰場厮殺,這個距離就非常要命,因爲敵人比自己少走了好多路。所以,太陽汗就有些怯戰,准備將蒙古人誘敵至阿爾泰山再進行決戰。

太陽汗肯定是害怕了,也肯定准備退兵了,但不是因爲成吉思汗的兵者詭道,而是因爲大道至簡:第一,突襲被發現了。成吉思汗明顯是主動迎著上來的,蒙古人不是倉促防禦。因爲汪古部和劄木合提前泄露了乃蠻人的進攻消息。

劄木合這個人注定成不了大事,原因就是格局太小還心高氣傲,受不了挫折、也不會低頭。闊亦田之戰,他是總召集人,眼看打不過,就立即率衆逃跑,當領導不合格。跟王罕合作,眼看遭遇突襲,他又率衆最先逃跑,當屬下不合格。投靠到南乃蠻太陽汗,在被太陽汗當衆羞辱後,便立即派人向鐵木真通報消息,當謀臣更不合格。

拜不花

第二,就是出兵距離的問題。太陽汗帶著一批成吉思汗的手下敗將從草原西部邊緣一直推到草原腹地東部,差不多到了人家乞顔部大本營,所以已經到了強弩之末的境地。

乃蠻部之前一直在跟克烈部打仗。戰場主要集中在草原腹地的西側一帶。有時候,克烈部和乞顔部聯合起來,還能沖到草原西部與乃蠻人開戰。即便如此,乃蠻人還會打敗仗。但現在卻要沖到草原東部、蒙古人的地盤,如果是突襲也就罷了,但現在明顯是硬碰硬。

所以,太陽汗的突然害怕以及准備退兵的應對都沒啥問題。這麽做,首先能保住不打敗仗的底線。但草原人一向強硬的作風又不允許太陽汗這麽做。兒子屈出律滿世界嚷嚷父親膽小,還不如個女人。大將豁裏速別更是痛斥他還不如他的小媽兼媳婦古兒別速。然後,就是太陽汗只能硬著頭皮去打。

七月初,兩軍決戰正式開始。

成吉思汗自做前哨、排陣軍馬,向乃蠻人的山頭發動猛攻。其他各部軍隊也對乃蠻聯軍駐守的各個山頭實施分割包圍。同時,鐵木真還派出迂回部隊,阻擊乃蠻部援軍對于太陽汗的支援。

四月份相遇、七月份決戰,乃蠻人與蒙古人足足對峙了兩個月的時間。再加上穿越草原的長途行軍,聯軍早已耗盡銳氣。臨到決戰之時,分散駐守在各自山頭的乃蠻聯軍,既不主動出擊又不互相支援,眼睜睜地看著蒙古人一個一個地拔釘子。等到自家軍陣被打出一道口子,這夥人立即就作鳥獸散。

成吉思汗進攻乃蠻部示意圖

原因就是聯軍。人數雖然多,但大家可未必都聽太陽汗的。太陽汗打了勝仗,盟友們肯定要趁火打劫,因爲要搶奪戰利品;太陽汗打了敗仗,盟友們肯定不會爲他幫忙,因爲無利可圖、保命要緊。所以,納忽山之戰雖然兵力規模很大、戰場幅員遼闊,從肯特山一直殺到杭愛山,但烈度相當一般,基本就是蒙古人壓著乃蠻人猛揍,一直把太陽汗揍死、把南乃蠻揍沒。

乃蠻人雖然戰敗,但必須承認他們很能打。很多乃蠻戰士直至戰死也不投降。問題就是盟友太坑。本來能跟蒙古人很可能半斤對八兩,但加上劄木合,乃蠻人也就只能任人宰割了。

乃蠻部本來是一個完整的兀魯思。但前任首領亦難赤汗的小妾古兒別速太漂亮,于是引得兩個兒子古出古敦和台不花垂涎欲滴、輾轉反側。

慶元五年(1199年)秋,亦難赤汗死後,這兄弟倆都要按照草原習俗娶了後媽。“妻其後母”沒問題,這是人家草原的偉大傳統,但後母只有一個,咋辦?最後,台不花繼承汗位,成爲太陽汗,也繼承了漂亮的小媽古兒別速;但古出古敦肯定不服,于是負氣出走,跑到阿爾泰山以北建立了北乃蠻,自稱不欲魯汗。

一出爭娶後母的宮廷戲,硬是把乃蠻部這個一級兀魯思給搞成了分裂。所以,乃蠻部看似強大,實則就是一個大大的草台班子,毫無嚴肅性、全是任性。

南北乃蠻剛一分裂,克烈部和乞顔部就聯合舉兵進攻立足未穩的北乃蠻,把不欲魯汗趕到了今俄羅斯葉尼塞河一帶。但現在南乃蠻被滅,不欲魯汗的北乃蠻立即成爲乃蠻人當之無愧的大汗。同時,太陽汗之子屈出律、劄木合以及蔑兒乞首領脫黑脫阿等殘余勢力也第一時間投奔到不欲魯汗麾下,北乃蠻重新中興。

但成吉思汗絕不允許乃蠻人重新崛起。開禧元年(1205年)開春,蒙古大軍翻越阿爾泰山支脈阿來嶺,通過不黑都兒麻之戰將北乃蠻和這夥草原殘余勢力又滅了一波。至此,鐵木真基本統一整個北方草原。

開禧二年(1206年),鐵木真回到斡難河源頭乞顔部發祥地,召開忽裏勒台,被草原各部落尊爲成吉思汗。鐵木真登上汗位,標志著大蒙古國正式建立,草原再次一統。自開成五年(840年)回鹘汗國被黠戛斯人滅亡以來,北方草原的分裂狀態終于結束。浴火重生的草原帝國將在人類進入現代文明之前釋放出其全部力量,以自己的獨有浪漫和雄壯重新規劃整個歐亞大陸的格局。

開禧二年(1206年)草原重新一統,到底是光輝的起點還是黑暗的開始,或許誰也說不清楚,但曆史的走向終將因爲北方的草原統一而徹底改變。

1 阅读:77